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新周
爱奇艺 “等来风”
以松绑和焕新为关键词的“广电21条”,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资本市场。
8月,广电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明确提出了适当放开电视剧创作的40集上限、取消季播剧间隔一年的硬性要求、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优化电视剧内容审查机制、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等“松绑”方向。
消息发布后,8月18日,影视股集体上涨,影视板块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华智数媒、华策影视、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多只个股涨停,爱奇艺美股盘中一度上涨近27%。
在8月20日晚的爱奇艺2025年Q2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新政策对影视行业的影响。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用了8个字来概括:喜闻乐见,全力支持。
他的兴奋不难理解。
几乎所有人都确信,这些直击痛点的重磅政策,将炸出影视行业久违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王晓晖表示,近日出台的“广电21条”对影视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可以有效缩短内容从制作、审核到播出的周期,既能提升公司的排播稳定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也能让内容更符合当下社会情绪,增加内容创作的灵活度和题材多样化,让创作者有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在逆风和寒冬时选择坚守好内容的爱奇艺,等来了比预想中更生机盎然的春信。
中金公司在爱奇艺财报发布后的一篇研报中表示,爱奇艺在此次政策助力下,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对创新风险的顾虑,更精准发力头部内容投入,提升中长期优质内容持续生产能力及商业化潜力。
事实上,《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的暑期档三连爆,已足以展现出爱奇艺对头部内容的投入决心和创作能力。
2025年Q2报告期内,爱奇艺总收入66.3亿元人民币,Non-GAAP运营利润5870万元,连续14个季度保持运营盈利。爱奇艺国际版会员收入和会员规模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第二季度至暑期档,爱奇艺爆款内容频出,剧集云合总市占率位居第一。”
除了在长剧集主场佳作频出,爱奇艺的自制精品微剧也取得了表现亮眼,逐渐形成“在爱奇艺看微剧”的用户心智,综N代《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和《新说唱2025》领跑市场,院线电影《捕风追影》票房破3亿。在高品质内容带动下,海外业务、IP消费品及线下乐园业务也稳步推进。
龚宇表示:“基于扎实的内容生态基础,我们正积极探索新机遇,为爱奇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价值。”
“爆了”的暑期档背后
除了“长+短”爆款剧集,今年暑期档,爱奇艺综艺、电影多点开花。
《新说唱2025》《种地吧3》《一路繁花2》《喜剧之王单口季2》等“综N代”,凭借新玩法焕发新生;《亚洲新声》《大娱乐家》《光荣之路》等新综艺表现亮眼。云合数据显示,手握三大顶级综艺IP的爱奇艺,在暑期档登上了全网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此外,云合数据还显示,爱奇艺电影市占率连续14个季度行业第一。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爱奇艺首部内容热度值破万的电影;《大风杀》分账票房突破2800万元,突破院线分账金额。
火热的数据背后,是爱奇艺长期深耕精品内容的厚积薄发。
在王晓晖口中的“革新的前夜”,爆款无法被预定。只有坚持创新、不断自我颠覆,才能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捕捉到时代风向和观众情绪的微妙变化。
比如,女性主义是2025年的“显学”,而爱奇艺早在去年就重点开拓女性向内容赛道,打磨了一系列聚焦女性成长议题的精品剧集。
从宁绣绣的坚韧、宁苏苏的纯粹、费左氏的复杂到大脚娘的刚毅,《生万物》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批鲜活而有力量感的女性群像。“暑期档最争气黑马”《朝雪录》,塑造出了高智冷静、明显区别于此前古偶的大女主形象。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中,众多女演员直抒胸臆地表达对性别议题的感受和思考,唤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所有内容都可以用女性视角讲一遍,这是理念的创新。
