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钉钉十年,无招终于等来了AI这把“锤子”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科技行者 时间:2025-08-26 22:26:23

作者|周雅

2025年8月25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当聚光灯亮起,照亮舞台中央的身影,台下响起了绵长的掌声。阔别数年,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回来了。

“老朋友们,在这里能见到,非常高兴,好久不见。”陈航一袭黑衣,开场白简单亲切,距离他回归钉钉,仅过去了四个月。这短短的120天,他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在以一种“战时状态”做高强度的筹备,只为在钉钉十周岁生日这天,交出或许能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答卷。

于是在接下来1.5小时的讲演中,陈航以一种重做一遍的态势,解构了钉钉的过去和现在,并用AI一砖一瓦重构钉钉的未来。也正是在今天,他带来了一个脱胎换骨的「钉钉8.0」,以及一个全新物种「AI钉钉1.0」。


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

初心:十年只为解决一个问题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15年的那个冬天。在杭州的湖畔花园,陈航带领着一支“来往”项目转型而来的团队,背水一战,推出了钉钉1.0。彼时,它的核心功能简单而纯粹:IM(即时通讯)和沟通。这颗种子,精准地落在了中国企业级办公市场的贫瘠土壤上,并迅速生根发芽。

陈航在演讲的开篇部分,快速回顾了钉钉迭代的漫长时间线:


2015年1月,钉钉1.0发布。
2015年5月,钉钉2.0发布,盯邮、盯盘功能的上线,意味着钉钉从一个沟通工具,开始向一体化协同平台迈进。
2016年9月,钉钉3.0发布,外部联系人、考勤功能的推出,将企业的组织边界延伸至合作伙伴与客户,触及了更复杂的业务场景。
2017年11月,钉钉4.0发布,实现了“软硬一体”,宣告钉钉将数字化的触角,从虚拟的屏幕延伸到现实的物理办公空间,打通线上与线下的数据流转。
2020年2月,钉钉5.0来了,疫情成为钉钉发展的巨大引爆点,教育钉钉的紧急上线,在一夜之间承接了数亿师生的在线学习需求,让钉钉彻底“破圈”,从一个B端产品,一跃成为一款家喻户晓的C端应用。
2021年1月,钉钉6.0引入低代码,降低了企业个性化应用开发的门槛,将创造力交还给业务人员。
2022年12月,钉钉7.0上线,打通了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协同,钉钉的生态版图愈发清晰。

十年后的今天,钉钉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服务超过2600万家企业组织,付费企业数超过19万家。在中国A股5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79%在使用钉钉。平台生长出超过141万个AI应用,汇聚了超过6000家生态伙伴。

“钉钉,在过去十年打造了一个移动的办公方式。”陈航用这句话总结了过去。这背后,是钉钉十年未变的初心:始终聚焦于解决企业在工作协同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就是钉钉的“不变”。

然而这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四个月前刚回归钉钉的时候,陈航和他的团队密集地拜访客户和用户,听取了大量真实、甚至尖锐的声音,他坦诚地在现场转述了大家的抱怨:“设计显得老旧”、“功能排布杂乱,感觉特别臃肿”。这栋承载着亿万用户办公的“老房子”,到了必须彻底翻新、甚至推倒重建的时刻。而这场变革,正是钉钉面对新时代,最大的“改变”。



钉钉8.0 “蕨”来了

“今天是8月25号,我们推出钉钉8.0,代号‘蕨’。”

陈航花了一些时间,来解释这个看似有些古奥的代号背后的深意。在地球的生命进化史中,蕨类植物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第一种成功从水生走向陆生,从二维平面生物演化为三维立体生物的植物。它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的分化,第一次让生命在立体的空间中茁壮成长,从而带来了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繁荣。

“我们希望钉钉8.0在AI时代重构一个新的生态。”陈航说。这个名字,寄托了钉钉希望在AI的加持下,完成一次从平面化的工具集合,到立体化、智能化的生态系统的跃迁。



钉钉8.0的内核,主要围绕三种维度展开:简洁、高效、以人为本。

首先,是界面简洁。为了实现“简洁”,设计团队进行了一次堪称“像素级”的视觉解构。从界面的标题栏,到每一个按钮的圆角和颜色,到甚至每一根分割线的粗细和透明度,都被重新设计,去除所有不必要的装饰性元素,层级更清晰,视觉更轻盈。其目的只有一个:去除冗余,让用户的注意力专注在工作内容上。


