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勇立创新潮头·上海产业菁英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21 14:07:43



“不同种类的激光与不同材料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杨上陆说,正是这种蕴含无限可能的物理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杨上陆是上海中科神光光电产业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激光加工装备及工艺平台负责人,本科与硕士阶段一直专注于材料加工研究,赴美攻读博士期间,偶然看到的一则激光3D打印宣传视频,激发了他对“光”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将研究方向转向激光制造,而这条“追光之路”,一“追”就是20年。

以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汽车制造领域,铝硅涂层热成形钢是一种重要的高强度材料,能有效增强车身结构,使得车体在碰撞中不易变形,是汽车安全的关键保障,也是汽车和钢铁工业必争之地。然而,其材料和焊接技术曾被国外技术垄断十多年,专利费用高昂,严重限制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面对这项技术壁垒极高的难题,杨上陆认为,创新是根本的破解之道。可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新的焊接技术不仅要强韧结合,还要适应复杂苛刻的服役环境——疲劳、三点弯曲、耐腐蚀、氢脆……任何一项失败,都会让技术无法落地。

然而,杨上陆始终坚信“困难往往蕴含着机遇”。在带领新能源汽车激光加工装备及工艺平台研发人员埋头钻研6年后,他们终于发明出多元合金焊丝和新的激光焊接工艺。“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去除涂层和设置间隙,直接激光填丝焊接,就能让不同厂家、不同涂层类型、不同强度级别的铝硅热成形钢高强连接。”杨上陆介绍,这也是世界首个能够实现各种铝硅镀层热成形钢无须去除涂层即可直接激光焊接的创新方案,获得2024R&D 100即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相当于“创新界的奥斯卡奖”和“工程界的诺贝尔奖”。

在一次次对新技术的实验、摸索中,杨上陆除了在团队中扮演“智慧大脑”角色之外,还承担着鼓舞士气的重担。例如,在盘古界直接激光-填丝铝硅涂层热成形钢技术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激光焊接接头优良的VDA性能,成为研发难题之一。在汽车制造中,热成形钢的焊接接头是车辆碰撞中的关键防护点,其焊接质量直接关乎整车安全。然而,这类钢材在激光焊接后,VDA性能往往会急剧下降。

为了实现VDA性能大于50度的目标,杨上陆和团队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关联的研究及微观组织调控中。在长达两年的研发过程中,杨上陆经常会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白天再与团队讨论思路、调整实验方案。一次次的失败让年轻成员有点信心受挫,但他始终认为,“难,才有意义;难,才有味道”。在他的鼓励下,团队逐渐学会倾听工业界的需求,并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也在一次次挑战中迅速成长。

技术要走出实验室,走向世界

除了技术本身的突破之外,如何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是杨上陆科研路上面临的更大挑战。他深知,一项成果若没有上下游协同,只能困在实验室里,难以走向市场。

在日日夜夜对课题的大量思考和研究之余,他总会抽出时间带团队成员去打篮球,既锻炼体魄,也锤炼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球场上,他能观察到每个人在面对压力与协作时展现出的真实性格:谁有领导力,谁有耐力,谁擅长沟通协调……这能帮助他根据不同人的特质来安排研究课题及分配工作任务,发挥“1+1>2”的团队精神。

“技术想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杨上陆强调,目前,他们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2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10项核心技术已应用于通用汽车、宁德时代、吉利集团、威唐工业等企业。当前,公司也正与一些国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进行洽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人物小传

杨上陆,上海中科神光光电产业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激光加工装备及工艺平台负责人,先后获评2016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总决赛优胜奖等国内外20多个奖项,2024年入选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

原标题:《勇立创新潮头·上海产业菁英|上海中科神光杨上陆:追光廿载攻破激光智造壁垒》

栏目主编:唐玮婕

作者:文汇报 郭凡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