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业绩踩刹车高管频套现,安井食品的“全球鱼丸梦”能圆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天下财道社 时间:2025-08-25 10:21:39



文|丹然 出品|天下财道

从街边麻辣烫发家的安井食品(603345.SH/02648.HK),正打算把鱼丸卖到全球去。

为了这一目标,“速冻一哥”近日动作频繁。

先是在7月正式在港股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H”双重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

接着8月初,又追加公司注册资本到3亿多元、调整公司利润分配政策,承诺未来盈利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40%,以期适配A+H股双市场的上市需求。

从区域品牌到全国速冻火锅料行业龙头、再到速冻行业巨头,看上去安井食品的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

然而短短几年,公司股价大跌。从2021年2月最高275.57元/股(复权价),跌至2025年8月22日75.03元/股,跌幅高达70%以上,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0%左右。

在此期间,公司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份,既让公司股价更为承压,也让中小投资人颇为焦虑。

种种压力之下,公司试图将生意做到全球去,这能让安井食品逆风翻盘吗?

冲向速冻江湖

安井食品全称为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主营速冻调制食品、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速冻调制食品占比近56%。


(同花顺IfinD)

安井食品创立之初,速冻江湖已是烽烟四起。三全、思念两大巨头盘踞商超渠道,米面制品市场CR3(行业前三名企业集中度)早在2006年就高达45%。

时任董事长的刘鸣鸣及其团队敏锐捕捉到火锅料市场的空白——特别是那些活跃于三四线城市街头巷尾、县城集市的麻辣烫、小火锅摊点。

“当时大品牌看不上这些‘土’生意,觉得市场散、利润薄。”一位早期与安井合作的福建经销商回忆,“但刘总带着业务员,开着小货车甚至三轮车,一个县一个镇跑,把鱼丸、甜不辣直接送到摊主手里。”

这一决策精准踏中中国餐饮业变革浪潮——火锅、麻辣烫业态兴起,B端食材工业化需求爆发。

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深度分销,让安井食品的产品迅速渗透到巨头无暇顾及的广袤下沉市场。2022年年报显示,安井食品的经销商数量当时已达到1836家,经销渠道占总收入的比例接近八成,其标志性的红色冷冻柜出现在无数小镇餐馆的厨房角落。


(公司财报)

“农村包围城市”的渠道战略,让安井食品在巨头林立的夹缝中野蛮生长,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与渠道积累。

在此背景下,安井食品的鱼丸、虾丸、花枝丸等产品率先实现规模化突破,撒尿肉丸、千页豆腐等亿级单品接连涌现,公司业绩在此阶段进入快车道,收入从2007年的5亿元增至2013年的18亿元,6年复合增长率25%。

即使从2015年开始,速冻火锅料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稳定在10%左右增速),安井食品市占率仍然不断提升,与对手拉开差距,逐步成为速冻火锅料行业龙头。


(东方财富网)

2017年在A股上市时,安井食品营收已从初创期的千万级飙升至35亿元,净利润达2亿元,产品超300种,合作商超及餐饮客户近600家。

2020年,安井食品实现营收69.7亿元,超出三全0.4亿元,首次冲上速冻食品行业榜首。



2022年,安井食品实现营收122亿元。同年,三全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的营收分别为74亿元、16.2亿元、15.8亿元。安井食品遥遥领先,成为速冻食品行业内唯一规模超百亿的企业。

“狂飙”后遇困

尽管基本面看上去不错,但2022年-2024年期间,安井食品却持续遭到大股东和高管轮番减持。


(公司公告)

2022年6月-2023年6月,公司最大控股股东国力民生先后减持318万股、1466万股。

2022年11月–12月,董事长刘鸣鸣减持161万股,套现超2亿元。2023年8–9月,公司董事及高管黄建联、黄清松、张清苗等多人集中竞价减持,合计套现约3亿元。2024 年6–9月,黄建联、黄清松二次减持合计101万股,合计套现8517万元。

实际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近些年董高监减持动作几乎延续不断。这期间,安井食品股价处于反复回落之中。


(东方财富网)


(东方财富网)

对于减持动作,安井食品公告中的解释,大都与董高监“个人资金需求”有关。但实际上,安井食品主要高管的薪酬水平并不低。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年薪都达到370万以上。


(东方财富网)

公司高管减持的背后,是安井食品业绩从狂飙到踩刹车的现实。

一方面,安井食品所在的速冻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受原材料影响较大、且技术门槛低、厂商溢价能力有限,是一门苦生意。另一方面,则是被安井食品给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预制菜,在红极一时后逐渐显出增长的乏力。

2018年,在行业尚未普及时,安井食品率先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自产+贴牌+并购”三种路径,快速放大预制菜规模。

