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率先布局“AI+两轮电动车”,首驱科技获亿元级天使轮融资丨硬氪首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36氪 时间:2025-08-22 10:21:08

作者|欧雪

编辑|彭孝秋

硬氪获悉,首驱科技近日获得近亿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座舱平台的开发;S-Smart系统的应用开发;全系新国标产品的量产落地,并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

首驱科技成立于2025年3月,专注智能短途交通出行领域,致力于提供创新且可靠的两轮电动出行解决方案。硬氪了解到,首驱科技超过70%的专业研发团队成员曾在国际头部主机厂企业、汽车行业、两轮行业以及零部件行业的其他核心系统供应商工作。技术牵头人张鹰博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博士,拥有机器学习和化工两个硕士学位。他先后在丰田北美研究所、蔚来汽车、极氪汽车等知名车企担任核心研发岗位,主导了电池寿命预测、电驱系统建模及电动汽车安全预警多个突破性项目。

目前,首驱科技的产品可分为三大系列:新型国标电自系列、踏板系列和跨骑系列,包含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越野摩托车、全地形车及短交通出行衍生品等多个产品赛道。值得注意的是,首驱科技瞄准的是更为年轻化的群体,包括00后、05后等,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商业模式。


首驱科技两轮电动车底盘示意图/图源企业

首驱科技总裁杨晓对此表示,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公司发现新一代消费者更注重品牌选择和个人喜好,追求与品牌的深度互动和高端服务体验。首驱科技未来将继续深化年轻化、高端化战略,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绿色时尚出行品牌,引领新一代出行生活方式变革。

近年来,两轮电动车凭借经济、便捷、环保等优势,迅速成为城市短途出行的主流选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年销量超过5000万辆,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另随着新国标政策推动存量替换,以及东南亚、印度等海外市场需求的增长,行业未来五年仍将保持稳健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不过,在千亿市场潜力的前提下,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杨晓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承压,部分中小品牌面临淘汰;二是充电设施不足、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对传统厂商的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首驱科技的解决方案是重新定义未来骑行。杨晓告诉硬氪,围绕“新生态、新零售、新服务”战略,目前,团队已在算法架构、峰值功率、工况效率、车架耐久性等超100项细分技术领域建立起竞争优势。截至目前为止,有超过200+全球供应商,参与到首驱科技产品的研发过程中。


首驱科技两轮电动车车架示意图/图源企业

杨晓表示,首驱科技的竞争优势在于:一是以用户思维为经营管理核心,将用户的社会安全、驾驶安全和售后服务体验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二是借助AI算法,融合各大头部车商的技术,打造更高端、更智能、更好骑的两轮电动产品。

“从两轮电动车行业来看,其实智能化体验还远远没有给用户带来很好的方向。”杨晓表示,目前两轮电动车整车数据传输效率低,仍依赖20年前的技术,尚未应用汽车行业已普及的高速通讯网络和高精尖芯片。

因此,杨晓进一步表示,首驱科技将许多精力都放在了研究AI算法上,已在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性能优化和全车智能监控三大领域取得突破:电池管理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监控电芯性能并优化续航,提升10%~15%;电机性能借助AI优化磁路、绕线和温度管理,峰值功率比友商提升5%~10%;全车超级雷达可实时监控驾驶环境和驾驶员状态。接下来,杨晓透露,公司还将重点研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智能底盘等方向。


首驱科技两轮电动车电池示意图/图源企业

整体来看,首驱科技的产品定位中高端,涵盖5000-15000元、5万元以上、10万以上、50万以上等价位段。尽管成立时间较短,且产品尚未全面上市,但据杨晓透露,公司营收已初具规模。

投资方观点:

某轮投资方表示:“随着新国标实施和用户对轻量化、安全性需求的提升,两轮电动车行业正迎来结构性升级的窗口期。首驱科技率先突破AI技术加持的量产应用,并已实现全系产品符合新国标,在合规性、智能化、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都具备显著先发优势。我们相信,凭借技术驱动与团队优势,首驱科技有望在未来3-5年内成为两轮电动车领域的领军企业,重塑行业格局,推动智能出行的全面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