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国产 MR 头显和 AI 大模型,昨天都有了。
8 月 21 日,vivo 举行了 vivo Vision 发布会暨影像盛典,终于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混合显示(MR)头显—— vivo Vision 探索版,雷科技作为首批参与体验的媒体也首发了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体验报告,主打「轻松 上头」的佩戴体验。不过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产品定位还是「探索版」,主要放在部分门店体验,并没有急着大规模零售。
vivo Vision 探索版,雷科技
同日,DeepSeek 也正式发布了新模型 DeepSeek-V3.1,也终于支持了混合推理架构——同时支持思考和非思考模式,官方还宣称实现了更强的 Agent(智能体)能力和更高的思考效率,意味着智能体可以有了更好的开源底座,DeepSeek 用户也能得到更快的思考和回答。
一个是硬件厂商继续在 MR 领域试水,一个是大模型厂商继续推进开源 AI,两个方向在时间上的重叠,让人不免联想到那些在 MR 与 AI 之间做过选择的厂商——OPPO。
去年 4 月,36 氪就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OPPO XR 项目已经停摆数月,相关团队将在后续转向 AI 方向的探索。而相比还有少数人员继续预研的 AR,MR 更是被全面搁置,2023 年发布的 OPPO MR Glass Developer Edition(开发者版本)也成了一时绝响。
坦率地讲,在当时看来,雷科技认为OPPO 的决策很合理,手机市场的挑战也需要 OPPO 更聚焦「AI 手机」。不过时移世易,DeepSeek-V3.1 继续加速开源大模型的步伐,自主训练作为底座的大模型对很多厂商来说也少了更多必要,完全可以解放出更多研发资源。
现在 vivo Vision 用「探索版」的形式继续把 MR 推向线下体验,再度引发圈内圈外关注,三星和 Google 联手打造的 Project Moohan 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售,包括苹果也在继续开发下一代 Vision Pro,预计明年面世。
Project Moohan,三星
关键在于,OPPO 是否低估了 MR 的长期战略价值?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OPPO 在 XR 与 AI 之间的抉择。
四年五次探索,一朝 AI 弃 XR
如果把 OPPO 在 XR 领域的尝试拉成一条时间线,会发现它既有明确的产品迭代,也有不断摇摆的战略重心。
2019 年,OPPO 在未来科技大会上展示了首款概念产品 OPPO AR Glass,外观更像是一副放大版的墨镜,依靠手机连接来实现 AR 演示。此后 OPPO AR Glass 2021 又改进了集成度,实现体积缩小约 75%,并增加了分体式设计,尝试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而后于 2022 年,颇为惊艳的 OPPO Air Glass 2 正式亮相,主打轻便,只重 30 克,采用单目波导光学。
OPPO Air Glass 2,OPPO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 2023 年。赶在苹果 Vision Pro 之前,OPPO 在 AWE(增强现实世界博览会)上提前推出 OPPO MR Glass 开发者版本,搭载第一代骁龙 XR2+ 芯片、双 RGB 摄像头,支持 120Hz 刷新率和视频透传能力。官方宣传时把它作为面向开发者的工具,强调与生态伙伴的合作。
在最初的几年里,XR 被 OPPO 定位为前沿探索方向。早期的 AR Glass 更多是展示技术储备,开发者版 MR Glass 则尝试建立生态,这也是 OPPO 在 XR 产品上最接近「行业标准」的一次尝试。
不过按照 36 氪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OPPO 高层在体验苹果 Vision Pro 后,直接有了推倒 OPPO MR Glass 开发者版本的想法。
OPPO
眼镜方面也不容乐观,尽管 2024 年 2 月 OPPO 又带来了 Air Glass 3 原型机,重量只有 50 克,采用自研树脂波导显示方案,并第一次引入了自研的 AndesGPT 大模型,能通过语音交互调用 AI 功能,已经很接近今天 AI 眼镜的产品概念。但目前来看,这条产品线在短时间也不太可能进行更新。
OPPO 的 XR 并非没有技术积累,而是始终缺少真正走下去的决心。并且在关键时间节点上,手机市场的压力以及大模型带来 AI 技术革命,都在逼迫 OPPO 对 XR 项目进行审视和抉择。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2023 年第四季度 OPPO 在国内市场已经跌到了第五甚至 Others,彼时用户也对 ColorOS 的体验口诛笔伐。AI 更不必多言,尽管今天已经很少直接强调「AI 手机」的概念,但放在 2024 年年初,OPPO 对于 AI 手机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
学习 vivo,才是 OPPO 的最优解?
