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首批“AI超级员工”上岗在即,三年普及率超70%,国家这一助推有何深意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文汇报 时间:2025-08-26 22:25:41


人工智能已在爆发前夜。《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天(26)发布,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计划: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一《意见》的发布,让上海AI产业界倍感振奋。

“智能体摩尔定律”或已出现

不难看出,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主要载体,而两年后普及率超70%的目标,在刚刚落幕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预演”。在大会的星环科技展台上,一杯咖啡还没喝完,一个能深度解析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专家级AI问答系统,就从零诞生了。在这里,复杂的代码、漫长的调试周期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可视化拖拽和模块化拼接。构建一个企业级AI智能体的时间被惊人地压缩到短短10分钟。


在不久前启明创投关于未来的十大预测中,关于智能体到来的时刻表距离当下只有12到24个月。当时钟敲响,首批真正意义上的“AI员工”将进入企业,广泛参与客户服务、销售、运营、研发等核心流程,它们将不止是被动等待指令,而是能够“协同作业、主动反馈、承担OKR(一种考核指标)”。

“智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位,相当于互联网时代的网页,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说。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则表示,从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是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业务语言、掌握领域知识的专属智能体。

如果2027年能够实现70%的目标,到么2030年普及率超90%则几乎不在话下。事实上,随着基础大模型“推理能力”的质变,一个令人敬畏的“智能体摩尔定律”已经出现,任务处理的复杂度大约每七个月就会翻一倍。除此之外,以群体协同、系统集成为特征的智能体矩阵,正在成为推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全方位提振新一代智能终端

《意见》将六个重点领域划为“人工智能+”重点赋能的新赛道,分别是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在科学领域,提出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在产业领域对工业、农业、服务业均提出了新要求,并表示要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在消费领域则强调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人工智能对新一代智能终端带来的提振是全方位的,其中的关键在于算力。在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CEO夏立雪看来,算力是智能时代的土壤,其规模与效率决定着数字未来的疆界。不久前无问芯穹宣布携手上海创智院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端侧本征模型,用实际计算量3B规模,实现了云级21B参数智能水平,这意味着在同等算力下,该模型可实现的计算规模是普通终端的7倍。

《意见》强调“跨模态融合”和“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创新。看到这一表述,阶跃星辰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路径判断更为坚定,公司副总裁赵海涛表示,通向AGI的道路必须突破单一语言维度,多模态是必经之路。

AI占据全球超50%投资份额

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在提前布局前瞻技术和推动应用落地方面,上海动作不断。去年7月,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12月,上海又出台《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数个重点垂直领域的应用。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提出,提出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对标杆示范场景建设项目给予最高20%、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82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上海算力总规模超过7万P,全市累计建设8.43万个5G室外基站、44.26万个5G室内小站。同时,上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上海还着力构建“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协同”闭环体系,宝信软件的宝联登工业平台、上海联通工业智算云公共服务平台和库帕思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的成立,大幅降低了AI大模型使用门槛,让应用落地更加高效。

2025年人工智能占据全球50%以上的投资份额,这说明这一轮高潮已在持续,业内认为“它的潜力依然巨大”。《意见》还提出要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政策作用。此次《意见》的发布,既为已在飞驰的人工智能产业再添一把“薪柴”,也凝聚了全社会的信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