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中国OTA「分野」:为什么大众旅游更有含金量?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懂财帝 时间:2025-08-20 10:22:48



大众客群规模更大,新消费周期降临,他们的旅游需求将更加澎湃、更有爆发力。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中国旅游业继续强劲复苏。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又“爆”了,文旅部数据显示,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游客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全年,国内出游人次将突破60亿,旅游总花费将达到6.5万亿元。对比去年,出游人次将增长约7%,消费规模将增长13%。

新消费澎湃,OTA(在线旅游平台)竞争趋缓,正走向分野,从国内两大OTA身上可见一斑:同程旅行拥抱大众客群,深耕国内大众市场。携程聚焦中高端客群,进击国际市场。

“一内一外”,让同程与携程在不同的优势市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成长故事。

2025年上半年,同程旅行实现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11.5%;经调整净利润15.6亿元,年累计服务人次接近20亿。携程虽然还未披露其半年报,但一季度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16%,Non-GAAP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3.3%。

从中已能看出,当旅游不再是精英的专属,当传统的精英人群旅行叙事逐渐让渡给更多非一线城市人群,中国大众群体的旅游需求和不断提升的消费潜力,显然更加旺盛、更有爆发力。

1 | 中国OTA「分野」:国内看同程,国际看携程

近几年,中国旅游产业“涅槃重生”,消费者需求也趋于分化。

一方面,最大的行业增量,大众旅游崛起。中国进入全民旅游时代,三四线城市、乡镇居民纷纷“走出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与此同时,“反向旅游”火热,广西柳州、甘肃天水、山东淄博、新疆喀什等小城市,相继“破圈”爆红。以五一假期为例,喀什古城景区接待游客84.04万人次,同比暴增173.66%。

另一方面,免签政策范围扩大,出境游同样火爆。不只是一二线城市及中高端消费者,更多非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力也在升级,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山水,更加向往海外的异域风情。

今年上半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文旅新消费需求持续爆发,已经成为“确定性”。对此,中国OTA“双雄”——携程、同程旅行,早有预期和布局。



从市场定位与核心客群来看,携程创建于上海,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以中高线城市、中高端客群为“基本盘”。

同程旅行更接地气。它长期深耕中国非一线城市及下沉市场,“牵手”微信14亿级流量生态和手机厂商、抖音、快手、私域等新渠道,与大众客群同频共振。

截至2025Q2末,同程旅行来自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占比超过87%。在微信平台上,超过69%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中国非一线城市。

发展战略方面,携程很早就确定了出海目标,它以高端+国际化为“矛”,通过资本并购,先后将Trip.com、Skyscanner等海外平台揽入麾下,打造出了丰富、高质量的跨境游产品和服务。

与之对比,同程旅行是“后发玩家”,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它拥抱广袤的国内下沉市场,为大众用户提供普惠、极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此,在此前的低谷周期,携程、同程旅行“反脆弱”,稳健穿越“风雨”。

如今,新消费周期降临,上述战略定位、经营思路的差异,也正推动着两家公司踏入“不同的河流”。

反映在业务端,2025Q1,国际业务成为携程旗下“最靓的仔”,国际OTA平台总预订同比增长超60%,携程意欲将其描绘为“第二增长引擎”。

但财报也显示出,其增速环比有所下滑。另外,国际业务毛利率较低,拖累整体毛利率下滑了0.6个百分点。

同程旅行,在大众消费力的持续释放中,其营业收入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年付费用户再创新高,达到2.52亿。

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大众客群的消费升级,这部分人群的出境游需求正与日俱增。2025年二季度,同程旅行的国际机票票量同比增长近30%,日均票量创历史新高,这预示着,其有望绘制出更具弹性的业绩曲线。

2 | 差异化竞争:大众的同程,精英的携程

旅游,最大的痛点是交通和住宿。这两个环节刚需,费用支出最多、供需矛盾最突出。

据东吴证券测算,交通票务市场规模约1.4万亿,酒店住宿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是最重要的两条细分赛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携程、同程旅行,各自聚焦核心客群的需求,正差异化破局。

以出行服务为例。中高端客群对价格不敏感,重视效率、品质和服务。

携程以商旅业务为切口,代订票务主要覆盖飞机、高铁等中国交通的“主动脉”,并组建起了超过1.3万人的国内外客服团队。

大众客群精打细算,更加青睐高性价比的出行方案。同时,有很多用户居住在四、五线小城市或乡镇地区,不通飞机甚至没有高铁,交通极其不便。

同程旅行的解题策略是:把产业链做“深”,深入到中国交通的“毛细血管”。它从汽车票做起,从汽车客运到跨城巴士,一点一滴,推进交通数字化转型。近几年,它继续进击,上线了“城市通”服务,以满足公交、地铁等基础出行需求。城市通业务目前已覆盖100多个城市。