其次,是工作高效。如果说简洁是产品的“面子”,那么高效就是钉钉的“里子”。钉钉8.0将AI深度融入了用户最高频的工作流程中,以求实现效率的倍增。

陈航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创建企业组织架构。过去,企业管理员需要手动创建部门、添加员工,整个过程繁琐且耗时,对于一个中型企业来说,通常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现在,AI可以基于企业所在的行业和员工规模,智能推荐一套成熟的组织架构模板,管理员只需“一句话创建公司”,例如输入“帮我创建一个100人的科技公司组织架构”,系统即可迅速完成创建。


第二个是全新的“效率岛”功能。它被置于钉钉主界面的左上角黄金位置,像一个全天候的智能助理,能根据时间、上下文和用户习惯,动态分析所有应用和服务,将当前最重要、最紧急的事项(如“5分钟后有会议”、“有一个重要审批待处理”)主动推送给用户。这种主动式的效率提升,让用户摆脱在海量应用中“进进出出”的低效状态,高效有条不紊处理要紧事。


最后,是以人为本。在追求高效的同时,陈航和团队也在思考,如何为高压的现代工作注入一丝温暖和松弛感。一个名为“DingTalk Zen”的新功能由此诞生,这个功能源于真实用户反馈:“用钉钉一直在看手机,眼睛都看累了。”

于是,当用户连续聚焦工作两三个小时后,“DingTalk Zen”可以播放一段由钉钉员工在全球各地旅行时亲手拍摄的自然风光视频,配上精心采集的白噪音。陈航特别强调,这些素材都来自钉钉同学的真实分享,“所以钉钉同学们实际也不像大家想象中的只有工作,我们也有精彩的生活。”



在短短四个月,钉钉团队分析了1850项用户需求,修复了574个已知问题,对超过20个产品线进行了全面优化。于是有了钉钉8.0。


钉钉的全球化

重塑了产品的根基之后,陈航将视野投向了全球市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钉钉也在考虑:如何为这些远征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合规、高效且成本可控的全球化协同平台?

陈航讲述出海企业遇到的普遍痛点。首先是“沟通迷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区、语言、文化差异巨大,且还要解决国内邮箱与海外邮件服务商之间连接不畅、收发延迟甚至失败的问题。其次是“合规暗礁”,这是出海企业的安全线,欧洲的GDPR、美国的各类数据隐私法案、各国法规严苛且各异。最后是“成本冰山”,各种办公软件、沟通协同软件加在一起,价格并不便宜。

针对这些痛点,钉钉开始重构它的全球化能力:

在沟通层面,钉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首先,内置了多语言实时翻译功能。其次,跨时区会议协作功能,能自动换算并提醒参会者的本地时间,避免协调失误。此外,钉钉在全球各地都部署了邮件服务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邮箱与全球各个邮件服务商之间的连接问题,确保邮件畅通无阻。


在合规层面,许多企业面临两难:若全球团队都使用钉钉,数据全部回传至中国服务器,则在海外面临合规风险;若海外分公司各自采用当地应用,则全公司数据孤岛林立,无法统一管理和分析。钉钉采用“全息”模式,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用的虽然是同一个钉钉,但它的数据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在各国实现存储与计算的完全分离。钉钉目前已符合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合规标准。



在成本层面,钉钉再次展现了其普惠的价值观。陈航在现场算了一笔账:海外主流的沟通协同软件套件,将IM、会议、邮件、文档等功能加在一起,平均每人每年的花费大约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而钉钉将所有这些能力整合后,为出海企业提供的套餐价格仅为500元每人每年,成本降了75%。

从现场成功案例来看,钉钉已经帮助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76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了全球统一办公,企业包括洛阳钼业、宁德时代、蚂蚁国际、中国航油等。陈航对此的思考是:“我们正在帮助中国企业,从全球商品的生产者,成为全球商品的设计者,再助力他们成为全球品牌的定义者。”


AI钉钉1.0来了:五个“杀手锏”重构工作方式

在完成了对基础能力的重塑后,发布会进入了一个重磅环节。陈航抛出了一个日夜萦绕在他心头的核心命题:“AI时代 如果重做一个钉钉应该长什么样?”



