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比大众点评更懂“外卖好商家”在哪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阿尔法工场 时间:2025-08-26 18:18:09

导语:想要“吃顿好的”的年轻人,为什么集体涌入大众点评点外卖?

大众点评,作为一个积累了海量线下体验真实评价,也最懂优质堂食商家的平台,正成为美团做外卖的最新发力点。

近日,不少网友发现,美团在大众点评App上悄悄上线了「品质外卖」频道,并为用户准备了多种大额“堂食商家外卖消费券”。

「品质外卖」入口位于大众点评首页,商家均是拥有优质评价、支持线下堂食的品质餐厅,不少餐厅亦常年上榜「必吃榜」「黑珍珠」。



据美团内部人士透露,大众点评上线「品质外卖」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用户对安全、可溯源、强履约“品质堂食外卖”服务需求。目前该频道仍处于首期运行阶段,产品正在不断迭代以提升用户体验,未来还会推出二期升级版本。

过去,不少外卖平台习惯“搬运”大众点评评分,筛选优质商家,判断是否具备堂食条件。

而早在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时,就有声音表示,大众点评如今有了一个做深外卖生意的好契机。

十年来,外卖行业几经沉浮,如今终于等到了大众点评的“舒适区”——作为高频刚需的外卖,正在步入更关注「品质」的健康新周期。

恐怕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平台,比大众点评更加懂得优质外卖“好商家”在哪里。

多年来沉淀下来的菜品口碑、门店评分与到店体验,给足了平台做好品质外卖的底气,也让大众点评成了搅动外卖行业的新鲶鱼。

01 为什么是大众点评?

自2008年第一笔线上外卖诞生,如今中国外卖市场已跑出了一个万亿级大市场:用户5.45亿人,日均配送超8000万单,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

市场的成熟,也意味着行业已健步走到了一个拐点:增量已不好挖掘,行业良性发展,需要深耕存量用户价值,把市场盘子做深。

而要想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必须直面外卖品质消费的升级趋势。

17年的时间过去,“点外卖”对于国人而言,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外卖品质的好坏,也成为影响生活品质的一大变量。

为了点到称心的品质外卖,查看店铺“是否有线下门店”、“厨房是否干净”、“好评多不多”成为消费者必做功课。据艾瑞咨询,消费者在点外卖前,有61%的人会关注商家是否为实体门店和明厨亮灶,是否有商家资质和实地图片。

在社交媒体,还有大量网友分享了自己总结的甄别经验:

“点外卖前我会专门去查看店铺地址,如果是某小区某栋某室,也没有门店照片,一般是幽灵外卖”。

“我都去大众搜一遍,大众搜不到堂食的统一当小作坊处理”。



消费者“用脚投票”,走出了一条甄选品质外卖的捷径。

而如今,平台亲自下场,美团把外卖搬到了大众点评首页一级入口,打通了“点外卖”与“查店铺”的壁垒。

这一套丝滑的动作背后,其实隐藏着必然的商业逻辑:

在外卖大生态里,同时握住用户口碑与高品质餐饮资源的,非大众点评莫属。

甚至可以说,大众点评大概率是能把“品质外卖”这条曲线跑深、跑透的绝佳潜力股。

大众点评手握中国几乎所有核心线下堂食商家资源,沉淀了海量真实用户评价,牢牢吸附了一二线城市的高价值用户群体。

同时,大众点评还背靠美团,拥有了行业顶级的配送能力。

成熟的履约能力、完备的配送网络,让它既能筛选出高品质商家,又能闭环交付高质量体验。

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外卖生态里,大众点评就像一把阿基里斯之盾:坚不可摧、环环相扣,既能扬长,又能补短,是被时间打磨、由口碑浇筑的业界“孤品”。

02 做“大众”的守门人

为什么“品质外卖”比普通外卖难做?

