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纯电之王” 问界 M8 入市,这是高端纯电之路的 “华为版答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晚点LatePost 时间:2025-08-26 00:07:02



“纯电之王” 指的不止产品力,还有背后的体系力。

8 月 25 日,问界 M8 纯电版上市,起售价 35.98 万元、与增程版同价,2 小时大定即突破 7000 台。发布会上,余承东把问界 M8 纯电版称为 “纯电之王”,意图在标杆级产品体验的基础上,打破 “纯电溢价”——问界选择的是一条看似激进却稳健的路,它不以利润换市场,而是依托于华为成熟的体系化能力,走出独属于问界的高端纯电路径。

40 万元级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容量庞大、用户支付能力强劲的市场,但它也充满了矛盾。过去几年,增程技术凭借对续航焦虑的有效缓解迅速崛起,成为这一价位段的主流。相比之下,纯电车型虽然代表着更先进的能源形式,却始终未能诞生一款具有绝对统治力的爆款车型。

这或许是因为之前技术限制或产品定义能力不足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静谧和平顺、没有焦虑的补能、符合这一价位的智能和豪华感。



问界 M8 用 “纯电增程同价” 的定价策略,瞄准了这一留白。它消除了用户在选择增程还是纯电时的价格顾虑,使得能源形式不再是决策的主要矛盾,鸿蒙智行便可以将竞争焦点完全引导至其特有的全栈智能化体验。

这一策略将直接影响那些原本在增程的实用性和纯电的先进性之间犹豫,但同时高度看重前沿科技体验的高端增换购群体。而问界 M8 纯电版能够实现 “电增同价”,也是华为深度赋能下,智能汽车核心技术栈 “标准化” 和 “工业化” 能力走向成熟的结果 —— 这也是理解背后鸿蒙智行体系竞争力的关键。

问界 M8 树立 40 万元级纯电新标杆

问界 M8 所处的 30 万至 40 万元纯电市场竞争激烈,头部车企不约而同瞄准六座 SUV 市场,下半年已有多款车型上市。

问界 M8 纯电版的外观整体变化不大,延续家族式鲲鹏跃境设计语言,最大的不同是换装了全新样式的前包围和网状进气格栅,新增 “夜紫” 外饰配色、“松露棕” 内饰配色。车身尺寸 5190×1999×1795mm,轴距 3105mm,搭配三排六座与双排五座的布局,是豪华 SUV 的标准大尺寸。省去增程器后,这款车配备了 149L 的前备箱。

纯电车最为看重的核心 “三电” 方面,问界 M8 纯电版全系标配宁德时代 100 度电池,最高续航能做到 705km。电驱首发搭载且全系标配华为高压七合一电驱,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同时在华为巨鲸 800V 高压电池平台的支持下,以 15 层硬核防护保障电池安全,并支持快充,问界 M8 充电 15 分钟补能 30%-80%,基本接近于传统油车的补能体验。











智能化能力仍是问界 M8 纯电版的 “杀手锏”。首批搭载最新的 HUAWEI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端到端时延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重刹率降低 30%,驾控体验 “更类人”。在主动安全方面,从 CAS 3.0 升级到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前向 AEB 生效范围 4-150 km/h,即使车辆在 80km/h 的时速、行驶在左右附着系数不等的对开路面上,依然能稳定激活。新增泊车悬空障碍物识别、驾驶员失能辅助、沙尘天气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提升车辆在极端环境中的驾驶安全性。

内部 12.3 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15.6 英寸中控屏和 16 英寸副驾娱乐屏组成三联屏布局,全车满配超十屏,配合鸿蒙智能座舱,可通过三指滑动,实现多屏之间无缝流转等智能交互体验。

不同于问界 M8 以 “全能车王” 打开市场的思路,它的竞争对手们选择侧重自身的强势领域。比如 7 月底上市的理想 i8,贴着 “家庭用车” 的角度,主打大空间与 5C 超充体验,解决空间和里程焦虑。上周开启预售的全新蔚来 ES8,利用换电方案降低购车门槛,吸引老用户和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例如,行政豪华版六座预售价 41.68 万元起,如果选择 BaaS 电池租用方案,购车门槛可降至 30.88 万元起。

被新势力们围攻的特斯拉,则在 8 月 19 日突袭上市 Model Y L 长轴六座版,起售价 33.9 万元。Model Y L 的推出,是一直被作为对标对象的特斯拉应对市场变化的对策之一。从产品定位来看,六座布局、更大的车身尺寸、更长的续航里程,这些都是中国家庭用户关心的要素。特斯拉把六座下放到更亲民的价位,吸引那些注重品牌、超长续航和充电网络的消费者。

