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河南“猪王”半年大赚超105亿!牧原股份:年底能繁母猪再减13万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时代周报 时间:2025-08-21 20:23:49

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

今年上半年猪价未继续攀升,但河南“猪王”盈利飙涨。

8月20日,牧原股份(002714.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8.29亿元暴涨至今年上半年的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

这一净利润规模接近牧原巅峰时期2020年同期的107.84亿元,也是牧原有史以来中报净利润规模第二高。

对比同行,牧原在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远超同行业上市公司。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上市猪企中,净利润增速较高的正邦科技未超过265%,新希望净利润增速则在165%以内。

与2024年不同的是,今年包括牧原在内的猪企,大多数企业净利润增长并非来自生猪销售均价的提升,而是生猪出栏量的增长以及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今年上半年,行业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生猪价格大部分在14元-15元/公斤区间浮动,猪价与去年相比降幅明显,但行业仍保持盈利状态。

牧原大扩张时代告一段落,面对前期扩张带来的负债压力,其正将更多精力放在削减负债、降低成本等方面。

今年牧原提出将整体负债规模降低100亿元的目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负债总额为1045.20亿元,相比年初下降约56亿元,降负债目标已完成过半。财报显示,今年6月末,牧原资产负债率为56.06%,较年初下降2.62个百分点。

8月20日晚间,时代周报记者从牧原股份业绩交流会上了解到,上半年牧原在降负债方面重点聚焦应付票据、应付账款,未来降低短期借款是其降负债目标的主要发力点。

截至8月21日收盘,牧原股份股价收涨5.71%至50.21元/股,总市值为2742.86亿元。


图源:图虫创意

屠宰肉食业务上半年约亏损1亿

牧原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其营收也主要由这两大业务贡献。

养殖(主要产品是生猪)是牧原的压舱石业务,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为754.46亿元,贡献98.67%的营收,同比增长34.68%。牧原的另一大业务是屠宰、肉食,这项业务上半年为其贡献193.4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93.83%。

上述两大业务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牧原所有屠宰的生猪都来自公司自有养殖场,其将生猪屠宰后向下游出售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品。

财报显示,上半年,牧原共销售商品猪3839.4万头,包括向屠宰肉食类公司合计销售1138.8万头。

现阶段,养殖和屠宰肉食在牧原内部承担不同任务。牧原在生猪养殖领域已属头部,2024年牧原约716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远超第二名温氏股份的3018万头。但在调控产能的背景下,至少未来一两年内生猪出栏量或难再出现大幅增长,牧原的养殖业务或许也更倾向稳定而非高增长。

屠宰、肉食业务则是被牧原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牧原或许也希望通过布局高毛利的肉制品,提升其单位商品猪的毛利。参考主业为屠宰和肉制品的双汇发展(000895.SZ),2024年其屠宰业毛利率为4.58%,而肉制品业毛利率为35.67%。

牧原从2019年开始发展屠宰肉食业务,前期经历高速发展,目前年产能达到2900万头。上半年,牧原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

但该业务目前仍未为牧原带来正向利润贡献,时代周报记者从牧原2025年半年报业绩交流会上获悉,其屠宰肉食业务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亏损1亿元左右,同比大幅减亏。

牧原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屠宰肉食业务产能利用率提升背后是整个销售渠道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主要工厂运营精细化的提升,这也是该业务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亏的主要原因。“未来肉食更多会顺应市场的变化,对渠道容量进行结构调整,我们对于下半年到明年屠宰肉食业务盈利情况的好转比较乐观。”

当前牧原已暂停屠宰肉食业务的产能扩张。牧原在今年6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目前没有新增屠宰肉食业务产能的计划,公司会在已投产的屠宰产能基础上,通过销售渠道的开拓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同时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提升分割品的占比以改善盈利水平。

年底能繁母猪再减13万头

控产能不仅体现在牧原的屠宰肉食业务上,也包括整个生猪养殖业务。今年以来,牧原持续下调能繁母猪存栏。去年12月底,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51.2万头,今年二季度末降至343万头。

牧原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今明两年,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号召,具体举措包括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控制生猪出栏体重以及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

根据牧原计划,今年年底公司还要再减少13万头能繁母猪至330万头,且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生猪出栏均重今年目标降至120公斤,“预计本月底公司将完成这一均重目标。”牧原表示。

牧原下调能繁母猪存栏源于当前全国生猪产能偏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

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手调控母猪产能和二次育肥。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引导调减百万头能繁母猪。根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农业农村部将实施有效的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全国需要再调减约100万头产能,能繁母猪总量保持在3950万头左右。

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后续生猪出栏量,牧原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0万头,是否会对其生猪出栏量及降成本目标带来不利影响?

牧原高管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调减能繁母猪数量对今年降本目标影响不大。“当下产能调整影响的是明年的出栏量,不会对今年生产计划带来太大影响,我们对今年成本下降目标比较坚定。”

在降成本成为行业大势的背景下,牧原也在不断降低养殖成本以提升盈利水平。2024年底,牧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约13元/kg,全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kg。今年以来,其养殖成本从1月的13.1元/kg逐月下降至7月的11.8元/kg。牧原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

牧原为今年制定的成本目标为全年平均12元/kg,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上述牧原高管表示,公司后续降本路径主要为种猪育种、健康管理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