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vivo Vision首发深度体验:像素级对标苹果,定价决定杀伤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智东西 时间:2025-08-23 00:09:12


智东西
作者 云鹏
编辑 心缘

智东西8月22日报道,昨天,vivo终于抛出了MR头显大招vivo Vision探索版,正面硬刚苹果。

▲vivo Vision探索版

智东西第一时间深度体验了这款对标苹果Vision Pro的重磅产品。


▲智东西记者现场体验vivo Vision,智东西

苹果Vision Pro初代销量遇冷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其高价格、大重量、缺乏内容的三个核心问题一直饱受诟病,那么后来者vivo能否补齐这些短板?今天部分答案已经揭晓。


▲vivo Vision探索版

首先,vivo Vision探索版(后文简称vivo Vision)在显示效果、观影沉浸感、3D内容的观看体验方面都已经基本可以做到比肩苹果Vision Pro,甚至在游戏方面有一定兼容性上的优势,各类PC上的3A大作都可以串流到头显上游玩,这是Vision Pro所不具备的。


▲Steam VR游戏《地铁:觉醒》

并且重点是!真的很轻!比苹果Vision Pro的佩戴体验有明显提升,并且配件都真的很贴合国人脸型,不压脸,不勒头。

相比之下其主要提升空间是在系统交互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流畅性方面,当然,其交互的流畅度已经达到了相当可用的水平,延迟较低。


▲滑动操作

但偶然的误触、小“BUG”还是在我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作为一款软件系统仍在优化中的产品,我们期待其在最终正式发售时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大家最关心的价格方面,有业内人士透露,vivo Vision搭载的两块屏幕成本较高,总体价格很难控制在万元以内。

vivo Vision还有哪些关键体验亮点,vivo这款MR大招能否真正成为Vision Pro的最具性价比平替?我们将带你一文看尽。


一、外观设计科技感拉满,轻量化身材内藏乾坤,舒适度上大分

任何电子产品,外观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此次vivo Vision可以说第一眼就能很容易抓住你的眼球。


其颇具科技感、未来感的设计非常有“头号玩家”的感觉,但是头显整体看上去要明显比Vision Pro更“苗条”。

头显前部的玻璃护罩并非完全圆润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棱角,玻璃后正面的六颗摄像头从正面看并不是非常显眼,在特定角度下可以明显看到。


▲vivo Vision侧前方视角

正面底部还有两颗摄像头,一共8颗。此外正面还集成了一些传感器。


▲底部摄像头

尽管正面的玻璃面罩在开机后有一些隐约的灯光效果,但其并不像Vision Pro那样有显示屏,并不具备显示功能。

这客观来说可以减轻不少重量,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的结构复杂度。

头显整体为银灰色配色,做工质感方面还是不错的。机身材质为XXX,在具有金属质感和色泽的同时,可以降低重量。

头显前部主体上方有排风口,内置有风扇,将内部热量带出,整机的发热并不高,在体验了二十分钟后面部并没有感到有明显热量传递过来。

在头显右侧腿部的上方,有一颗旋钮表冠,我们可以通过按下来返回主界面,也可以旋转来调节沉浸度,跟Vision Pro的旋转表冠操作逻辑类似。


▲表冠旋钮

头显后方是两个绑带,可以调节松紧,头显左腿后部有一个磁吸式充电接口,外置一个移动电源,头显可以依靠电源充电使用,也可以插电使用。


▲磁吸充电接口触点

接下来是重点的佩戴体验,在佩戴前,你需要手持vivo Vision扫描你的面部,系统会根据你的面部数据匹配适合的面罩型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面罩是真正适合国人,真对亚洲人脸型设计的,所以佩戴时的贴合度会明显更好。


▲面罩

扫描测量好后,选择适合面罩就可以佩戴了,vivo Vision一上头,我就能明显感觉到要比苹果Vision Pro轻很多,头显在头部的贴合度也比较高,面部、鼻部都没有感觉到有明显压力,整机的重量分散比较平衡。

在整个佩戴的20多分钟里,我可以完全沉浸在内容中,几乎没有因为佩戴不舒适而调整头显导致“出戏”。

值得一提的是,在镜片适配方面,vivo Vision同样支持用户验光后定制适合自己度数的处方镜片,所以戴眼镜的用户都不用担心了。处方镜片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的。


▲处方镜片已经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后的状态

整体来说,vivo Vision的佩戴舒适度和外观设计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可以说初见体验是大大加分。

二、现实世界还原逼真,手势交互眼动追踪配齐,交互流畅但误触BUG仍待优化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的是戴上头显后在体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感受。

vivo Vision作为一款MR头显,支持沉浸度的“无级调节”,也就是我可以通过旋转表冠来切换现实外界画面和虚拟背景,并且这个切换过程是渐变的、无级调节的。

▲沉浸度调节

vivo Vision的视频透视(VST)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实外界的还原度比较高,画面比较清晰,给人的第一感是非常真实。

▲VST透视效果

并且画面在移动的过程中延迟很低,非常灵敏,这样可以很好地减弱3D眩晕感,也会让你在观看外界环境时有很高的“安全感”,因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被清晰、低延迟的反映在头显屏幕画面中。

vivo Vision支持眼动追踪和手指操控,我们可以通过轻轻捏合食指和大拇指(类似OK手势)来完成“确认”操作,通过目光的移动和注视来调整光标的选择(并没有虚拟光标),或者通过捏合拖动来调整窗口大小。


