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速度与耐力始终是检验一辆车的核心指标之一。无论是内燃机时代还是新能源时代,制造商们都希望通过24小时耐力测试来证明自家产品。近期多款电动车进行了相关的测试,从保时捷、奔驰到国内的小鹏等品牌,其24小时平均速度可以超过160km/h,但是大家知道吗?大众也曾做过类似的测试,其平均车速比电动车记录快了足足一倍,这是哪款车型?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电动车24小时耐力测试
保时捷作为传统性能车厂,在推出电动车Taycan时面临着质疑,它是否能像911一样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为此,保时捷在纳尔德测试场进行24小时耐力测试,结果车辆在42度高温环境下几乎不停歇地运行,全程超过3400公里。证明了保时捷的纯电车在高强度运行下,并不会出现电池过热或明显衰减,同时保持稳定的功率输出,也掀起了电动车测试耐久的潮流。
奔驰紧跟保时捷的步伐,在推出新一代纯电CLA时,也在意大利的纳尔德测试赛道进行24小时耐力测试,行驶了3717公里,平均车速达到 154.9 km/h。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车辆累计进行40 次快充,每次充电10分钟。这个成绩超过了保时捷,也可以看出电动车技术的发展速度,入门级的电动车在电池热管理、快充策略以及空气动力学方面靠近高性能车型。
国内的一些车企也进行了24小时耐力测试,比如新款小鹏P7,创下3961公里的成绩,测试赛道一圈10公里,P7的巡航速度超过了220km/h,小鹏也进行了严密的计算,比如每次充电限制在12分钟,单次补能后泡12-13圈,也就是120-130公里,完成了超过30次充电循环后,跑完3961公里。
相比日常用车环境,这种测试对于电动车来说更为严苛,日常平均车速在110km/h以下,而耐力测试的速度翻倍,在封闭的场地内,对电池稳定性、循环充电性能、散热等都是考验。一些车迷就会问,为啥燃油车不去测,其实相比燃油车,电动车这种速度就是“小儿科”。
大众W12的24小时耐力测试
如果说电动车的耐力测试展示的是稳定与可靠,那么内燃机在这方面的记录则是挑战极限,不仅是车的极限,还有驾驶者的极限,就像铁人三项。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大众集团为了展示其W型发动机的技术实力,打造了一款实验性超跑——大众W12 Nardo。这台车并非量产,而是技术展示平台,搭载了6.0L自然吸气W12发动机,功率超过600马力,车速可达350 km/h。
2002年,大众在意大利纳尔德高速环形测试场进行了一场挑战,让W12在24小时内持续高速奔跑,车手轮流驾驶,但车辆不停,24小时后,总里程达到7740.576公里,也就是说,平均车速达到322.891km/h。
要知道,这并非短时间冲刺,而是在整整24小时中保持超高速运行。这不仅考验发动机的可靠性,也考验变速箱、冷却系统、轮胎、燃油供给以及车手的耐力。大众W12凭借稳定的机械素质,成功完成挑战,并打破了当时多项世界纪录。
W12 Nardo作为一款中置发动机的概念车,旨在展示大众汽车的工程实力,虽然后续没有真正投入量产,但其搭载的W12发动机后来应用于大众集团的多款车型,例如奥迪A8和宾利欧陆GT,功率为600马力,峰值扭矩620Nm。
相比电动车,二十多年前的燃油车就可以跑出翻倍的速度,电动车耐力测试以200-250 km/h 的平均时速为限,而W12能在24小时内保持超过322 km/h的均速,高速行驶时速度接近350km/h,其主要原因就是能量密度,相比电池,燃油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更少的加油次数和更短的补能时间,同时多档位的设计让高速行驶更具效率,而电动车只有1-2个档位。
选车侦探观点:当我们回顾电动车的耐力成绩,再对比大众W12 2002年的纪录,就会发现:电动车向展示出可持续的稳定与效率,而内燃机则留下了一个几乎无法被复制的速度记录。未来的汽车工业或许会继续以电驱为主,但对于真正的高性能车来说,内燃机依旧有不可替代的一面。大家觉得电机和内燃机谁能持续走下去?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