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包青天"智能重生"!华南师大发布国内首个法律AI大模型,2亿裁判文书秒变法律助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Chinaz 时间:2025-08-25 12:21:52

法律界迎来了一位"数字包青天"!在第五届"小包公杯"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典礼上,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团队重磅发布了我国首个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中国法律科技正式迈入AI原生时代。

这款经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法律AI,采用了业界领先的"先进通用大模型+专业垂直大模型"双引擎架构。这种创新设计让模型既拥有广博的通识基础,又能够在法律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真正做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专攻法律条文案例"。

"小包公"的数据底蕴令人震撼。系统整合了超过2亿份真实裁判文书和420万部现行法律法规,这相当于将整个中国司法系统的智慧结晶浓缩在一个AI大脑中。通过先进的法律知识图谱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模型能够在海量法条中精准定位相关条款,为复杂法律问题提供准确答案。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最让法律从业者兴奋的是,"小包公"提供的每一个回答都具备可追溯、可验证的特性。这意味着律师们再也不用为寻找判例先例而通宵达旦翻阅卷宗,法官们也能快速获得类似案件的处理依据,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工作效率将迎来质的飞跃。

王燕玲教授在发布会上激动地表示,这款模型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得力助手,更为法律研究和教育开辟了全新天地。随着数据的持续积累和算法的不断优化,法律科技的发展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从案件分析到法律文件撰写,从法律咨询到判例检索,"小包公"的应用场景几乎覆盖了法律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初出茅庐的法学院学生而言,这位"AI导师"能够提供专业指导;对于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来说,这个"智能助理"则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法律科技融合的浪潮已经到来,"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的发布无疑是这一趋势的重要里程碑。在社会对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科技力量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整个行业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这位"数字包青天"的诞生,不仅让古代清官的公正精神在AI时代焕发新光,更预示着中国法律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当法律遇上人工智能,正义的天平或许会变得更加精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