在同行寻找突破口的同时,问界有自己的节奏。今年 4 月上市的问界 M8 增程版已是一款现象级产品。截至目前,问界 M8 上市仅 4 个月,交付量已超过 7 万辆,其中 6 月、7 月销量连续超过 2 万辆。上市不到四个月,问界 M8 已在大型 SUV 半年销量榜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问界 M9。这意味着用户对问界 M8 的空间、舒适性与智能化体验已有充分认可,在此基础上,纯电版问界 M8 有机会把竞争焦点重新聚集到产品本身的豪华感和智能化能力上,从而在 40 万元级纯电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打破纯电溢价,鸿蒙智行生态下的体系化胜利

在今天的新能源车市场,同一款车型,纯电版通常会比同配置的增程版贵 2-3 万元,价格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消费者决策。“纯电溢价” 的背后,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的成本账。

核心差异在于动力系统。纯电车型为了保证足够的续航里程,需要搭载大容量电池包。而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中最贵的单一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 30%-50%。增程车搭载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多出来的那套增程器也因供应链稳定,规模效应显著,一套主流 1.5L 增程器的采购成本通常约一万元。

在碳酸锂电池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 2022 年,一吨碳酸锂的价格飙升至 50 万元,原材料价格直接拉高电池成本,当时一度出现 “电池比车贵” 的现象,如极氪 001 更换 100kWh 电池需 20 万元,远超整车售价的三分之一。2023 年之后原材料价格逐渐回落和技术进步,电池成本逐渐下降。

大电池包带来的增重,也衍生了次生成本。为了抵消增重对续航、操控和安全性的负面影响,车企需要在车身结构强化、悬挂系统以及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上投入更高成本。同时,管理更大容量的电池需要更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热管理系统,这些都进一步推高了纯电车型的制造成本和研发摊销。



问界 M8 增程版 Max+ 和 Ultra 版本的电池容量均为 53.4 kWh,相比纯电版全系标配 100 kWh 电池,仅从带电量差异推测,理论上问界 M8 纯电版与增程版存在数万元成本差距。

最终问界 M8 纯电与增程同价,一方面是问界品牌希望通过这款车撬动 40 万元纯电市场的决心,另一面也体现了华为体系化的技术整合能力和效率优势。而动力电池行业的规模化使得电芯采购成本在长期趋势中持续下探,进一步让问界有底气去做 “电增同价”。

华为深度参与车型的产品定义、底层技术、品牌营销及渠道销售的鸿蒙智行,注入了华为在 ICT 领域最擅长的平台化、模块化能力。智能化是鸿蒙智行的核心优势,也是当前汽车行业最昂贵的增量部分。华为通过将最复杂的智能化系统 “标准化”,实现了研发效率的最大化。比如 HUAWEI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通过高度标准化的硬件平台和持续迭代的软件算法,在问界、享界等不同品牌车型上快速复用,大幅降低了边际研发成本和部署周期。



同时,高度集成化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的趋势,它意味着供应链的简化、制造成本的下降以及整车空间布局的优化。过去几十年华为在芯片、传感器上的持续研发投入,建立起完整的自主可控的自研体系和供应体系。通过 800V 高压平台、华为 DriveONE 高压七合一电驱等核心硬件的高度集成,问界 M8 压缩了电池带来的额外成本。

目前华为的电驱和电池管理方案,已在问界 M9、智界 S7 等车型上量产,其他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 800V 高压平台、途灵平台等核心技术,也在快速、大规模、低成本地复制和部署在鸿蒙智行体系的产品上。

从问界新 M7 的爆发,到如今拥有越来越多明星车型,鸿蒙智行已从前期探索进入加速成长期。5 月以来,鸿蒙智行全系销量连续三个月超过 4 万辆。9 月包括新品牌尚界首款车尚界 H5 在内,鸿蒙智行至少有 5 款新车上市。随着 “五界” 协同形成规模效应,华为的研发成本和供应链采购成本可以在更多车型上分摊。

今年是行业公认为纯电新品大年,市场竞争将进入深水区。问界 M8 能否真正撬动 40 万元级纯电市场,还需交给销量去验证。但它的定价逻辑和所代表的鸿蒙智行体系化能力,也预示着行业的竞争将更多落在体系化效率和产品体验的持续迭代上。

题图问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