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洽洽食品业绩爆雷!底层引信或埋在小红书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斑马消费 时间:2025-08-25 10:20:52

斑马消费 范建

你有多久没买洽洽瓜子,这家“瓜子大王”的业绩就有多暗淡。

上周五,洽洽食品披露了一份历史最差中报,归母净利润爆降超过70%。总结很多外部原因,的确可以对投资者自圆其说,但如果不能排除业绩爆雷的底层引信,洽洽食品的警报,不可能根本解除。

上小红书,搜“洽洽瓜子”,很多消费者用自己的真实体验,给出了答案。



最差“期中成绩单”

尽管一个多月前的业绩预告,已提前打了预防针,但上周五洽洽食品(002557.SZ)的半年报正式披露,公司的业绩表现,仍然让投资者心里顿生寒意。

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2亿元,同比下滑5.05%;归母净利润8864万元,爆降73.68%;扣非净利润4309万元,同比下滑84.77%。

这应该是洽洽食品自2011年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期中成绩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洽洽食品的主营业务是葵瓜子和坚果,处于农业的下游,对原材料有着较强依赖。

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2024年9月下旬内蒙古葵花籽收获期连续阴雨,导致葵花籽的霉变率提升,符合公司质量标准的原料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巴旦木原料受供需关系影响、腰果原料受行业周期性及天气的影响,采购价格均有所上涨。

另外,宏观经济形势、外部渠道的变化以及一季度春节错期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

近年来,休闲零食行业的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洽洽食品销售占比较高的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渠道遭遇客流下滑,量贩零食、会员店、即时零售等新渠道快速崛起,公司面临着渠道转型。

以上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盈利水平显著降低。当期,公司综合毛利率20.31%,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

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相信洽洽食品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成本的管控,可以解决。

在食品行业浸淫20多年,作为瓜子界的龙头,面对渠道的变化,洽洽食品也正在及时调整。去年下半年起,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先保直接分管品类事业部、销售总部、电商事业部以及B端事业部,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今年上半年,在公司总体收入下滑的情况下,直营渠道收入增长3.02亿元,同比增长63.18%,营收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6.50%增至28.33%。

口碑出现分化

在传统零售时代,洽洽凭借品牌和渠道等优势,成为国内瓜子行业的扛把子,销量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

但在电商时代,尤其货架电商向直播电商的切换中,洽洽食品未能接住流量的红利。

洽洽食品相对强势的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客流量下滑趋势几乎不可逆转。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线上。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遇到自己心仪的东西,随手就下单了。

坚果炒货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并不存在较大的技术壁垒。最近几年,众多传统老品牌以及区域品牌,借助抖音等直播电商平台,重新焕发生机,快速走向全国市场。

已有40年历史的旭东食品,就是借助短视频翻红的典型案例。

与很多传统生产型企业一样,旭东食品在电商渠道摸索多年,但始终难以突破千万元大关。直到2015年,创始人何旭东之子何益臣完成英国学业后,回归家族企业。

在年轻二代的带领下,旭东瓜子从产品、包装、视觉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实施年轻化,并积极入局短视频、达人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在抖音瓜子热卖品牌榜中,旭东长期高居第一。2024年底,该公司电商业务销售破亿元,整体销售突破10亿元。

而在KA称王的洽洽,未能在线上延续自己的王者之气。有部分投资者注意到,洽洽在抖音的直播间人气较低,并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提醒管理层采取措施,加大网络直销力度提升效益。对此,公司表示,将加大与达人合作,打造热销爆品,做好与消费者的互动。

相比短期内的业绩下滑,洽洽食品更应该关注的,是品牌在网络平台上的口碑。

洽洽瓜子的价格折算下来,普遍要高于同行的同类产品。过去,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为它的高价买单,是因为洽洽的品牌和品质。

如今,消费市场回归理性,用户越来越追求“质价比”,对品牌已不再盲目崇拜,品牌的溢价空间已被严重压缩。

在这个关口上,洽洽食品在用户中的口碑,却出现了较为明显分化的迹象。

在各品牌都异常重视的“种草平台”小红书上,搜索“洽洽瓜子”,排名比较靠前的内容,居然都是对产品的吐槽。所反映的问题,集中于“瓜子发霉”、“品控不严”等。“洽洽瓜子品质越来越差”、“洽洽打手瓜子发霉”成为了用户在小红书上的热搜话题。

对洽洽食品来说,外部原因造成的短期业绩压力,可以交给时间来解决。可一旦品控失守、品牌认可度垮塌,短期内将很难弥补。

陈先保的新挑战

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1982年毕业于国内顶尖食品工业院校江南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分配进入安徽当地国企工作,端起铁饭碗。

陈先保并不安于一成不变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毅然辞职下海,投身创业的大潮中。十多年国有糖烟酒公司工作的经历,让他的创业之路拥有更多天然优势。

凭借一款形似李小龙双节棍的棒冰产品,帮助陈先保收获了第一桶金。但其商业帝国真正的起点,是1999年创立的“洽洽”。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无论是中国的城市还是乡村,不分年龄、职业、阶层,瓜子几乎是国民零食。

当时,这款具有广泛消费基础的小零嘴,缺少品牌、包装简陋,生产也大多是小作坊,品质良莠不齐。

在很多人眼中,瓜子是一门很难做大的生意,陈先保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首先,他对瓜子的工艺革新,用煮代替传统的炒,产品不仅入味,还解决了瓜子普遍存在的脏手问题。

随即,他决定实施品牌化,开启了一场激进的豪赌。2000年,他不惜重金在央视黄金档砸广告,一颗小小的瓜子,成为了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在广告效应的带动下,洽洽迅速出现在全国各大主流销售渠道。公司成立第二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2001年做到了4亿元,洽洽从安徽区域品牌,一跃成为瓜子领域的“国民品牌”。

2011年,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炒货第一股”。借此,陈先保荣登“安徽首富”。

公司上市不久,陈先保选择了急流勇退。2012年,他将洽洽食品总经理一职,交给了侄女陈冬梅。

接下来的几年中,洽洽食品借助上市公司的优势,在薯片、果冻等多个细分赛道四面出击,但始终没有创造出一个新的支柱品类。

2015年,陈先保重出江湖,再度出任公司总经理。抓住健康零食的风口,推出“每日坚果”为洽洽食品带来了新一轮增长。2020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归母净利润突破8亿元。

然而,最近几年,洽洽食品的高增长不再。今年上半年,业绩“坠崖式”下降,已给公司敲响了警钟。

巅峰时期,洽洽食品的市值超过300亿元,如今,已仅剩118亿元(8月22日收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