具体而言,成立“安井食品小厨”服务B端餐饮客户为主,自产小酥肉、糯米鸡、宫保牛肉、珍珠肉丸等拳头产品;通过“冻品先生”以OEM模式生产辣子鸡、酸菜鱼、酸汤肥牛等单品,服务C端家庭用户为主;收购新宏业、新柳伍切入速冻小龙虾菜肴业务。


(港股招股书)

2022年是安井食品预制菜的高光时刻,实现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111%,成为业务增长最快的板块。2023年、2024年营收继续增长,分别为39亿元、43亿元,成为安井食品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在安井食品的产品线中,既有鱼丸、鱼豆腐、撒尿肉丸等火锅食材,也有酸菜鱼、小龙虾等预制菜,还有烧麦、馒头、手抓饼等速冻面点。其业务版图涵盖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这三大板块支撑着安井食品近97%的营收。


(港股招股书)


(港股招股书)

尽管预制菜在安井食品的整体营收中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其毛利率一直相对低于其他产品。特别是在2022年安井食品预制菜呈井喷式增长的这一年,该板块的毛利率不足10%。公司解释称,这是受小龙虾毛利率低以及原料成本的影响。


(东方财富网)

近年来,安井食品营收和利润增速放缓。财报显示,在 2022 至 2024 年期间,安井食品营业收入依次为 122 亿元、140 亿元和 151 亿元,其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31%、15%、8%,放缓态势明显。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11 亿元、14.78 亿元、14.85 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61%、34%、0.46%,增速下滑态势更为显著。

到了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形势更不乐观,当季实现营收 3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超过 4%;归母净利润为 3.95 亿元,同比下滑 10%。

安井食品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以实现业绩的重新腾飞。

全球化试水

业绩增速步履迟缓,刘鸣鸣将目光投向海外。但就在安井食品2024年12月发布赴港上市的公告后,持股5%以下的中小股东六成对企业赴港上市持反对意见。



核心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上文提到的大股东减持套现引发中小股东关注。

二是投资者认为账上现金超50亿元,仍赴港募资23亿港元不合理。

三是中小股东担心若A股价格向H股靠拢,持股市值可能缩水8%-12%。

第四则是2025年第一季度境外收入仅3980万元,同比下滑3.1%,分析师认为中国产品与海外需求错配,短期国际化难见效。

然而,上述议案整体上还是获得通过,而且这盘全球化的棋局早已落子。

早在2021年,安井食品便收购了英国功夫食品70%的股份,该企业产品覆盖速冻水饺、小笼包、牛羊肉卷等,主要市场在英国,同时也出口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虽然海外营收不容乐观,却是安井食品在欧洲布局、海外试水的第一步。


(公司公告)

2025年7月22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完成对江苏鼎味泰食品公司70%股权及鼎益丰食品(太仓)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截至公告日,公司已使用自有资金4.4亿元和0.5亿元分别支付鼎味泰和鼎益丰的股权转让款,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也已办理完毕。

鼎味泰成立于2014年,主营高端速冻调味及加工产品和速冻烘焙产品,在高端鳕鱼制品及冷冻烘焙领域相当有话语权,其高端鳕鱼类制品在中国市场份额超一半,产品涵盖了山姆、盒马等精品商超,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以及 7-11 等便利店渠道,且该公司有出口资质,市场覆盖包括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地区。

2025年7月4日,安井食品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约24亿港元。安井食品董事会秘书梁晨对外透露,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提升公司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3-2028年中国以外火锅餐饮市场规模年增长率约10%,其中东南亚增速预计达14%。到2028年,这一市场将达638亿美元。

面对东南亚这片高速增长的蓝海,安井食品采取“本地化研发+规模化生产+快速响应”的闭环模式。安井食品已将产品出口至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享受零关税政策优惠。目前以速冻鱼糜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为主,未来计划增加小龙虾、鱼头、鱼糕等水产预制菜肴,不断丰富产品线。

纵观全局,安井食品以港股融资为杠杆、东南亚为增长跳板、欧洲并购为高端支点,构建了梯度明确的全球出海体系。

而安井食品的全球野心并非孤例。2025年7月,中国速冻食品行业掀起了一股集体出海浪潮。

三全食品公告拟投13亿元在澳大利亚建生产基地,思念食品在成功运营美国工厂后,将目光投向泰国、澳洲、欧洲等地区。惠发食品将产品出口至几内亚,得利斯则瞄准南非市场。

“出海是企业从‘内卷’到‘外扩’的必然选择”,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头部企业正以出海为支点,撬动全球增量空间”。而安井食品能否成为中式速冻全球化领军标杆,目前尚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