作者|酒high 半颗
进入财报季,燕京啤酒如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营收、净利同步上行,半年净利赶超去年整年,单季度利润创下上市以来新高,成为当下啤酒板块里少数逆势增长的样本。
这样的成绩对照行业大盘更显分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6 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为 1904.4 万千升,同比微降 0.3%,行业仍处低位震荡期。
综合来看,产品结构上移与管理提效叠加,让燕京啤酒的利润曲线领先收入一步。而在喜人的半年业绩之外,市场同时也在思考燕京U8依赖、新增长极培育等影响燕京啤酒持续性增长的问题。
图片燕京啤酒公众号
净利润增厚
8 月 10 日,燕京啤酒发布2025年中报。从这份财报来看,燕京延续其稳定增长的节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实现营收约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扣非净利润为10.36亿元,同比增长39.91%;基本每股收益为0.39元,同比增长45.46%。
图片燕京啤酒2025上半年财报截图
分季度来看,2025年一季度,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8.27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61.10%。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38亿元,同比增长约42.99%。
业绩增长背后是啤酒销量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实现销量235.17万千升,同比上升2.03%。对比过去三年数据来看,2022年-2024年间,销量分别为215.18万千升、229万千升和230.49万千升,同比增长为0.95%、6.44%、0.65%。
图片酒讯制图
把镜头拉到渠道一侧,公司整体也仍处于上升态势。线下仍是基本盘,传统渠道上半年贡献约74.89亿元,增速6.02%,毛利率保持在高位,为46.02%;KA渠道营收约2.7亿元,同比增长 23.04%,毛利率 43.52%。电商渠道占比不大但发力明显,上半年营收约1.36亿元,却跑出30.79%的增速,毛利率30.30%,较上年同期略有抬升。
从区域版图来看,不同地区增速有所不同。上半年,燕京啤酒继续巩固北方根据地的同时,也在其他区域寻求突破。
公司在华北市场上半年实现营收 48.5 亿元,同比增长 5.61%,占比超过 56%;华南市场实现营收18.31亿元,同比微增 0.3%;西北营收3.5 亿元,同比增长3.83%。
增长的亮点来自东部和中部华东营收8.99 亿元、同比增长20.48%,华中营收6.29 亿元、同比增长15.35%。
图片燕京啤酒2025上半年财报截图
总的来看,呈现出北方稳定、东部中部提速、南部持平的格局。
如果说营收是基本盘,那么净利润的提升则更能体现经营质量。燕京啤酒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净利润的快速抬升。
回顾过去三年的中报数据,燕京啤酒分别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9亿元、5.18亿元、7.58亿元,对应增幅为21.58%、46.57%、47.54%。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11.03亿元的净利润不仅取得了较高增速,也已超过2024年全年10.56亿元的水平。
图片酒讯制图
双改革验收
燕京啤酒上半年净利增厚的答案,基本写在了产品结构和管理能力两张答题纸上。
过去几年中,燕京啤酒把重心压在大单品上,形成了以燕京U8、燕京V10、漓泉1998、燕京狮王为代表的大单品矩阵,用中高端+腰部+区域特色三层架构覆盖不同价带。
今年上半年,这条思路继续奏效。公司中高档产品收入同比增长9.32%,营收实现55.36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8.54%抬升至70.11%;毛利率达到51.71%,同比再增1.4%。普通啤酒营收为23.6亿元,同比增加1.6%。
具体到单品表现,中高档产品燕京U8的成长较为明显。2021年至2024年,燕京U8的销量分别为25万千升、38万千升、53万千升、69.6万千升,增长近2倍。
图片酒讯制图
可以说,燕京啤酒高毛利品类占比上升,直接抬高了整体利润率。
除主业啤酒外,饮料和天然水等其他业务也在尝试突破。上半年,燕京啤酒茶饮料营收约8301万元,同比暴增近99%;天然水收入同比增长21.11%。虽然整体占比仍小,但啤酒+饮料模式的成长,给了市场一个利润增量的预期。
除了产品端的发力,内部改革所释放的成本红利也成为燕京啤酒净利增长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燕京啤酒持续在下属子公司推进卓越管理体系,通过产销分离、优化冗余人员配置、整合产能等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固定成本。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为8.85亿元,减少了3.56%;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也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0至2024年员工总数从2.8万人压缩至2万人左右,人均创收从39万元提高至73万元。
图片燕京啤酒2025上半年财报截图
与此同时,燕京啤酒在研发方面则趋于收缩。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34亿元,同比下降0.02%。其实燕京啤酒的研发费用虽然在2022年、2023年持续上升,但2024年即有所下降,今年又延续了这一态势。这种倾向可能意味着公司正在将重心向市场端和产品利润端倾斜,而非技术创新。
新动能待寻
横向对比来看,在三家已公布半年报的啤酒上市公司中,重庆啤酒上半年营收88.39亿元,同比下降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下降4.03%。百威亚太则更为艰难,销量同比下滑6.3%,营收同比减少7.7%,净利润同比下降24.4%。相比之下,燕京不仅实现营收与销量双增长,更在利润端大幅走高。
喜悦之下,市场同时也在冷静思考燕京啤酒的增长持续性问题。
从燕京啤酒本身来看,净利润的持续提振,离不开其核心单品U8的强劲表现,然而U8的增长势头正在放缓。2023年U8销量增长超过36%,2024年增速为31.4%,增长幅度有所下降。按照燕京十四五规划,U8需在2025年达成百万千升的销量目标,当前尚有约30万千升的差距。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U8短期内仍能维持一定增速,尤其在华北、北京等区域仍有渠道下沉空间,预计2025-2026年U8销量仍可维持较高的年复合增长,但对净利润的边际贡献将逐步减弱。
图片燕京啤酒公众号
他指出,燕京目前虽有V10精酿、狮王系列等产品,但增速不及U8,且缺乏全国性大单品基因。若过度依赖U8,可能面临单品老化风险。而倍斯特嘉槟汽水等饮料协同产品刚起步,市场接受度也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燕京还需面对一定的周期性结构问题。
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燕京啤酒每年第四季度均亏损,幅度介于2.3亿元至3.4亿元之间。即便亏损面逐年收窄,但季节性亏损仍为燕京全年的净利润表现带来一定的影响。
横向对比,百威亚太的发展路径有一定警示意义。作为另一家走高端路线的酒企,百威亚太已在高端化路径上遇到瓶颈。其高端产品依赖夜场、高端餐饮等消费场景,而这些恰恰是近年来受经济影响最为显著的领域。夜场收缩、消费降级,让百威的库存周转与价格体系面临挑战。
广科管理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则认为,啤酒高端化实质是品牌用以提升收益率的方法,将这部分成本以高端化名义转嫁给消费者。但对于企业而言,核心还是在于形成竞争优势的护城河,否则面对市场变化而持续在价格竞争中反复,不利于长期发展。
从这一点来看,在U8大单品逐渐触碰利润边际效应时,如何延续高端市场的地位会是燕京啤酒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整体来看,以U8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或许仍将为燕京啤酒的整体利润起到提振作用,但它并非酒企未来发展的万能答案。解答如何培育第二个U8、如何构建新消费场景和品牌势能等问题,将会给燕京啤酒的持续性增长增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