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前前
科技圈今日热讯不断!
从 SpaceX星舰第十次测试的临时暂停,到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悬念将揭晓;从xAI开源Grok 2.5、阿里发布AI编程平台Qoder,到meta因AI数据侵权被索赔3.59亿美元……技术突破与行业博弈交织上演。
科技圈大霹雳合集:SpaceX 星舰测试暂停、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今日揭晓!,前沿在线 ,5分钟 进度条#前沿快讯 | 播客版 2个内容
为你精选10条值得关注的产业信号, 快速了解AI、机器人与智能硬件的最新进展,一次看懂今日科技脉搏。
SpaceX星舰第十次飞行测试暂停
SpaceX原定于2025年8月24日(北京时间8月25日7:30分)进行第十次“星舰”飞行测试,但由于技术问题,测试已被暂停。
此次测试本应验证此前静态点火中的异常并进行硬件优化,以提高飞行的可靠性。
SpaceX表示,他们正在深入调查问题并对硬件设施进行调整,确保下一次测试的成功。尽管此次推迟,但SpaceX继续为其长期的火星探索和太空旅行计划做好准备。
英伟达“新大脑”即将揭晓
英伟达机器人团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即将揭晓的新AI“机器人大脑”预告。
CEO黄仁勋签名的贺卡预示着一项重磅技术的发布。
预计这项技术将在2025年8月25日全面揭晓,将提升机器人理解和交互的能力,可能是推动智能机器人走向更多行业应用的关键一步。
此次发布被认为是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特别是在服务、医疗和制造业的应用潜力。
马斯克xAI开源Grok 2.5,Grok 3半年后发布
马斯克旗下的xAI公司宣布正式开源Grok 2.5模型,展示了他推动技术开放的决心。
Grok 2.5的开源不仅促进了AI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让开发者能够直接对模型进行调整与优化。
xAI还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推出Grok 3模型,带来更强的推理能力和改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此外,Grok App也更新了版本,带来图像生成速度的提升和互动趣味性的增强。
阿里发布全新Qoder编程平台,AI驱动开发革命
阿里发布了全新的编程平台Qoder,这个平台通过集成顶尖的编程智能体,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
Qoder支持一次性检索大量代码文件,提供精准的代码参考,帮助开发者加快开发进程。平台还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优化能力,通过AI技术的深度整合,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代码,极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尤其是在复杂项目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QQ浏览器接入DeepSeek V3.1提升下载体验
QQ浏览器宣布接入最新版本的DeepSeek V3.1技术,显著提升了“AI下载助理”的效率和成功率。
此次升级带来了更快捷、更智能的下载体验,无论是资料、软件还是视频,用户都能更快速地完成下载,减少等待时间。
该功能的提升标志着QQ浏览器在AI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用户体验优化上的持续进步。
快手可灵AI单季营收突破2.5亿
快手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AI驱动的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营收突破2.5亿人民币。
可灵已从个人创作者扩展到电商、广告和影视等行业,进一步推动了AI在这些领域的深度应用。
快手的AI战略正持续推动其内容生态和商业化能力的提升,未来可灵还计划加强在游戏和专业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推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meta面临3.59亿美元数据侵权诉讼
meta公司近日被起诉,因其从盗版来源下载超过2,000部影片作为训练数据,涉嫌侵权。
这起诉讼要求meta支付3.59亿美元的赔偿,揭露了AI训练数据使用中的版权问题。
此次案件可能成为AI领域版权合规的转折点,影响未来的训练数据获取和使用规范,AI公司必须更加注重合法性,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特斯拉与火山引擎合作,提升车载AI体验
特斯拉宣布与火山引擎合作,升级其车辆语音助手系统。
通过集成Doubao大模型和DeepSeek Chat,特斯拉的语音助手将能够提供更加自然流畅的AI交互,车主不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车辆,还能与助手进行更丰富的对话,获取实时资讯或查询天气等信息。
这一合作表明特斯拉对中国AI技术的高度认可,并推动了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进步。
全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赛事开启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全国决赛于合肥开赛,本次赛事包括了全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竞赛。
赛事聚焦工业应用和家庭服务场景,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技术验证与应用突破。
人形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也将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典型场景中验证机器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展现了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
苹果首款折叠iPhone将搭载自研C2基带芯片
苹果计划于2026年发布其首款折叠iPhone,采用全新的自研C2基带芯片,并改进屏幕技术以减少折痕。
新iPhone将不再配备传统SIM卡槽,全面支持eSIM,并且使用Touch ID代替Face ID进行身份验证。
此款折叠iPhone的发布标志着苹果在折叠手机市场的战略布局,也将带来一场硬件与技术革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每一条技术更新,背后都是一次认知边界的冲击;
每一个产业动向,或许都是未来市场的拐点。
从可灵AI的商业化加速,到折叠iPhone的自研基带芯片,再到人形机器人赛事的工业落地, 中国与全球科技巨头的竞合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你最关注哪一条? 是AI能力进化的速度,还是真实场景中的落地与商业化?
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