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利刃破空而出
202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对金华银行开具了一张高达717.5万元的罚单,并予以警告。此处罚创下了该行自成立28年以来的最高处罚纪录。
此次处罚所涉及的范围涵盖了账户管理、商户管理、反假货币业务、占压财政资金、信用信息采集、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报告以及与不明客户交易等八项核心业务违规行为。
这一系列违规行为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该行从基础操作到风控体系存在的全面漏洞。
反洗钱防线轰然崩塌
罚单内容显示,金华银行存在三重极为致命的违规行为: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漏报可疑交易。
这三项问题犹如三把利刃,直刺反洗钱体系的要害,使其彻底失效,极有可能为非法资金的流转提供便利通道。而占压财政资金、信用信息违规采集等行为,更是如同铁证一般,进一步证实了该行内控机制形同虚设,毫无实际效用。
值得格外关注的是,该行在2024年的不良贷款率已高达1.21%,远远超过了省内同行0.76%的平均水平。这种合规缺陷与资产质量恶化的状况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威胁着银行的稳定发展。
管理层责任链断裂无遗
此次共有11名被追责的高管,他们覆盖了前中后台的核心岗位。
在分支机构层面,杭州分行行长杜某弟等3人因客户识别失职而受到处罚,这一现象深刻地暴露出“一把手”合规意识的淡薄。
中台部门方面,运营部朱某群、零售部陈某娟分别因账户/商户管理存在漏洞而受到惩处,这反映出业务监督职能的严重缺位。在合规防线领域,法律合规部负责人徐某华等人身为专职人员却未能尽责,科技部门蒋某苗等则因系统监测存在缺陷而承担责任。
基层层面,永康支行丁某晓等人直接参与“与不明客户交易”,这一事实表明违规行为已经渗透至执行末端,整个银行的合规体系面临着全面失控的风险。
行业警示意义深远
此次处罚的时间节点正值央行着重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际。
一方面,监管层通过此次严惩不贷的举措,向金融行业释放出“宽货币严监管”的强烈信号,警示各金融机构绝不能因政策宽松而放松合规要求。
另一方面,金华银行的这一典型案例犹如一盏明灯,揭示了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合规资源投入不足、科技系统滞后、绩效考核与风控失衡等。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重新树立“合规即生命线”的经营逻辑,唯有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稳健前行。(文/陈小泉 编辑/冯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