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光伏五虎上将均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
数据显示,巨头们均惨淡经营。
TCL中环:营收同比下滑17.36%,净亏损42.42亿元。尽管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但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光伏材料业务陷入亏损。尤其受控股子公司Maxeon在美国市场遇阻影响,出现产品积压和份额流失,对整体业绩带来明显拖累。
通威股份:营收同比减少7.51%,净亏损49.55亿元。尽管在多晶硅和电池片环节仍居全球领先,但激烈的市场价格竞争和行业整体承压,也使这家昔日巨头面临严峻挑战。
天合光能:营收同比大幅下降27.72%,净亏损29.18亿元。作为210组件出货的领军企业,虽出货规模保持高位,却仍难以抵挡价格战的冲击,最终跌入亏损区间。
隆基绿能:营收同比下降14.83%,净亏损25.69亿元。尽管通过运营提效控制费用和资产减值,但“增量不增收”困局未解,产品售价一度击穿成本线,上半年业绩持续承压。
晶澳科技:营收同比承压,净亏损25.80亿元。公司表示,产能集中释放加剧行业供需失衡,叠加海外贸易壁垒不断提高,组件销售均价与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导致出现阶段性亏损。
那么,问题来了,光伏过剩了吗?
星空君的观点,在每一块沙漠土地铺上光伏板之前,光伏距离过剩还遥遥无期。即便是撒哈拉铺满了光伏板,我们还有戴森球需要建设。
现阶段所谓的过剩,其实是结构性失衡,并非真的过剩,和猪周期异曲同工。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熬过低谷阶段,不要折腾,尤其是警惕资本运作,就一定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正在专注搞费用和成本控制,为将来的再次崛起积蓄力量。
一、隆基绿能半年报减亏
2025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归母净利润为-25.6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50.8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3.04亿元,同比减亏37.23%。
数据iFind
公司已连续三个季度营业利润为负:2024年四季度-22.94亿元,2025年一季度-15.91亿元,2025年二季度-12.74亿元。
营收剧烈下滑与净利润减亏形成的背离现象十分明显,这反映了光伏行业价格战对收入端的冲击与公司内部成本控制措施在利润端带来的积极效果。
不过,公司2025年最危险的指标不是净利润,而是毛利率。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0.82%,同比下降8.4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92%,较上年同期上升5.73个百分点。
毛利率为负主要源于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是导致公司经营亏损的主因。
尽管组件、硅片等产品价格同比下降,但公司半年报显示,通过运营提效促进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显著减少,实现了同比大幅减亏。
然而,大家不要过于信任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尤其是资产减值损失这种主观性相对较强的指标。
半年报不经过事务所审计,基本上是财务部说了算,有美化财报的可能。
从数据来看,公司降费成果斐然。
二、苟到春暖花开
2025年上半年,隆基绿能期间费用为25.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24亿元;期间费用率为7.69%,较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
其中: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6.92%,表明公司销售网络优化和渠道整合取得成效;
管理费用同比减少22.75%,显示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效率提升;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5.15%,但公司在BC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33.87%,反映公司债务结构优化和融资成本下降。
光伏的行业危机,苗头出现在2018年和2019年。
2018年底,欧盟取消了光伏的双反;2019年6月,月美国豁免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01关税(但2020年又取消)。
中国的光伏产业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旅,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到了2022年,全面爆发,超过11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业。
据测算,2025年中国光伏设备的产能,差不多要比全球需求量多一倍。
从数字上看,妥妥的过剩。
当然,星空君上文提到,光伏过剩只是结构性过剩,是阶段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阶段产能过剩是好事:出清行业劣质企业,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个时候,现金流至关重要。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数据iFind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4亿元,同比增长92.45%,较去年同期的-64.13亿元大幅改善。
按照这个趋势,公司有望很快的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转正。
三、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结局写到,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
随着BC产能加速释放(2025年底HPBC2.0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GW),叠加规模化及持续新技术导入带来的提效降本,BC技术有望迈入大规模应用和生态圈协同发展的快车道。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隆基绿能持续强化"内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有望在行业复苏时率先实现盈利。
如果没有大的离谱的资本运作,隆基绿能大概率是先迎来春天的光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