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观察
再过半个月,小夏就要去上海一所大学报道了,她就读的专业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这个院校的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招生简章里介绍,有毕业生去了百雀羚、上美、自然堂等企业上班,小夏表示,这是她想要从事的工作。
距离小夏1300多公里、在北京就读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小林,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已经结束,他选择读研。我想从事研发岗,但是好的化妆品企业研发岗基本都不太招本科毕业生了,继续深造,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
在广州学习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小李,今年毕业到了一家检测机构上班。有专业知识基础,入门会比其他人快一些。
不同的故事,每一年都在行业内上演。
据《化妆品观察》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超80所院校开设了含有化妆品三个字的专业,包括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化妆品技术等。有数据统计,4年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1万人。
一边是,高校人才即将批量涌入社会;一边是,部分头部美妆仍在不断扩容。
根据各企业财报数据统计,国内11家头部美妆集团(包括珀莱雅、上美等),2024年在职员工数量达到3.16万人,同比上一年增长1184人,增幅为3.89%。
人才迭代,同步在院校和企业实践中演进。
1万+化妆品专业毕业生即将批量涌入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共有81所院校开设了含化妆品的专业,其中本科专业包括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化妆品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包括化妆品技术、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化妆品质量与安全。
含化妆品三个字的相关专业,是近年来陆续批准开设的:
比如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在2017年底批准设立的目录外本科专业;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8年起被教育部列为首批新兴专业之一;化妆品质量与安全是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列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专科专业;同样,化妆品工程技术亦于2021年列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正因如此,在不少高校的招生宣传里,第一首个一流等出现的频次极高。
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官网显示,该院校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软科排名连续四年A+,居全国第一,于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被评为A++档(居全国第一);也是国内唯一的化妆品本科、硕士、博士成体系培养。
再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官网显示,其是国内首个开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该院校的这一专业,于2021年被评为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2022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5年被上海市教委遴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批改革试点专业。
广东药科大学官网也显示,该院校于2010年在国内率先开办化妆品本科教育,2019年获批新增专业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于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院校于今年或近几年新开相关专业。譬如,中国药科大学于今年新设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理科专业,这一举措,让中国药科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开设该专业的211和双一流高校。临沂大学于202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北方地区首个开设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公办高校。
此外,化妆品工程技术这一本科专业,目前仅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开设。
当然,还有部分院校开设的化妆品相关专业(不含化妆品三个字),属于国内领先,典型如江南大学。
根据官网,江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全国211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化学类专业中唯一面向化妆品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化妆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据不完全统计,4年后,有1万+化妆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即将批量涌入社会。
11家头部企业去年增长超千人,硕士学历更受欢迎
1万+毕业生即将批量涌入,能填补行业的人才缺口吗?
根据某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数据,2023年,化妆品行业人才缺口超过30万,尤其是研发工程师、法规专家这类高端岗位,缺口超过25%。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行业的人才缺口大概在10-20万之间。
不管缺口是10万、20万还是30万,人才缺口大,是事实。
《化妆品观察》以11家头部国货美妆上市企业为样本,统计了这些企业的用人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这些企业的在职员工人数为3.16万人,同比2023年增加1184人,涨幅为3.89%。
其中,巨子生物引入的人才数量涨幅最高,达到51.03%;其次是毛戈平,涨幅为17.73%,这两大企业净增加的员工人数均在600人左右。珀莱雅、上美股份、贝泰妮等企业,在职员工数量增加了100-500内的人不等。
上述企业,业绩均在急速上涨。以珀莱雅为例,其2024年的营收达到107.8亿元,同比涨幅达到21.04%;巨子生物,2024年增长57.17%至55.39亿元;毛戈平同样于去年实现高双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速依然超过30%。
对比数据来看,上述企业在职员工数量的涨幅,均未超过业绩的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业在职员工的学历在不断提升。
同样以珀莱雅为例,2024年,公司总在职人数为339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992人,占比达到58.69%,相比上一年增长5个百分点。需要提到的是,珀莱雅2024年的研发人员为389人,相较2023年增加67人,其中,增加人员主要集中在硕士研究生学历,这一学历人数一年内增长33人。
丸美生物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比例也在增加。2024年,丸美生物在职人数为1185人,本科生以上比例为43.46%;而2023年,这一比例为35.96%。其中,本科生人数增长最多,一年内增长人数104人。
贝泰妮的本科学历以上员工,近年来也呈快速上涨之势。2023年,贝泰妮博士研究生人数增长比例达到75%,硕士和本科人数增长比例均超25%。2024年,其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335人,同比增长超110%。
人才缺口,卡在学历上?
