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每一台机器人背后,都有个人类操作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华尔街见闻 时间:2025-08-19 16:24:07

在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和投资热潮的背后,一个关键事实其实被忽视了,那就是:许多看似自主运行的机器人实际上需要人类远程操控才能可靠运行。

今年3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旗舰客户大会上展示了一款受《星球大战》启发而开发的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听从指令移动到指定位置,赢得观众热烈掌声。但据一篇博客文章透露,这款机器人实际上由“幕后操控者”控制,人类操作员决定了机器人在演示中的移动时机和位置。

这种人机结合的运营模式意味着,许多机器人可能尚未具备在复杂环境中可靠、安全地独立工作的能力,远程操作员目前是确保机器人平稳运行的关键一环。

然而,这种人机协作并非权宜之计,而是通往更高阶自动化的必经之路。机器人公司正利用人类操作员在远程控制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训练AI模型,以期最终减少对人类的依赖。

机器人演示背后的“提线木偶”

高科技公司引人注目的产品演示,往往是塑造公众认知和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时刻,而在机器人行业的展示中,人工远程操控正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

特斯拉去年10月在洛杉矶举办的robotaxi活动中,人形机器人Optimus为客人提供饮料、跳舞和互动。马斯克宣称这些机器人未来可以“当老师、照看孩子、遛狗、修剪草坪、采购杂货”。但当客人询问机器人是否自主运行时,操作机器人的人类员工通过机器人回答:

“我不是完全自主的,目前由人类协助操作。”

机器人专家指出,业界已形成一种惯例:如果演示视频中的机器人确实是自主运行,公司通常会明确标注“自主”(autonomous)字样。例如,初创公司Skild AI本月早些时候展示其AI软件操控人形机器人时,就在视频中全程用文字注明,机器人翻越障碍物的动作是自主完成的。

这暗示着,那些未加注明的演示,很可能有人类操作员的参与。

全球化的远程操控网络

人工介入起初看似一种技术尚未成熟的权宜之计,但如今已演变为机器人公司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的核心手段。

远程操作的首要功能是处理机器人无法应对的“疑难杂症”。为Uber Eats提供送餐机器人的初创公司Avride表示,其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过高的路边石。

公司送餐机器人负责人Roman Nefedov称,当机器人遇到这类障碍时,它会意识到自己被困住,并能“请求帮助”。此时,远程操作员会接入机器人的摄像头,观察现场情况,然后手动操控机器人绕开障碍。这些问题地点随后会被标记在地图上,相关视频信息则被用来训练AI模型,以期未来能自主处理类似情景。

同样,Alphabet旗下的Waymo在完成新城市的地图绘制后,其车辆可以实现车内无安全员的行驶。但如果车辆遇到无法识别的特殊路况,例如一个形态异常的建筑工地,远程支持团队的人员可以提供指导。

如今,初创公司们正愈发坦诚地将远程操作视为一种战略。

送餐机器人公司Coco Robotics的首席执行官Zach Rash表示,远程操作曾是机器人公司“有点禁忌的事情”,外界会认为“你在假装自动驾驶”。但他指出,操作员的干预不仅是后备方案,其本身就是在训练机器人。例如,操作员导致饮料倾洒的动作数据,可以被用来训练AI,从而优化机器人的移动方式。

通往完全自主的漫长道路

尽管人类操作员在当前阶段不可或缺,但机器人行业的长期目标依然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化,最终让一名操作员可以监督多台设备。

Ultra Robotics的首席执行官Jon Miller Schwartz认为:

“要让机器人一年到头、每周七天都能可靠地运行,我们将需要人员进行监督。”

即便是技术领先的Waymo,也保留了远程人工干预的环节,部分公司甚至从100%远程遥控起步。

成立七年的汽车租赁初创公司Vay,并非让客户上门取车,而是由远程“驾驶员”将汽车开到客户指定地点。Vay在拉斯维加斯的员工坐在由多个电脑屏幕组成的驾驶舱内,通过桌面方向盘操控着城市另一端的汽车。

Deft Robotics的创始机器学习工程师Gaurav Sethia表示,即使机器人能在80%的时间里自主工作,但对于许多工业场景而言,这还不够可靠。远程操作员恰好能填补剩下20%的空白。

标签: 机器人 操作员 公司 ai 人类 人形机器人 首席执行官 人机 初创公司 星球大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