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佳儒
“旧手机、旧电脑换菜刀、换不锈钢盆喽!”听到这样的吆喝,你会不会把你的旧手机拿出来,换一把菜刀?
如果随意交出旧手机,很可能面临隐私数据丢失的风险。想要“变废为宝”又不“引火烧身”,大多数人会选择资质齐全的官方回收机构,比如手机品牌官方以旧换新计划。
目前,凭借与手机品牌官方合作以旧换新,二手机市场上已经跑出多家中间商巨头,比如正在冲刺港股IPO的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闪回科技”)。
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4年,闪回科技营收从7.50亿元飙涨至12.97亿元,是国内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然而,亮眼的营收背后,闪回科技却陷盈利困境,4年累计亏损超3亿元。
面对持续亏损,闪回科技只能通过资本输血换取发展空间。在其融资历程中,雷军旗下的顺为科技、金米投资等积极参与。
融资在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也让闪回科技账面上形成了高额赎回负债,甚至账上资金难以覆盖。赎回负债的形成,与闪回科技与投资人签订的对赌协议相关,而对赌协议对上市进程做出限定。
无论是为了通过融资夯实竞争力,还是为了化解赎回负债潜在风险,港股上市对闪回科技而言都已较为迫切。如今,闪回科技已经第三次递交招股书,这一次,它能圆梦上市吗?
行业第三盈利难:营收狂飙、利润4年亏3亿,市占率远低于行业前二
闪回科技成立于2016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回收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以及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闪回科技是国内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3%及1.3%。
从商业模式上看,闪回科技扮演中间商的角色,主要通过与手机厂商如小米、三星、华为、荣耀、Vivo等合作开展以旧换新,取得旧手机等消费电子,公司再安排专人检测、测试、分级、定价,清除数据后再上架销售。
2021年至2024年,闪回科技通过以旧换新采购的金额占消费电子产品采购总值的90.6%、87.9%、85.1%、92.5%,公司还有部分二手机供应来自综合零售商、移动网络运营商和个人消费者。
业绩数据上,2021年至2024年,闪回科技营收从7.50亿元飙涨至12.97亿元,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4年亏3.13亿元。
闪回科技持续亏损的背后,是巨大的竞争压力。尽管位列行业第三,但公司市占率与行业前二差距显著。
比如按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额计,2024年国内前两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销售额分别为78亿元和77亿元,市占率8.2%和8.1%,与闪回科技的1.3%的数据相差数倍。
闪回科技虽未点名行业前二,但根据其描述的创立时间、总部、上市板块等信息可确定,前两名分别为转转和爱回收。
同时,排行第四、第五的公司市占率分别为1.2%和0.8%,紧咬闪回科技。
在规模效应下,行业前二均已盈利。
根据公开报道,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继2024年实现首次年度经营利润转正后,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28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7800万元。2024年,转转联合创始人胡伟琨向媒体透露,公司已经于2023年年底实现盈利。
除交易规模外,在毛利率水平上,闪回科技与行业前二的爱回收母公司差距也较大。2021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2%、6.1%、6.8%、4.8%,呈现波动下滑的态势。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在美股上市,其2023年以来的报告期毛利率均在20%左右。
闪回科技的毛利率主要反映二手机采购和售出的差额,销售成本是影响毛利率进而影响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2021年至2024年,闪回科技销售成本分别为6.88亿元、8.63亿元、10.80亿元、12.35亿元,逼近同期营收数据。销售成本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采购成本占比在85%以上,近两年更是超过88%。
对此,闪回科技坦言,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及客户议价的能力较低,且二手手机采购成本及售价的波动可能进一步影响毛利及毛利率,对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雷军加持:闪回科技融资双刃剑,账上资金难抵赎回负债
尽管闪回科技尚未盈利,但其从事的二手机服务业务,仍不失为一个好生意。
根据机构数据,国内手机回收率已从2020年的约10%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约17.1%,但与2024年成熟市场55%至75%的手机回收率相比,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为闪回科技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舞台。
在此背景下,闪回科技若能通过IPO登陆港股,不仅能为业务发展注入资金,更能借助港股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品牌声量,这将成为其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筹码。
从财务角度来看,闪回科技冲刺港股IPO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融资的“双刃剑”效应。
招股书显示,闪回科技创立以来完成多轮融资,其中雷军旗下多家投资平台参与,比如,2018年,杭州顺赢、顺为科技、金米投资成为深圳闪回(闪回科技运营主体)A轮投资者。2020年,金米投资再次参与深圳闪回增资。
2021年的C轮融资期间,发条时光收购金米投资、杭州顺赢及顺为科技持有的深圳闪回约5.14%、3.63%及1.50%股权,合计耗资约9604万元。这意味着,雷军旗下平台部分持股得以变现。
值得注意的是,发条时光控股公司为北京转转精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为转转平台所有者及运营者。转转为闪回科技最大竞争对手,按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额计算,转转2024年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企查查显示,2021年6月,转转获得1亿美元融资,雷军旗下的小米产投领投,顺为资本参投。
经过这一系列变动,雷军实现了对转转和闪回科技的双向押注,两家企业有望在资源与渠道方面形成互补。
闪回科技通过融资,与小米这一客户形成了深度绑定,获得了发展所需资金,但同时也在账面上形成了赎回负债,这正是融资 “双刃剑” 的体现。
2021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闪回科技赎回负债分别约3.07亿元、3.76亿元、6.85亿元、7.59亿元及7.91亿元。同期,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约5510万元、4280万元、7910万元、9320万元及1.198亿元。
显然,闪回科技账上的资金难以覆盖赎回负债。一旦触发赎回条件,公司将面临严峻的资金困境。
招股书显示,赎回负债与闪回科技融资对赌协议有关。闪回科技在融资过程中,向若干投资者授出了优先权,包括赎回权和清算优先权,其中,公司以现金赎回其股份的义务将产生金融负债。
比如,2023年12月29日,闪回科技与投资者签订认购协议(D轮投资),其中约定,如果闪回科技没能在 2024 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连本带息赎回股份。
2024年12月31日,投资者签订协议,同意将闪回科技预计上市时间由2024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从时间上看,闪回科技闯关港股上市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
据闪回科技招股书,投资者同意自公司递交上市申请之日起将赎回权暂停,不过,如果上市申请遭撤回、拒绝或者未于规定期限内完成,则该权利将自动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闪回科技最早于2024 年2月向港交所递表,如今已是第三次递交申请。此次,闪回科技能否成功上市,对于公司发展极为关键,不仅关乎竞争格局的演变,还关系着能否摆脱赎回负债压力。对于闪回科技IPO进程,我们将保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