2023 年苹果 Vision Pro 发布至今,MR 行业的走势已经很清晰:市场仍然低迷,但头部厂商并没有放弃。苹果虽然放慢了节奏,却还在继续开发下一代 Vision Pro,将采用 M5 芯片,并尝试更轻量化的设计。
另一方面,Google 终于推出了 Android XR 平台,三星 Project Moohan 作为首款搭载 Android XR 的混合现实头显,在早前的几轮体验活动中也获得大量很高的评价。再加上 vivo,在另一家国产 XR 厂商玩出梦想后,作为手机大厂正式发布了又一款对标苹果 Vision Pro 的混合现实头显。
玩出梦想 MR,玩出梦想
可以说,全球厂商并没有放弃 MR 作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的潜力,也都在进行更低风险的尝试。与此同时,大模型的发展也让生成式 AI 开始改变 XR 产品,Google 在 Android XR 将 Gemini 作为空间交互的核心,苹果也在让 Vision Pro 负责人 Mike Rockwell 全面接管全新 Siri 的生成式 AI 化。
所以 OPPO 有必要重启 MR 开发吗?如果站在短期商业角度,答案是完全没有必要。
头显市场的出货量在 2025 年依然承压,用户对 MR 乃至 XR 设备的接受度有限,价格、重量和内容生态都没有真正突破,重新入场没有意义。特别是在 OPPO 仍然面向 AI 领域投入大量资源的情况下,分散资源并不明智。
但从长期战略来看,完全放弃 MR 也存在隐患。作为未来人机交互的潜在形态之一,苹果、三星、vivo 都在保持投入混合现实。如果 OPPO 长期缺席,等到市场真正起势时,它可能已经失去技术与生态的入场券。
苹果 Vision Pro,苹果
对 OPPO 这样有硬件设计能力、渠道能力的厂商来说,这样的缺席无疑是一种战略风险。因此,OPPO 的最优解可能不是「全面重启」,也不是「彻底放弃」,而是选择一条类似 vivo 的中间路径:
重新推出小规模的探索版,聚焦技术探索和开发生态,而非消费级大规模零售。
这种打法只需把资源集中在光学技术、空间计算(感知与理解)、交互验证以及 AI 应用等关键能力上,确保 OPPO 在 MR 方向上快速跟进的能力。实际上这与 vivo Vision 现在的策略非常相似:轻量、有限量、更多是展示和验证,而不是直接追逐销量。
对于未来的市场竞争来说也是必须的。折叠屏手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三星和华为的率先下场和持续的技术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今天它们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强势地位。而在 AR 和 MR 路线未来都不太明晰的情况下,完全缺席 MR 或许并非更现实的最优解。
写在最后
回看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的确是一段颇为曲折的历程。这样的起起伏伏,很容易让人对它的未来产生怀疑。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也会发现 MR 从来没有真正被放弃。苹果、三星、Google 继续押注,vivo 也在国内给出新的答案。
这也从侧面说明它依旧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潜在平台,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大众化的临界点。而真正的变量也在于 AI。大模型的发展让 MR 不再只是「戴在头上的屏幕」,而是能够理解环境、理解用户,并通过智能体的方式完成任务,彻底改变交互的可能。
换句话说,AI 的介入正在让混合现实头显等 XR 设备有了根本上改变命运的可能。所以今天讨论 OPPO 要不要再造 MR,其实也是在问:面对一个可能重塑交互方式的未来,缺席是不是比冒险更危险?
当折叠屏、AI 手机逐渐走向成熟,下一个真正值得期待的方向,或许仍然是 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