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诺奖得主的斜杠人生:边研究癌症免疫治疗,边自学贝斯再组乐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25 22:23:28



美国科学家卡罗琳·露丝·贝尔托齐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时,两获格莱美奖的重金属乐队吉他手汤姆·莫雷洛,曾在社交账号祝贺这位哈佛大学时期的乐队伙伴。1986年,他们的摇滚乐队赢得常春藤联盟乐队大战,贝尔托齐正是当时的键盘手。

“要是当初没有选择化学专业,或许会主修音乐。”8月25日,依然怀揣音乐梦想,同时拿遍国际上重量级化学奖项的贝尔托齐,出现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在“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作题为《甜蜜的复仇: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去糖”行动》主旨报告。

“糖是一个了不起的分子结构,每个细胞外面都有一层糖衣或糖结构。”贝尔托齐说,这层糖衣甚至会像海里的水草般摆动,它如同一种语言,传递着细胞的重要信息。

细胞表面糖分发生改变是癌症的一个标志性特征。贝尔托齐团队发现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会使先天免疫系统对肿瘤“视而不见”,从而首次提出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去除这些唾液酸。

这是生物正交反应在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拓展。贝尔托齐最早提出“生物正交反应”这一概念,并因此与摩顿·梅尔达尔和卡尔·巴里·夏普利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将于2026年上半年启动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贝尔托齐说,他们将与上海企业复宏汉霖就此开展合作。

一说到科学,贝尔托齐眼睛里有着特别的光芒。

她是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美国化学会中心科学》的创刊及现任主编。与一些需要付费发表的科学期刊不同,这份杂志采用开放获取模式,不管阅读或发表都是完全免费,只为“触达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化学”。贝尔托齐在演讲中特地感谢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他是该期刊的执行主编。

如何才能成为化学家?面对现场高中生的提问,贝尔托齐坦言她读高中时并不喜欢化学。如今回头看,她终于理解,高中做的实验以及考试,相当于在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只有锻炼了肌肉才能参加真正的比赛。当你有了强壮体魄后,才能享受竞技体育的乐趣。

想过像夏普利斯那样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吗?面对解放日报记者的提问,贝尔托齐表示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有幸获得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哪怕一次获得诺贝尔奖都很难,更不用说两次了。至于夏普利斯,他是当今在世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成就着实非凡。

听到解放日报记者称赞她的八角形耳环很特别,贝尔托齐开心地说,“这是学生们为我制作的,是不是很贴心?真的很精致。”

对于学生而言,贝尔托齐亦师亦友,甚至会“宠学生”。贝尔托齐谦逊地认为,她之所以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学生们。实验室开展的许多项目,最初的想法来自学生、博士后,有时甚至是本科生。

“如果说我有什么贡献的话,更多的是当我发现有人提出好想法时,能够及时认可,并秉持开放的态度,支持他们去尝试。即便我对某个想法持怀疑态度,但只要他们充满热情,我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空间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我们实验室的创造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其实很微小。”

贝尔托齐团队的学术成果催生了12家联合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谈及如何平衡时间,她幽默地说或许问“如何把时间管理得一团糟”会更合适,因为她每天都在各种事务之间周旋。

但她并不后悔,因为许多公司的由来也和学生有关。通常情况下,是实验室的学生正在开展某个看起来很有前景的项目,学生想要创办一家公司,把这个研究继续推进下去。贝尔托齐则会帮着一起筹备,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投资者,凭借经验给他们提供一些指导,“只要学生们有热情,我就必须帮忙,这是我的责任。”

曾经的“摇滚青年”,如今虽近花甲之年仍怀揣音乐梦想。

贝尔托齐两年前自学了贝斯弹奏,并组建了一支名叫“近乎完美”的乐队,这一次她的身份转换为贝斯手,今年10月乐队将在加利福尼亚一个小型音乐场地开启第一场演出。“我特别享受这段经历。乐队中有生物物理学家、生物技术企业家,还有一位材料科学家,这很有意思,也有点不可思议,而且我们大都不年轻了。”

在她看来,音乐和科学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富有创造性,也都注重协作精神。“如果能和团队一起演奏,你会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明白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人力量之和,懂得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创造出好的作品。科学研究也是如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善于倾听,善于观察。”

弹贝斯一直是贝尔托齐的一个梦想,她每天都会在家里或办公室练习,即使在美国出差,也会带上一把小型贝斯和一个迷你音箱。这次来上海行李箱实在装不下,但她还是带了手指练习器。“我现在的音乐梦想是,有一天有人愿意花钱来听我们乐队表演,毕竟现在我们得花钱请人来听。”

虽然是第一次来上海,贝尔托齐告诉解放日报记者,“我太喜欢上海了!这里的天气确实有点热,不过昨晚从机场乘车前往市区,沿途灯光和整座城市散发的活力让我印象深刻。”

她看到有一片区域聚集了很多科技公司,这让她特别兴奋。“我听说上海还有很多美丽的历史街区,希望能有机会去逛逛。”

谈及为何选择与上海企业复宏汉霖合作开展临床试验,贝尔托齐说这是一次基于信任的合作。他们在寻找合作伙伴时,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因为这里能招募到大量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复宏汉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们展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非常渴望开展创新的合作。

贝尔托齐对中国的免疫疗法发展水平表示赞叹,“过去5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实现了巨大增长,有很多免疫疗法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甚至尚未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

人物简介:

卡罗琳·贝尔托齐现任斯坦福大学AnneT.和 Robert M.Bass化学讲席教授,化学与系统生物学教授,以及放射学(兼任)教授,同时担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生物正交化学领域的开创者,她因该领域的贡献与他人共同荣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团队不仅发明了用于免疫肿瘤治疗的靶向酶疗法,还开发了用于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的糖蛋白组学技术、用于结核病的即时诊断方法,以及用于诊断早发型糖尿病和病毒感染的超灵敏抗体检测技术。

贝尔托齐是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四院院士。她还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沃尔夫化学奖、美国化学会最高荣誉——普利斯特里奖章等。

原标题:《诺奖得主的斜杠人生:边研究癌症免疫治疗,边自学贝斯再组乐队》

题图黄海华 摄

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