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当新闻菜鸟闯入真实战场,他们的第一支“麦克风”是如何举起的?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封面新闻 时间:2025-08-19 20:20:10

封面新闻

{封面优才计划}


传媒实习生


信息洪流

怎么看待AI在传媒行业的使用

汹涌舆论中如何保持定力?

新闻理想从何而来?

如何克服采访恐惧?


在这个炽热的夏日,封面新闻迎来了几只初出茅庐的菜鸟。面对信息洪流、专业壁垒、汹涌舆论……他们并非“久经沙场的新闻战士”,这第一支“麦克风”,该如何举起?又该对准哪里发声?

这八位年轻的新闻人,用笨拙、挣扎、顿悟和微小的胜利,给出了最鲜活的答案。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八位初出茅庐的菜鸟,聆听他们在封面升级打怪的故事。看他们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锚定那个“确定的自己”。


↑快乐实习第二小组合照


01

本期话题

BEN QI HUA TI


如何克服陌生领域的采访恐惧?


如何让“死水”文字焕发生命力?


如何看待AI在新闻行业的使用?


如何在汹涌舆论中保持定力?


新闻理想从何而来?




02

畅所欲言

CHANG SUO YU YAN




如何让“死水”文字焕发生命力?


@ 刘依依 “ 炼字者 ”

“刚开始写稿子,总是机械套用模板,文字干瘪得像产品说明书。后来领悟到,真正的新闻写作是跃动的生命。我学会了用动词注入活力,用比喻让术语亲切。新闻事业的根基是‘人’。它不止于技巧,更需带着敬畏贴近生活,用真诚消解距离。真实的力量,藏在倾听里,在追问中,在对每个普通人的尊重中。”


@ 孙思淼 “ 破茧者 ”

“刚开始,采访提纲都要借助AI,到现在,自己写一篇简单的新闻稿,这中间不依赖科技感觉很痛苦,但是写出来一篇自己的东西又很有成就感。用笔去记录真实的世界,我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


↑孙思淼在阿来书房当传习志愿者


@ 李可欣 “ 拾穗者 ”

“以前总觉得新闻是件‘宏大叙事’的事,实习后才明白,好新闻就像老面馒头,得用耐心发酵。要把‘我觉得’变成‘读者需要’。现在回头看,新闻这行最妙的地方,就是能让人在琐碎里长出敏锐。”



如何在汹涌舆论中保持定力?


@ 许灿 “ 定锚者 ”

“起初那段时间,作品发布后,我每隔一小时就会浏览视频评论区。总会有人冷嘲热讽:‘现在的媒体都干什么吃的,这有什么好报道的?’那时看到这些批评,我会暗自伤心,反复反思:这样的新闻真的毫无价值吗?后来经历多了我才顿悟,舆论像一张巨大而复杂的蛛网,一旦被其缠绕,便难以轻易脱身。在这个四周都被舆论之网笼罩的世界里,我们只有不断强化内核、积攒能量,才能在其中坚守自我,独善其身。”


↑许灿在剪视频


# 新闻理想从何而来?


@ 李星洁 “ 探路者 ”

“我最初报考新闻学,并非源于宏大的新闻理想,而是因为热爱写作。校外实践是理想塑型的催化剂,从田间地头的采访拍摄到电脑前的数据分析,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新闻业务。我的理想或许还不够明晰,但方向就在脚下。不必苛求带着理想做事,踏实地一步步向前走就是最重要的事。”


↑李星洁在看舞剧《孔雀》准备采访

他们的故事,

是新闻新苗在炽热土壤中破土而出的印记。

笨拙却真实,挣扎却坚定。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他们证明了

敢在琐碎里扎根,敢向未知王国进发,敢直面内心的风暴,

就是最勇敢的“重新开始”。

这第一支“麦克风”,

举向的不仅仅是真实的世界,

更是内心对专业的信仰。

撰文 | 李可欣 许灿 陈丹 孙思淼 刘依依 李星洁 陈思蓁 周长江

排版 | 周长江 李可欣 陈丹

指导 | 张杰

“身首离断”患者被救回!医生透露手术细节

梓渝团队严正声明:将报案

警方通报“妈妈意外离世男童相伴遗体数日”

封面新闻

,赞 179

封面新闻

,赞 566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封面新闻视频号

编辑 李 扬

责编 王 萌

审核 杨明荣

点亮♡,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