原因主要在于,品质需要“守门人”(gatekeepers),但如何制定规则、如何把控品质,如何进行筛选,却成了难题。

不论商业模式如何变化,但守门人的角色不外乎两类:一是把话语权掌握在平台手里,自上而下制定门槛与规则;二是把话语权还给大众,用“真体验”“讲真话”。

大众点评结合了两种路径的优势,在保障平台规则性的前提下,给予普罗大众的声音以足够的权重,通过“大众帮大众”的方式,呈现出了更贴近真实状态的评价。

首先,平台严苛的规则性,让幽灵外卖无处遁形。

此前,曾有新闻报道,外卖平台“餐饮AI门头大爆发”,某电商平台店铺40元一张餐饮AI门头已经出售6万单,小作坊“秒变”网红店,一时间让人难辨真假。

但没有AI可以骗得过大众点评用户。

大众点评“只收录拥有堂食或者线下自提能力的商家”,平台还会通过多渠道,以及用户反馈等多方校验,确保商户是实实在在的线下门店。

对于外卖商家来说,“被大众点评收录”,意味着被贴上了「真堂食」的标签。

在大众点评「品质外卖」频道,平台不仅在大池子里先筛选了高分优质堂食餐厅,用户还可以直接看到「堂食店」的绿色标签、评价数量、点评评分,部分上榜餐厅还会标注榜单排名。消费者更可以依据自身喜好,进一步筛选4.0星以上、4.5星以上优质店铺。



其次,平台规则结合海量“大众声音”,保障了外卖的「真品质」与「真评价」。

“所有来大众点评的人都是因为‘真实’。我们的信息结构化肯定是内容平台中做得最好的,这是很难且非常耗资源的。”

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全国有上千万家商家,有能力把信息基建做真实、专业的平台凤毛麟角。

更重要的是,大众点评自成立之初,便制定了一套基于消费者评价作为大数据,并结合诚信度、时间、质量、数量等多种指标,输出精细化评分模型,点评评分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购买,从源头上确保了评价的公允性。

在筛选与核实环节,大众点评还拥有强大的公信力团队,并设有数百种风控模型组成的机审环节,可以快速识别黑产账号、刷评行为或恶意差评等违规评价。对机器无法完全识别的风险评价,平台还有数百人的人工审核团队进行二次核查。2024 年,共有超过 2070 万条违规评价被处理,其中 58.4% 在机器环节就被拦截。

此前就有达人分享,在大众点评相同的图片很难发在两个账号,“平台审核很难通过”。

而大众点评「品质外卖」,直接将这套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评分和评价体系,搬到了外卖。

“品质外卖”餐饮商家,严选大众点评“高分优质堂食餐厅”,这一相对严苛的筛选体系,不仅保障了外卖口味、环境、安全的稳定水准,同时还为用户通过外卖场景发现城市“盲点”,挖掘更多新鲜“宝藏小店”提供了可能。

例如,不少出现在“品质外卖”列表里的大众点评「必吃榜」餐厅,就有不少街头巷尾的宝藏小店。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品质外卖」入口,发现那些区域特色明显的街角小铺,足不出户即可尝遍线下排队的宝藏小店。

依托「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的优势,大众点评当好了品质外卖的“守门人”,用足够的信息密度和精准的 POI(兴趣点)算法,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高分品质外卖商家筛选出来,让“想吃一顿好的”的年轻人,在经过验证、口碑支撑的选项中,快速做出消费决策。

03 外卖商家的新机会

随着品质外卖成为新趋势,商家的生意逻辑也悄然变化。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客群结构上。大众点评并不依赖大规模的“撒网式流量”,而是锁定更有“品质堂食外卖”需求的客群,精细化把“对的客群”带给商家。

对用户来说,大众点评降低了第一次尝试的风险。真实的图文评价、星级评分,让他们在下单之前就能“提前体验一遍”,更敢于点一家从没吃过的餐厅。平台发放的“餐饮堂食商家外卖消费券”,更促进了大家下单。

这意味着,商家获得的新增用户不再是一次性补贴驱动的“薅羊毛客”,而是与品牌定位高度匹配的高质量客群,复购概率更高,转化链路也更加稳定。



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线下。过去,外卖被视为与堂食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景,高频的线上订单并不会自然地转化为线下的新增客源。

但在品质心智建立之后,用户的路径发生了改变——他们先通过“线下真实评价”建立对餐厅的信任,通过外卖再被吸引到线下体验更完整的场景,而到店体验的满意度又进一步反哺线上复购。

商家可以通过一次高质量的外卖体验,同时撬动线上与线下的双重增量:既获得了平台新增订单,又带动了的到店消费。

低价潮水退去,平台们重新回到同一张牌桌:用户的心智、商家的忠诚,都要用品质外卖重新做一遍。

甚至可以说,品质外卖,不只是餐饮升级的表面命题,而是一场关于信任的长线博弈。

大众点评给出的答案,是用真实口碑和透明信息筑起护城河:让用户找到值得信赖的餐厅,让好店被更快发现,让流量回归品质。

当信息、口碑、品质融合在一起,下一个增长密码,也就悄然出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