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零跑90万台交付:新势力如何在存量竞争中突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节点财经 时间:2025-08-22 22:22:17



撰文 / 天玑

昨日,零跑汽车官方宣布:累计交付量正式突破90万台。

2025年无疑是零跑汽车大放异彩的一年。

就在不久前的7月,零跑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台大关,达到50129台,同比增长超126%,这一成绩不仅创造了零跑自身的历史新高,更是让其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脱颖而出,连续5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月销量榜首。

而在整个2025年上半年,零跑交付新车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强势夺得造车新势力销售冠军。

不同于小米的“一夜走红”,“快枪手”理想等车企,零跑的风格更偏向于细水长流,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风格,能带领零跑“领跑”吗?

01 销量曲线里的增长密码是什么?

2025年7月的50129台交付量,对零跑而言不是偶然的爆发。将时间轴拉长可见,这个品牌的销量增长呈现出典型的"阶梯式跃升"——2022年11.1万辆的基数上,2024年以29.4万辆实现翻倍,2025年前七个月27.18万辆的成绩,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节点Auto》看来,这种加速度背后藏着三重逻辑:

其一,155.7%的同比增速远超行业平均的60%,说明零跑正在掠夺更多维度的市场份额;

其二,连续五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标志着其已稳定进入头部阵营;

其三,从首款车S01年销数千台到如今单月破5万,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单位固定成本下降使终端定价更具弹性,2025年上半年14.1%的毛利率较2024年提升13个百分点,正是最好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的增长并非依赖单一市场。

在国内渠道下沉至286个城市的同时,海外市场贡献了2.5万台销量,欧洲单月订单突破4000台的成绩,验证了其产品力的国际竞争力。《节点Auto》认为,正是这种"双轮驱动"模式,使零跑在国内价格战胶着时仍能保持增长韧性。

02 领跑的野心:要做爆款,更要覆盖主流市场

《节点Auto》看来,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想要跑到第一梯队,第一是要制造爆款车型,第二就是塑造良好的产品矩阵。这两者缺一不可。

零跑C10自上市16个月以来,全球交付量已突破15万台,单月交付量最高超过1.4万台,这其中藏着一个关键打法——将20万级车型的智能配置,下放到15-18万主流市场。其搭载的LeapmotorOS 4.0系统和NAP高速领航辅助,在同价位车型中形成差异化优势,这也是其能连续三个月蝉联新势力中型SUV榜首的核心原因。



零跑汽车能取得如今的销量成绩,丰富且竞争力十足的产品矩阵功不可没。

除了C10之外,零跑B10的"最快破万"则展现了另一种能力: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洞察。这款定价12-15万的紧凑型SUV,用贯穿式大屏和无感启动等设计直击Z世代痛点,上市次月交付破万的成绩,证明零跑已掌握"技术普惠"的产品公式——既不过度堆砌溢价功能,也不牺牲核心体验。

新上市的B01更显战略野心——72小时锁单超1万台的数据,预示着零跑试图用轿车产品打开家庭用户市场。这种"以SUV破局,用轿车巩固"的产品矩阵,帮助零跑构建了对主流市场的全方位覆盖。

03 车企护城河:既要控制成本、又要规模化交付、还要迭代技术

零跑汽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崭露头角,全域自研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2025年零跑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8%的背后,是"全域自研"战略的长期主义。与部分新势力依赖外部供应商不同,其从电池BMS到智能座舱的核心技术均实现自主掌控,这使得C10的电池包成本较采购方案降低15%,电机效率提升至94.5%。

这种技术掌控力在智能驾驶领域尤为关键。

虽然目前零跑主要提供L2+级功能,但自研的Orin-X芯片算力平台为未来升级预留了空间。数据显示,其智能驾驶系统的软件迭代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用户付费率提升至18%。《节点Auto》看来,这意味着技术投入正在转化为实际收益。更重要的是,自研模式使零跑能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调整功能优先级——当用户反馈城市道路泊车需求强烈时,其自动泊车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在三个月内从82%提升至95%。

大规模交付形成的"数据闭环"成为了技术迭代加速器。90万台保有量产生的路况数据,反哺算法优化,这种"销量增长-数据积累-技术优化-再促增长"的正向循环,正在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04 从卖车到生态收入升级

8月18日,零跑汽车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其财务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42.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74%。



更值得关注的是28.6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揭示了零跑盈利模式的进化。除整车销售外,2025年上半年近11亿元的非车收入中,碳积分交易和一汽研发合作各占2-3亿元,这标志着零跑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向技术输出方转型。

《节点Auto》发现,与Stellantis的合资公司,藏着零跑的长期收益。按照协议,零跑将获得技术授权费和产能分成,欧洲市场每卖出一台基于零跑技术的车型,都将为其带来持续收益。这种"技术换市场"的模式,既规避了海外建厂的高额投入,又能借助合作伙伴渠道快速扩张,2025年海外600家服务网点的布局,正是这种战略的落地体现。

财务健康度的改善更为关键。295.8亿元的在手资金和8.6亿元自由现金流,使其在行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时,仍有能力进行技术投入和市场扩张。这种财务韧性,是零跑能在价格战中保持毛利率稳定的重要支撑。

05 增长背后的冷思考

尽管成绩亮眼,但零跑仍需破解三重挑战:

在智能驾驶领域,其与特斯拉FSD的代际仍有差距,用户调研显示仅18%的零跑车主愿意为高阶智驾付费,远低于特斯拉的45%;

在品牌认知上,30-35万价格带仍是空白,如何突破"性价比"标签向中高端升级,考验产品定义能力;

而随着交付量激增,售后网点的服务能力面临考验——2025年上半年的用户反馈中,32%的投诉集中在维修等待时间过长。

但机遇同样显著。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刚突破40%,下沉市场仍有巨大空间;欧洲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明确,为零跑的出海提供政策红利;而与一汽等传统车企的合作,可能带来供应链协同的新空间。

90万台交付量,对零跑而言更像一个新起点。在新能源汽车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关键期,其能否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壁垒,将决定零跑的下一个90万台能否更快实现。

*题图由AI生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