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讯(记者 陈晓娟)日前,国盛金控(002670.SZ)旗下子公司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盛证券)公告称,为支持参股公司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信基金)日常经营,再向其提供总额不超3000万元借款,借款到期时间为2027年2月28日,年利率3.10%;并将前期1500万元借款(已提供1468万元)延期至2027年2月28日,本次借款及前期借款均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旧账未还又添新债,可见江信基金自我造血能力不佳,仍需股东国盛证券施以援手。公告中也提及,国盛证券正密切关注江信基金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与偿债能力,并就可能发生的债务风险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措施。
最新业绩数据显示,国盛证券上半年业绩表现尚可,实现营收10.82亿元、净利润2.43亿元,而作为其公募业务布局的关键联营企业江信基金近年持续亏损且存在显见的公司治理问题,何时才能打破僵局仍是未知,这也极大程度拖累了国盛证券的公募业务布局。
江信基金发展陷停滞,恐成鸡肋
这并非国盛证券首次为江信基金提供支援。今年3月,该公司就向江信基金提供总额不超过1500万元的借款,借款期限为12个月,年利率为固定利率3.10%/年。
另需关注的是,本次国盛证券向江信基金提供借款暨前期借款延期,其他股东方未提供借款也未提供相应担保,存在一定风险。在提供前期借款后,国盛证券提名的董事孙剑已担任江信基金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务。
作为主要发起方之一,国盛证券持有江信基金30%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其余股权由金麒麟投资、鹰潭红石投资、鹰潭聚福投资、安徽恒生阳光控股4家股东持有,各持股17.5%。
江信基金的股权结构(国盛金控公告)
实际上,早年国盛证券一度想要转手江信基金股权。2017年,其试图通过股权调整优化公募业务结构,计划向关联方中江国际信托转让所持江信基金30%股权。彼时,国盛证券给出的转让理由为,江信基金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缓慢,无法满足公司在公募基金行业的业务发展诉求。基于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安排,将所持江信基金股权全部予以转让,同时希望取得具有一定经营历史、业绩记录良好、团队稳定且口碑较优的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
然而由于受让方中江国际信托不符合基金公司股东资格,该转让计划被迫终止。与此同时,因持有江信基金股权,国盛证券竞购国联安基金股权的事情也宣告失败。
卖不掉又买不进,加之江信基金近年发展裹足不前,没能赶上公募基金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期成立的多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已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自身却陷入困境,对股东国盛证券而言已然鸡肋且有拖累。
据国盛金控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江信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359.14万元,净亏损达1362.61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江信基金已连续五年亏损,其2020-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7443.25万元、7687.12万元、738.97万元、1668.5万元、1131.41万元,净亏损分别为1034.72万元、2115.89万元、6671.15万元、4569.5万元、3299.98万元。
江信基金2020-2024年业绩(制图)
业绩低迷背后,是其管理规模的持续萎缩与产品停滞。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江信基金总规模为20.38亿元,较去年年末24.47亿元的规模,环比缩减16.72%,行业排名为148名。旗下9只产品中,仅江信洪福、江信添福产品规模高于5亿元,3只产品面临清盘风险。自2017年8月江信增利基金成立后,江信基金截至目前已有八年未发新基。
此外,内部治理问题进一步加剧公司颓势。近三年,江信基金三次更换总经理,2024年5月更是出现四位副总经理及首席信息官同日离职的情况。今年4月,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又同日去职,原董事长孙桢磉因个人原因离任;原总经理原亮因工作安排离任,保留其他现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离任的原董事长孙桢磉与国盛证券渊源颇深,其职业生涯早期曾在国盛证券体系内任职,包括担任国盛证券南昌八一大道证券营业部总经理等职。2011年,他被委任为江信基金筹备组组长,深度参与公司筹建,自2013年江信基金成立起担任董事长长达12年。2024年末有媒体报道,孙桢磉因涉职务侵占被立案调查,这一事件为江信基金本就严峻的治理困境再添阴霾。
而江信基金新任董事长孙剑的接任,也伴随着争议。在国盛证券任职期间,孙剑曾遭江西证监局责令处分,由此引发合规性质疑。高层持续的动荡必然影响经营稳定性,这家小规模、多年亏损的基金公司,除了设法自救外,也不得不向股东求助。
公募布局受挫,资管业务能力待提升
总的来看,券商加速对公募化业务渗透,主要以三种方式推进,包括申请资管子公司并以此申请公募业务牌照、申请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收购并变更基金公司股权。
尽管国盛证券旗下已有国盛资管,但后者暂无公募资格,参股的江信基金又长期业绩低迷,公募业务布局被动。不过,公司也在通过基金代销、强化研究所业务等形式,从市场分羹,但收获始终有限。
基金代销业务方面,国盛证券与多家基金公司合作,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库。在中基协披露的2024年下半年度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名单中,国盛证券跻身榜单,以30亿元权益基金、40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及26亿元股票型指数基金的保有规模,位列第100名,但与一众同业相比,还有不小的追赶空间。
一位不具名的高级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公募基金销售市场中券商所占份额逐步增加,尤其在权益指数基金以及ETF等方面,相比银行、三方等销售渠道,券商所占优势大,但竞争也同样激烈。
此外,国盛证券近年持续提升研究所业务水平,意在强化投研能力。据Wind数据,2024年,国盛证券位列券商分仓佣金收入榜单第20名,其佣金收入为2.39亿元,同比降25.55%,佣金席位占比2.18%。2025年上半年,研究所累计席位佣金收入同比下降,其解释为受基金行业降费降佣影响。
然而,需明确的是,国盛证券的公募业务未能突破依赖服务类收入的模式,难从基金的管理费、业绩报酬中获取收益,只能依托渠道服务与研究输出。
上半年,国盛证券业绩尚可,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10.82亿元,营业利润3.02亿元,净利润2.43亿元,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2.51%、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1.22%、109.92%,主要原因系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及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所致。
不过,记者注意到,其资管业务收入仅0.09亿元,同比下滑31.38%,占总收入比例不足1%。
国盛证券(合并口径)收入构成(国盛金控2025年半年度报告)
对此,薪火私募总经理翟丹向记者分析,国盛证券资管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且同比下滑,或反映出其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难以上规模,进一步削弱了业务的抗周期能力。
此外,今年上半年,国盛证券子公司国盛资管实现营业总收入0.08 亿元、营业利润-0.06 亿元、净利润-0.06 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6.92%、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均减少0.07 亿元,主要系公司管理的资管产品业绩报酬同比减少、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加所致。
谈及对国盛证券公募业务布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认为核心变量在于战略调整、治理优化及市场机会把握,盘活现有资源或获取新的牌照资源均为可行路径。( 陈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