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超大城市,要素高度集聚、数据业态发达,数据流通利用方式呈现海量、异构、复杂的特性。如何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上海正探索通过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治理协议,在多元参与各方之间建立“最大共识”。记者从上海数据集团获悉,上海超大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加快落地,并在今年7月成为国家数据局公布的首批63个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之一。
据介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供数不顺畅、用数不放心、流动不可信等瓶颈。数据提供方会担心数据被超范围使用、复制或恶意泄露,数据供给过程存在环节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而数据需求方则存在数据来源不合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顾虑。
针对这些痛点,上海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给出解决方案——采用多维度精细化策略控制,确保数据提供方将数据授权策略精确到数据表、特定字段乃至单行记录,并可设定数据的使用次数、有效时长、计算用途等动态使用限制,以防“数据失控”。数据空间对数据合规、安全、质量进行审查,相关证明结果“上链存证”,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从身份、资源、产品、交易、交付五个维度,实现流通利用中的可信保障。
据悉,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现已进入试运行,加入企业近300家,并开发形成数据产品超过300个,累计数据调用数以亿计。其中,部分领先企业已在探索深度应用。
比如,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历史积水点数据、气象数据、三维BIM模型、视频流数据等城市多模态公共数据,已在赋能汛期风险点决策以及地图导航、外卖等平台。又如,已有公司在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公共数据开发了一组帮助小微企业主的数据产品,包括“用电波动指数”“物流履约率”“资质评级”等,这些产品累计调用次数超4亿次,支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放款达千亿元规模。
记者还了解到,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或者产业联盟建立运营属于自己的行业数据空间,包括但不限于金融风控、医疗科研、智能制造等领域。另悉,该空间是全国数据流通利用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上海企业可在“家门口”看到并合规使用来自全国的数据产品,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数据服务发布到全国渠道,共享广阔市场机遇。
据悉,国家数据局公布的63个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包括13个城市级、22个行业级、28个企业级可信数据空间。
原标题:《上海有些数据被数亿次调用,涉及融资、防汛、导航、外卖……》
作者:解放日报 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