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公布,共授奖206项(人)。
具体来看,授予2人(吕西林、马大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授予钱小石、王文涛、朱美萍、张磊等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授予56项成果上海市自然科学奖,30项成果上海市技术发明奖。授予97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授予8项成果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授予3位外籍专家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第一财经从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获悉,该年度授奖数量较2023年度进一步减少,体现出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奖励导向。
从授奖情况来看,2024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授奖总数206项(人),比去年略有减少。其中,科技进步奖授奖数减少了17项,自然科学奖授奖数增加了10项,其它奖励类别授奖数与去年基本持平。科技进步奖授奖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提名数量的减少,2023年度提名了806项,2024年度只有614项,获奖率(授奖数/提名数)为16%。同时,上海在基础研究方面基础好、底子厚、原创性强的特征日益显著,自然科学奖项目的获奖率为23%,明显高于科技进步奖。
从授奖等级来看,与2023度年特等奖项目空缺的情况相比,2024年度共授奖特等奖项目2项,显示重量级获奖项目有所增加。2024年度共授奖一等奖项目61项,占比32%;二等奖项目128项,占比67%。一、二等奖授奖情况与2023年度相比基本持平。
从高等级奖项(特等奖、一等奖)授奖情况来看,2024年度自然科学奖占比明显提升,从2023年度的24.62%提升到28.57%(见表3)。
另外,从获奖完成人来看,中青年人才持续发挥中坚力量。2024年度的获奖项目共有1790位完成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1171人,占比为65%(2023年度为61%);2024年度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82位,占比为43%(2023年度为40%)。获奖项目的所有完成人和第一完成人,45岁以下中青年的占比均高于2023年度。有2位90后是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
而获奖完成单位方面,国有企业发挥骨干作用,民营企业活跃度逐步增强。获奖项目共有686家完成单位,其中,有336家企业,占比为49%(2023年度为46%)。在336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有185家,占55%;民营企业有93家,占28%。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活跃度在逐步增强。获奖项目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共27家,占企业总数的71%。
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该年度的获奖项目(人)展现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以基础理论成果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产业重大应用标杆典范”的成果导向特色。聚焦国际前沿领域,展示上海近年来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初步成效,尤其在抢占前沿领域科技制高点、突破重大原创理论研究方面,有效提升全球影响力。
近年来,上海通过政策、资金、人才引进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持续强化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在2024年高等级获奖成果中,项目名称直接提到“应用”的有34项,占比54%,显示半数以上的项目将实现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要目标,奖项类别分别上主要集中于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两大类。领域分布上,除三大先导产业之外,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比如30项技术发明奖项目,技术领域分布上,电子信息领域6项,占比20%;先进制造领域5项,占比17%;航空航天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各4项,各占13%;生物医药领域3项,占比10%。在15项技术发明高等级奖项目中,获授权发明专利646项,平均每个成果有43项原创性发明得到专利保护。
97项科技进步奖项目中,助力多个产业领域升级,其中涉及工程与材料领域44项,占比45%;生物医药领域24项,占比25% ;电子信息领域18项,占比19%;先进制造、能源与环境领域各17项,分别占比18%;航空航天领域9项,占比9%(项目多涉及交叉领域,领域数据存在重复计算情况)。此外,97项科技进步奖项目中,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的民生领域项目57项,占比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