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抗生素耐药怎么办?这种“杀菌战士”或成破题关键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22 18:21:25



当前,全球抗生素耐药性感染持续攀升,常规抗生素效用渐趋弱化,“超级细菌”威胁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专门靶向细菌的噬菌体疗法被视作最具前景的抗菌替代疗法之一,其发展与应用备受关注。

2025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噬菌体治疗大会于8月19日至2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作为我国噬菌体研究与临床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年度学术会议之一,本次大会以推动噬菌体治疗体系建设为核心,既见证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启动的里程碑时刻,更通过全链条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育,为破解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难题注入“中国动能”。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噬菌体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肾脏移植科学术带头人朱同玉表示,当前全球噬菌体研究已进入突破加速期,AI 筛选等技术正不断拓展治疗边界。我国在噬菌体制剂开发、个体化治疗等领域已初见成效,以上海为代表的区域更已初步构建起研究、临床、制剂、监管协同推进的完整链条。

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通常是抗生素,在全球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中国作为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正积极探索对抗耐药菌的新方法,噬菌体疗法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方向。

噬菌体,作为一种专门“捕食”细菌的病毒,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它耐酸又耐碱,在4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保持一定活性,这些特性为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朱同玉说,噬菌体只针对特定的细菌,尤其是耐药菌发起攻击,不会对其他有益菌群造成影响,不会引起菌群失调,这是抗生素所不具备的优势,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

从2018年至今,朱同玉团队在噬菌体治疗领域开启了基础科研和临床探索相结合的征程。

5年前,一位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本以为重获新生,可3年后,命运却再次给他沉重一击。他在腹壁下方发现脓肿,感染严重,被紧急送往医院感治疗。他辗转多地,尝试了各种治疗手段,病情却依旧没有好转,甚至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朱同玉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噬菌体疗法。在对患者进行噬菌体治疗时,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随着治疗的推进,奇迹发生了。患者腹壁下方的脓肿逐渐缩小,炎症指标下降,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最终成功战胜病魔。

除了这位患者,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目前,研究团队已经治疗了约300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噬菌体治疗的效果。

本次会议期间,2025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噬菌体重点专项联合启动,其包含两项重点专项,分别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承担的“安全、高效工程噬菌体疗法技术开发和临床研究”,以及北京化工大学牵头承担的“安全高效噬菌体制剂研发及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关键技术研究”。两项核心课题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标志着我国噬菌体治疗从实验室探索迈入系统化临床验证阶段,将有力推动国内噬菌体治疗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方案。

大会同期举办第二届噬菌体治疗“种子营”。覆盖从噬菌体基础理论、分离纯化技术、质量检测方法,到临床应用规范、监管政策解析及转化案例分享等全流程内容,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实践落地结合的模式,既为国内噬菌体治疗领域持续输送新生力量,也推动我国噬菌体治疗从理论探索迈向更广阔的临床前沿。

据悉,中国噬菌体治疗大会自 2018 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累计吸引中国、比利时、美国、格鲁吉亚等多国近千名专家及近万名参会人员,已成为我国噬菌体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标杆性学术平台。



原标题:《抗生素耐药怎么办?这种“杀菌战士”或成破题关键》

栏目编辑:陆梓华

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