去年就曾凭借“长剧短剧化”而出圈的于正,在《临江仙》中颠覆传统套路,加入众多短剧元素,甚至另辟蹊径地开创了“离婚仙侠”赛道,牢牢拿捏观众“爽点”,让近几年疲态已现的仙侠剧重新激活了这个庞大用户基本盘的潜力。
快节奏、强反转、反套路,既是尊重观众的时间,也是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对观众情绪的体察和回应。正如王晓晖所说,“所有故事都可以用短剧叙述方式讲一遍”,这是形式的创新。
首部由动漫IP改编的竖屏微剧《成何体统》,将已经过市场验证的IP“一鱼多吃”,同时进行动漫、微剧、长剧和电影的跨形态开发,长短联动,剧情、节奏、人物刻画等自然经得起考验。可以说,正规军的进入,给微短剧行业带来了新的洗牌契机。
王晓晖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精品化有望吸引原本不看微剧的观众,未来将持续引入长剧的开发经验,尝试系列化开发、站外发行、IP衍生等——这是品类的创新。
今年上半年,爱奇艺首次尝试自营IP消费品业务,覆盖从策划、设计、生产制作到销售的全链条,自营影视卡牌业务GMV突破亿元。在优质内容积累基础上进行IP衍生开发,是探索内容价值与商业价值共生的路径创新。
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始终存在,而创新是直抵爆款的“最短”路径。
政策善意还需匹配企业内功
如何实现创新,企业在练“内功”,也在等“东风”。
如前文所述,“广电21条”一经推出,行业反响热烈。
这21条新规,如果简单归纳,可以总结为三个方向:1)增加优质内容供给;2)松绑长度和频率、释放创作活力;3)优化审查机制、提升审查效率。
这些举措的核心在于打破原有行业的政策限制,更注重从行业实际出发。可以说,新规的本质并非放松监管,而是用建立“质量阀门”来替代“数量枷锁”,避免一刀切,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与市场规律。
新规的出台,从制度层面确认并支持了爱奇艺等平台所探索的符合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的发展路径。
王晓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借着广电总局新政策的出台,未来我们将会依托强有力的积极的政策基础,来强化我们各内容品类的内容策略。”
爱奇艺长期以来在内容多样化、制作精品化、探索新形态、优化流程等方面的战略和实践,与“广电21条”旨在丰富供给、松绑创作、提升效率的精神高度一致,爱奇艺的长期实践与新规的方向将形成共振。
比如,爱奇艺2022年全民追看的《人世间》集数高达58集,其长度远超旧有的“40集上限”建议,但因其精良的制作、饱满的内容和深刻的社会价值成为了口碑爆款。这证明了在优秀剧本和制作支撑下,长剧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爱奇艺对优质长剧的成功运作,恰恰体现了新规“取消40集上限”的初衷:为真正需要篇幅的精品内容松绑,避免因僵化限制牺牲艺术效果。
关于“超长剧特别审核”的政策,既为长剧保留完整叙事空间,又通过审查阀门防止注水剧回潮。而这一直以来也是爱奇艺对内容创作的认知:艺术表达需要弹性空间,但质量底线必须坚守。
再比如,新规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爱奇艺很早就关注并布局微短剧市场,推出“小逗剧场”等尝试,并不断探索微短剧的内容形态和商业模式,近期更明确提出加大对优质微短剧的投入。
虽然微短剧登陆电视大屏的具体案例还有待落地,但爱奇艺作为主流平台对微短剧领域的前瞻性关注和积极布局,为新规落地后大小屏内容双向流通提供了平台基础和实践经验。
此外,爱奇艺对纪录片和动画片的持续投入和精品化制作,直接响应了新规中“加强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创作”的要求,是其增加优质内容供给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规倡导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
爱奇艺的长期实践也证明:政策善意还需匹配企业内功。而对一家网络视听平台而言,做好内容,才能有商业模式的延展,才有“超长续航”。
优质内容直接驱动用户付费意愿与粘性。近年来,爱奇艺持续通过头部剧集带动会员ARPU值稳定提升,验证了用户愿为高品质内容付费的底层逻辑。同时,内容的情感连接催生衍生消费,如迷雾剧场的多部作品被第三方进行剧本杀版权的创作和发行,证明内容IP的情感渗透力可转化为多元消费行为。
当内容成为聚合用户注意力的“磁极”,其释放的能量既能即时转化为商业收益(付费、广告),更能通过IP衍生、场景延伸形成“内容-用户-生态”的正向循环,最终实现从短期盈利到长期续航的跃迁。
换言之,政策松绑虽提供空间,但具体到一家内容平台公司,“超长续航”的真正燃料始终是内容创新的密度与可持续性。
当政策捅开天花板后,唯有将监管弹性转化为持续的内容创新能力,方能在媒介形态剧变的浪潮中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