答案,便是石破天惊的「AI钉钉1.0」。五个为AI而生的原生产品,如五根擎天柱撑起了钉钉未来的想象空间。


第一款产品:钉钉One,为每个人配一个AI秘书。

“我们平常工作中,会看到很多老板有秘书,这个秘书会把所有东西整理好,之后按照优先级顺序排好,再给到管理者进行处理,有点像古代皇上有奏折,排好奏折一个个批就好。”陈航用这个类比,揭开了钉钉One的面纱:“我在想,AI时代有没有可能给每个人做个秘书?”

钉钉One要改变传统办公软件需要在海量信息流中“进进出出”、手动处理任务的低效交互模式:每天一早,当用户打开钉钉,AI会像秘书一样,自动分析所有未读消息、日程、待办事项和待处理审批,并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智能排序,然后呈现给用户。用户要做的,只是优雅地向左滑动,像批奏折一样,高效处理完所有要紧事。

这背后,是由四个AI智能体驱动的工作流——消息助理(IM Agent)、审批助理(OA Agent)、日程助理(Schedule Agent)、会议助理(Meeting Agent)。它们协同工作,为用户过滤噪音,抓住重点。



除了是一个“工作秘书”,钉钉One还是一个“学习秘书”。对于身处快速变化行业的知识工作者,它能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业领域,自动追踪全球最新资讯,如GitHub上的热门项目、科技媒体的前沿报道、行业KOL的深度观点等,并自动处理成摘要、视频或语音播报。这样一来,用户可以在开车、通勤等碎片化时间里,高效完成知识输入。所有学习内容在企业内部的分享、点赞和评论,又会进一步沉淀到企业的知识库中,形成一个良性的知识循环。



第二款产品:DingTalk A1,让语音转录进入“可视化”和“高保真”时代。

接下来,陈航发布了钉钉的首款AI智能硬件——DingTalk A1。他强调,这不是简单的录音笔,而是4合1的的语音智能助手:录音笔+会议机+翻译机+AI助理。

配置上,DingTalk A1采用5颗全向麦克风+1颗骨传导麦克风,用它接电话时,声音会通过骨传导传入耳中,保护通话隐私。它搭载6纳米AI芯片,为复端侧AI计算提供算力支持。价格上,旗舰版售价799,青春版售价499,配上钉钉免费语音智能权益,每月有1000 分钟语音转文字时长、10GB存储空间等权益,将于9月15日正式发售。陈航透露,DingTalk A1后期会拓展美国市场。



第三款产品:AI听记。

DingTalk A1的实力,源于它背后全面升级的软件能力——“AI听记”。陈航透露,为了打造极致的语音识别能力,钉钉与达摩院通讯实验室投入巨大成本,完成了超过1亿小时的音视频数据训练,训练出“钉钉AI语音大模型”,对中国30多种方言、全球140种语言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的水准。

但这还不是极限。陈航深知,企业内部沟通存在各种专业术语和独特的表达习惯,所以“AI听记”支持企业专属训练增强。在获得企业授权后,它可以学习企业的通讯录、内部知识库、行业热词、甚至是高管的独特口音。经过这样的专项优化后,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更能达到97%。



为了证明这一点,工作人员在现场做演示,用成都方言口播了一段关于床垫材质的复杂介绍,其中包含了大量专业术语,如“比利时进口Pulse脉冲乳胶”、“sonocore发泡工艺”、“欧洲进口七区潮汐乳胶”、“德国Muller 3D系列”等。在大屏上,钉钉放出了“AI听记”和“友商”对比的转录结果。



更有意思的是,“AI听记”有一个“可视化录音”功能,它能通过声纹识别不同发言人和他在空间中的方位,在回溯录音时,界面上会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谁在何时、何处发言,就好像让用户重回会议现场。此外,会议纪要,不仅能自动生成摘要和待办事项,更能流入钉钉的“AI表格”,自动创建任务并指派跟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

第四款产品:AI搜问,一框问天下。

“AI时代了,钉钉的搜索不应该是这样的。”陈航直指现有搜索只能搜标题、无法理解全文的局限。为此,钉钉推出「AI搜问」,其目标是实现“一框问天下”,它融合了三个底层引擎:

