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搜狐家居探访威法智造基地:标准化+智能化,破解家居定制难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搜狐焦点家居 时间:2025-08-26 18:13:01

当定制家居行业陷入“规模化与个性化难以两全”“品质与交付效率此消彼长”的双重困境时,威法中山智造基地的实践正为行业提供破局思路。当下,家居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生存题”,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购置智能设备的初级阶段,真正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协同的案例寥寥无几。

近日,搜狐焦点家居深入威法这座占地 6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枢纽,在实验室的精密检测与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中,窥见了高端定制家居如何通过 “标准体系 + 数字技术” 重构生产逻辑,其前瞻性布局不仅定义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行业困局下的破局者:威法智造基地重构定制家居生产逻辑

中国定制家居行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的转型期。2024年定制家居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但企业平均交付周期仍长达45天,订单准时率不足70%。消费者对个性化设计的需求日益高涨,与传统生产模式的效率瓶颈形成尖锐矛盾。

在此背景下,威法中山智造基地的出现具有行业标志性意义。这座生产枢纽布局 8条柔性智能产线,年产能达10万套高端定制家居产品,是威法服务全国的唯一生产基地。其核心定位 “高定家居数字智造枢纽”,直指行业三大痛点:个性化设计落地难、极致品质保障难、稳定交付实现难。正如威法中山生产基地总经理雷文所言:“十几年来,威法如履薄冰就是在做两件事:保质量、保交付!”

在威法的战略版图中,中山基地不仅是生产中心,更是连接前端设计、中端供应链与后端服务的 “数字神经中枢”。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同步门店订单、材料库存与生产进度,实现 “用户 - 门店 - 工厂” 的闭环协同。

实验室为盾:用国家级标准构建品质护城河

走进威法中山智造基地,首先震撼人心的是一座占地 800平方米的实验室。这座耗时 10 年、斥资 800万建成的实验室,2023 年 10 月荣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认可,标志着其检测能力达到国际标准要求,成为威法“保质量”的核心屏障。

实验室按功能划分为气候箱室、化学检测室、盐雾测试室等区域,配置气质联用仪、分光光度计等 20 多台行业先进检测设备,与广东国家家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同规格同型号。检测严格遵循 ISO/IEC 17025 标准,覆盖人造板、家具五金等原辅材料,涉及甲醛释放量、VOC 释放量等关键指标,构建起从研发到售后的品质管控闭环。

研发阶段,实验室对新产品物料进行物理、化学检测,从源头杜绝 “先天不足” 的材料;生产阶段实行 “双检制度”,进口板材需先符合欧盟 CARB P2 环保标准,实验室再对每批次抽检;交付前,成品接受极限测试,最终产品合格率达 99.81%;售后阶段若出现问题,实验室可全面检测分析原因。“我们的实验室不是摆设,而是真正参与生产全流程的‘品质守门人’。” 雷文强调。

智能为矛:全链条数字化破解效率瓶颈

穿过实验室,智造车间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家居工厂的认知。德国五轴机械臂精准抓取板材,堆垛机在24米高的立体货架间精准穿梭,RGV 无人搬运机器人运送物料,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条产线的生产数据 —— 这是威法用数字化技术重构的生产场景。

威法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起 “数字中台 + MES 生产执行系统 + WMS 智能仓储系统 + BI 数据平台” 的全链路数字化体系。全国各地门店的订单实时上传至服务器,软件系统自动完成拆单、排单,基本解决了定制化和规模化的矛盾。

自主研发的 “威法数字中台” 实现 CAD 设计参数与 MES 生产系统实时互联,设计转化误差率从行业平均 3% 降至 0.5% 以下,复杂造型订单落地效率提升 3 倍。WMS 智能仓储系统管理着全球优材,实现库内无人化输送、订单自动分拣配板,提升效率的同时避免板材错缺漏。

MES 生产执行系统是车间的 “智慧大脑”,将自动排产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5 分钟,8 条柔性智能产线可同时处理 2 万个定制工件,单日产能达传统工厂的 3 倍。这种高效协同使订单交付周期从 45 天压缩至 20 天,准时率从 65% 升至 95%。

数据驱动的生产模式还带来显著成本优化:材料利用率从 70% 提升至 88%,年减少木材浪费 300 吨;通过 “余料数字管理系统”,每年节省原材料成本超 500 万元。

精益生产:在标准化与个性化间找到平衡点

威法智造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精益生产思维融入智能化体系,破解了定制行业 “前端无限个性化,后端难以标准化” 的难题。其关键在于建立 “标准模块 + 可选参数” 的产品体系,15000 + 标准模块可满足85% 的定制需求,使后端产线高效生产。

智能调度系统是平衡柔性与效率的关键。同一时段的100个订单,系统自动归类相同工艺环节集中生产,减少设备切换损耗。配套的模块化供应链,在客户下单后 1 小时内即可完成配料,紧急订单 48 小时内可交付。

当厦门一位客户因婚期急需 7 天内完成 4 个空间的定制交付时,这套体系展现出惊人的协同能力:数字中台半小时完成产品拆解,供应商通过数字平台同步备货,MES 系统调度柔性单元线优先排产,最终 4 天内完成生产入库。“这是‘用户需求在前,系统与团队协同在后’的必然结果。” 雷文表示。

精益理念还渗透在环保生产环节。基地通过 “智能能耗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资源消耗,2020年投建 6000 平方米光伏发电设施,2025年再投资 300万元购置储能柜,预计覆盖全年 40% 用电量;切割余料占比从 15% 降至 8%,全年复用小尺寸板材 150 吨;采用欧洲进口免漆板,国内生产 “零喷漆”,实现绿色生产与高效制造的协同。

威法模式:为家居智造转型树立标杆

威法中山智造基地的实践,为家居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三点关键启示。

其一,以用户痛点定转型路径,而非盲目追风口。威法的每一项投入都直指用户核心需求,这种 “问题导向” 的转型逻辑,避免了多数企业 “为智能而智能” 的资源浪费,确保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用户体验提升。

其二,标准化是个性化的基础,而非对立面。威法用 15000 + 标准模块的组合满足个性需求,证明了 “大规模定制” 的可行性。正如雷文所言:“没有标准化的个性化,是低效且不可持续的;而没有个性化的标准化,则失去了定制的意义。”

其三,人的能力升级与设备升级同等重要。威法通过 “威法学院 + 精益道场” 培养人才,95% 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由公司自主培养晋升,真正实现 “机器为人赋能,人让机器增值”。

从CNAS认可实验室的严苛品控,到全链条数字化的柔性生产,威法中山智造基地正在重新定义高端定制家居的生产范式。它不仅是威法自身的升级,更是对整个行业生产模式的重构——证明唯有将标准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家居企业才能真正走出“规模与个性”、“质量与效率”的双重困境,迎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