从部分院校的招生宣传来看,化妆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不错。
譬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率连续5年超98%,典型就业单位包括百雀羚、相宜本草、自然堂、上美股份、养生堂化妆品等;北京工商大学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毕业生,典型就业单位包括雅诗兰黛、珀莱雅、云南白药、水羊股份等;江南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超80%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日化行业、化学品制造、医药医疗等行业就业,供职于联合利华、欧莱雅、雅诗兰黛、蓝月亮、立白、珀莱雅、万华化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但并非所有院校的毕业生,都有比较好的就业。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化妆品专业的毕业生纷纷吐槽就业难。
如果在广州,不要做研发相关,工资低,即使熬到工程师也是工资低而且容易失业,我已经有几个干工程师的朋友失业了,猎头也说最近两年招工程师的很少,去干品牌开发的还有点出路。
这个专业本科生,找工作好难,一堆要求有2年经验以上;不要求经验的基本是单休。
从助理升工程师这个阶段掉层皮,大厂不要,只能去小厂,单休、被销售跟老板折磨,但这是必经之路。
上述留言,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共情。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想从事化妆品相关工作,不一定要学习化妆品专业,很多大类专业也可以进化妆品企业上班,比如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等。而换个角度看,化妆品专业的人才,不仅要与本专业内人才竞争,还需要与很多大类专业人才竞争。
《化妆品观察》注意到,在招聘平台上,与化妆品相关的岗位需求,基本都要求硕士或3-5年经验。
例如,某品牌发布的化妆品研发岗位,开出的月薪为1.3万-2万(14薪),要求精细化工、应用化学、生物学等硕士及以上学历;一家企业招聘化妆品研发工程师,薪资是1万-1.5万区间,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但要求5年以上护肤品类研发经验;再如,某知名品牌招聘化妆品研发主管,薪资在1.5万至2万之间,不仅写着985/211院校优先,还要求2-5年化妆品行业研发经验。
同时,据观察,月薪在2万以上的岗位,一般要求5-10年的工作经验,985/211优先,且要求硕士学历。目前,开设化妆品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屈指可数。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企业招聘的高学历人才,以化学、精细化工或者生物相关的大类专业居多。
他进一步表示,行业内有溢价的岗位,仍然是研发岗位和品牌管理岗。
比如,拥有众多知名白牌的一家集团,开出百万年薪招聘首席科学家;又如,一家日化公司,开出10万月薪寻找品牌总经理;也有某大型知名日化公司,开出15万以上月薪,招聘研发副总经理。
人才缺口,仍卡在学历和经验上。
裁员潮下,人才何处安放?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化妆品行业已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化妆品类零售额为2562亿元,同比增长3.1%,不及大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线上,传统电商平台美妆类目呈现出同比下滑的迹象,新兴电商平台美妆类目增速放缓;线下,不少头部连锁连年亏损,倒闭和关店的美妆连锁不在少数。
大环境如此,不少国际巨头和新锐品牌都开启了裁员潮。
雅诗兰黛此前发布公告,预计将减少职位5800至7000个,截至2025年4月24日,雅诗兰黛已减少超过2600个职位(详见《最高超115亿!雅诗兰黛重组计划有了新动向》)。宝洁也曾公开表示,将在组织架构上削减7000个非制造业岗位,并利用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起至今,已有20+头部美妆企业官宣裁员,覆盖面从品牌到原料公司,波及至少5万人。
另一面,在越来越多院校开设化妆品专业的背景下,也意味着,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将越来越多。
头部企业虽然在增长,但是‘容量有限’,未来进头部企业的竞争压力势必会越来越大,卷学历、卷专业、卷经验。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在内卷的情况下,应届生或会考虑深造,比如读研或读博。目前设立化妆品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校并不多,所以很多人都会往大类专业去考,未来或许转换就业方向。
但他也表示,没必要过分悲观。
一方面,人才缺口依然大。当前,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法规专员、备案专员、化妆品检测人员是热门岗位。销售和研发,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岗位,只要获得了经验和资源,未来还是有前景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化妆品新条例和相关法规的实施,法规咨询、注册备案岗位需求也在激增。
另一方面,美妆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也意味着相关院校的学生实践机会也将越来越多。再以珀莱雅为例,2024年,其与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医学院成立了头皮健康联合实验室,并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均有合作。
珀莱雅自2023年启动管培生青苗计划项目以来,吸引了众多来自 985、211 以及全球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学历人才,每年招募70人左右。这也给了众多高校人才实践机会。
前不久,科丝美诗发布公告报道,在过去一年中,科丝美诗已成功完成两项为期一年的关键研发项目:基于新型乳化技术的高防晒效率配方技术研发,及基于中国天然资源的功能性微生物材料技术平台开发,这是其与江南大学的联合研究项目。
当然,无论就业机会是否广阔,打铁还需自身硬。存量竞争时代,化妆品人才需以‘细分领域专业化+技能跨界化’构建护城河。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技能升级,或将自己打造成技术复合型人才,比如,结合数字化的技能(如AI配方设计、虚拟试妆技术、大数据洞察),以及学习基础法规(如化妆品新规、欧盟EC法规),提升自身的内核竞争力,未来是一定有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