▲拖拽调整播放画面尺寸

在眼球和手势校准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系统对手势的识别是非常灵敏的,眼睛所看的位置可以被较为准确的追踪到,并且手眼配合时,我可以感受到延迟比较低,整个操作的过程是比较流畅和灵敏的,这对体验非常关键。


▲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校准,眼睛看到对应圆圈后手指捏合即可完成一次校准

在主界面,我的眼睛注视到哪个应用,对应的应用就会在图标上有一些“动态”反馈,让你感知到它被选中了,同时应用下的中文名字会高亮显示。选中应用后我双指轻触就可以确认进入。

▲交互操作

不过vivo Vision对手势的识别比较灵敏,且范围比较广,我不论是把手放在腿上,把手横向侧伸,还是在面前高举,头显都可以追踪识别到我的确认手势。

不过有时检测算法会过于灵敏,或者说还不够精准,“误触”的情况会偶有发生,我在滑动、翻动页面时,有时会因为被“误判”确认手势而开启了相应的应用或内容。

三、单眼4K级显示细节精细,3D内容沉浸感拉满,敦煌飞天舞者“直扑眼前”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3D内容的沉浸式体验了。

现场我首先重点体验了vivo Vision的视频应用,视频观影也是MR头显目前最核心、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之一。

从视频播放效果来看,vivo Vision的屏幕清晰度是比较高的,这两块独家定制的Micro OLED屏幕据了解也是vivo Vision整机最昂贵的部件。

单眼4K的分辨率与苹果Vision Pro看齐,画面基本上没有毛刺感,物体边缘都比较清晰。

屏幕的亮度也控制的比较好,可以比较好地呈现色彩,在一些明亮场景中画面比较清晰鲜艳,不会觉得亮度不足。

在观看传统2D电影、视频时,整个体验的沉浸感是不错的,我们可以通过旋转表冠让自己沉底沉浸在虚拟背景中,电影画面放大在中央,体验类似巨幕影院。

▲沉浸式观看电影

在观看3D内容时,画面可以呈现出不错的立体感,我可以明显感受到物体的前后关系,并且画面的清晰度依然有一定的保证。


▲3D舞狮视频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敦煌飞天”的3D视频,类似苹果Vision Pro当年演示片中非常火爆的“3D恐龙”。

影片开头会有几片花瓣飘落,而我可以用手去虚拟“触碰”这些花瓣,与之交互,让花瓣腾飞起来,交互的流畅度较高,体验不错。

在视频中,角色还会飞到你的眼前与你进行互动,视觉冲击力非常强,仿佛角色真的从舞台走到你的面前,人物的面部和肢体细节都可以看的比较清楚。

在3D内容显示方面,3D空间视频和空间照片自然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vivo X200 Ultra的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拍摄空间照片和视频,然后用vivo Vision来观看,生态闭环。


▲打开手机上的空间视频

vivo现场准备了不少3D照片和视频素材,从实际效果来看,立体感是比较突出的。

▲观看3D空间视频

比如在吹泡泡的3D视频中,泡泡会有吹到面前的感觉,在一些植物、花朵的3D照片中,花朵会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在一些3D人物视频和照片中,人物主体也会从背景中突出出来,有更强的立体感。

此外,vivo Vision还可以沉浸式观看一些全景照片,整个画面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在眼前,我们可以自由环视。


▲全景照片

还有一些3D沉浸式风景欣赏的场景也可以带来空间感十足的视角。

▲3D风景游览

当然,游戏也是3D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游玩了一款节奏音游,随着节奏击打飞来的彩色节奏块,游戏是非常考验延时的应用,从实际体验来看,我并不需要有明显的预判,基本上可以按照音乐节奏敲打,在游玩过程中可以基本忽略延迟的存在,手势识别的灵敏度还是比较高的。

▲节奏打击类游戏

在游戏部分,vivo Vision支持PC游戏的串流显示,头显可以直接化身空间虚拟大屏,我仍然可以使用键盘鼠标、游戏手柄来进行游戏。


▲连接PC进行游戏

一些经典PC Steam平台上的大型游戏都可以通过vivo Vision的虚拟大屏游玩。

▲用vivo Vision玩PC端的《鸣潮》

当然,一些原生的VR游戏也可以直接在Steam VR里游玩。

在游戏体验方面,vivo Vision的体验显然是要优于苹果Vision Pro的。

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vivo Vision的高流畅度、低延时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是影响MR头显体验非常重要的方面。

当然,这也是vivo Vision与Vision Pro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地方,苹果通过自研芯片实现了超低延迟,这种硬件与系统的打通是其独特优势。

结语:vivo闯入MR赛道,智能穿戴AI眼镜与头显“双线并行”

从产品目前的展示效果来看,vivo Vision并不是一部“原型机”一样的试水产品,而是在软硬件的完成度上基本已经达到了大规模量产开售的水平,不过其在软件系统和应用生态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并且产能的提升、成本的控制都会是后续vivo要考虑的。

如今在智能穿戴领域,AI眼镜和MR头显长期并行,两者主打的场景并不相通,AI眼镜主打全天候佩戴、AI智能陪伴随身伴侣,而MR头显则负责提供极致的沉浸式视觉体验,核心把3D空间内容呈现和3D空间交互体验做扎实,相应会牺牲一定的成本、重量和续航体验。

随着未来更多玩家入局,以及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智能穿戴领域必将涌现出更多令人期待和兴奋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