同程旅行还创新覆盖“主动脉”,推出了高性价比的“联程拼接”服务——当用户在平台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除了常规出行方式外,平台会智能化推荐一系列中转方案。它们通常比机票直达价格更低,比高铁直达时间更短,或者兼而有之。

李林(化名)是受益者之一。今年五一假期,他从北京返回贵州探亲,直达机票高达1900元。而同程旅行推荐的组合方案“高铁(北京-郑州)+航班(郑州-贵阳)”,价格仅为1049元,“省下的851元还能在郑州逛吃一天,省时省心又省钱。”



再来拆解酒店住宿服务。携程主打一线城市的高星酒店,在海外,其酒店直采比例超过50%。

同程旅行主打非一线城市的品质酒店,并持续挖掘电竞酒店、智能酒店等住宿新场景,以及提供有温度的住宿服务,如“随时退”“贵就赔”“延迟退房”等。

旅游产品方面,携程拥有线下门店网络,能为中高端用户提供面对面的定制化旅游产品。

同程旅行聚焦差异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如“电竞+旅游”“特种兵旅游”“老年人康养+旅游”。

如去年10月,同程旅行启动镇江秋冬康养旅游季。通过精心策划的旅游线路,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古刹的宁静、温泉的温润、山林的清幽,还能品尝到镇江的特色美食,享受到舒适的康养民宿。据统计,活动上线后,相关订单量同比上涨了9.2%,消费金额同比上涨了4.3%。

可以说,携程、同程旅行已经建立起了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并牢牢占据了用户心智:大众的同程,精英的携程。

携程深受中高端客群的青睐。据悉,2023年,携程50岁及以上的用户下单量较2019年增长了90%,远超其他年龄段。

同程旅行已经成为大众客群的首选,并持续吸引Z世代年轻人、老年人等新客群,他们是未来文旅消费的“主力军”。

用户正持续涌入。过去12个月,累计服务人次达到19.9亿,同比增长7.2%。

出行及酒旅业务亦强劲增长。上半年,同程旅行交通业务实现11.6%的同比增长,达到38.8亿元,住宿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8.8%。

3 | 在线旅游「长坡厚雪」:为什么大众旅游更有含金量?

中国OTA平台,正进入一个最好的时代。

旅游,已经成为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人们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近期,从高层到地方,扩内需、提振消费、带薪休假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将进一步提升文旅行业的景气度。

得益于此,在线旅游将拥有极强的确定性,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未来,携程将继续聚焦中高端客群,发力国际业务,同程旅行将继续深耕大众客群,聚焦大众旅游。

再深入到产业链端,交通出行、酒店住宿的线上化率仍有待提升,这也是OTA平台的机遇。

据东吴证券测算,在线交通的线上化率仅54%。其中,公路+水路的线上化率仅有10%,并且大多处于下沉市场。

这一细分领域,相比于携程,同程旅行似乎更有机会。它长期深耕非一线市场,曾改造过全国数千个三四五线城市的汽车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经验更加丰富。

酒店住宿方面,目前的线上化率仅30%-40%,民宿、连锁酒店依然需要OTA平台的庞大流量和数字技术赋能。

携程和同程旅行,都拥有海量的用户规模。同程旅行还拥有To B板块“艺龙酒店科技”,能帮助酒店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据悉,其已签约酒店近4500家,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并已经拓展至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地区。

除此之外,AI技术也将带来千亿级的行业新增量。目前,携程已经推出“携程问道”大模型和AI旅行助手“TripGenie”,同程旅行通过上线AI行程规划智能体DeepTrip,帮助更多海内外用户完成行程规划和预订服务。他们正积极探索落地场景,正向AI企业大步迈进。

毫无疑问,携程、同程旅行,都是优秀的中国企业。过去20多年,他们以强大的韧性持续穿越消费周期,未来都有望吃到时代红利。

但客观来看,在中国,中高端客群毕竟是少数。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一线及新一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约为18%,二线及以下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约为82%。

大众客群规模更大,他们的旅游需求更加澎湃、更有爆发力。

就像几年前的电商行业,拼多多拥抱下沉市场和“五环外”的大众客群,提供高性价比、极致的商品和服务,抓住了国民电商时代的机遇,迅猛崛起。

如今,大众旅游大潮浩浩荡荡,旅游业很有可能复刻电商的发展节奏。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同程旅行纵身跃入“大众蓝海”,未来或许更有想象力,其估值溢价也更值得期待。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赞」「在看」与 「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