· 文本搜索引擎2.0:为了实现文本搜索,钉钉打造了文本搜索引擎2.0,支持百亿级文档、千亿级向量数据的文本搜索,能快速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相关内容,并实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

· 知识库图谱搜索引擎:它能自动从企业内部非结构化的文档、聊天记录、纪要中,抽取出实体、关系和知识,构建成一张动态更新的企业知识图谱。基于这张图谱,AI搜问可以进行深度的语义问答,而不仅仅是关键词匹配。

· AI Fusion引擎1.0:这是一个多模型调度引擎,当用户提出一个复杂问题时,它可以同时调用多个内外部的大模型(如通义、Claude等),分别获取答案,然后再次利用AI对这些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最终“取长补短”,合成一个质量最高、最全面的结果。




陈航强调,为了保障数据安全,AI搜问构建了一套严密的企业级安全控制引擎。首先,无论是文本搜索还是图谱问答,都严格遵循企业已有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你能看的,才能搜,才能问”。其次,钉钉还建立了一套数据安全分级体系,企业管理员可以定义,哪些安全等级的数据可以调用哪些模型,从根本上把控敏感数据泄露到公网的风险。

第五款产品:AI表格,从电子表格进化为“零门槛应用搭建平台”。

表格,是计算机最早期的一个应用。陈航讲述了“表格生产力的四次飞跃”:从VisiCalc到Excel再到Google SpreadSheets的表格进化史,并断言,AI时代的表格,本质已不再是数据记录工具,而将进化为一个强大的应用搭建平台。


钉钉8.0的“AI表格”功能,将“数据”、“自动化流程”和“仪表盘”这三个在传统工作中需要多个工具才能完成的模块,通过AI能力融合在了一起。


他以钉钉和千树美妆的共创案例为例指出。过去,千树美妆的运营人员,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手动去各个平台追踪几十位合作达人的数据,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运营策略难以快速迭代。

现在用了AI表格后,运营人员要做的,仅仅是在表格的第一列中,贴入达人主页链接。随后,AI便会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数字员工,7x24小时自动去抓取、更新所有相关的数据(如粉丝数、点赞、评论、带货销量等),并将它们填入表格。同时,这些实时更新的数据,会自动同步到可视化的分析仪表盘上,让营销效果一目了然。

结果是,运营人员从繁琐的“复制粘贴”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数据分析和策略优化上。结果1个人可以跟踪和管理2000个达人,公司营收也因此增长了24倍。

为了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钉钉还推出了“AI表格助理”。用户不需要学习复杂的公式和函数,只需用自然语言向“AI助理”描述自己的需求,例如“帮我搭一个跨境电商的选品管理系统”,AI助理就能在几分钟内,自动生成包含合理数据结构、自动化工作流和多维度分析仪表盘的完整应用。

这项功能的背后,是钉钉与阿里云数据库团队联合打造的叫做“O-Table”的存算一体架构,它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如实时的增量公式引擎,支持单张表格百万行数据的实时处理和计算。

场景革命:AI深入业务的毛细血管

如果说五个AI产品是钉钉提供的“装备库”,那么接下来,陈航详细阐述了钉钉如何用AI重构客服、营销和教育这三个核心行业场景。

首先是AI客服。陈航分享了一个自我变革的故事,他回归钉钉后,发现客服团队提交的各项KPI指标,如续约率、转人工率、服务评价等,都非常光鲜。但当他亲自带队去线下拜访客户时,听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声音:“提的需求一年多了都没响应”、“在线客服经常答非所问”、“想转人工但根本找不到入口”。

他意识到,问题出在团队陷入了“为指标服务”而非“为客户服务”的陷阱。为了扭转局面,他采取了一个看似笨拙但很有用的方法: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产品、研发和负责人,每天两小时亲自服务客户。最终钉钉整个团队达成共识:现有的客服系统必须彻底推倒重建。

钉钉摒弃了行业普遍用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模式,转而组建了专业的数据工程、模型训练和效果评测三个团队,打造了AI客服大模型。这套系统不仅能精准回答用户问题,更能全渠道自动识别和跟进用户需求,并与研发系统打通,让用户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最终,钉钉客服的真实客户满意度从30%的谷底,跃升至80%,而整体运营成本则下降了90%。更重要的是,原有的客服人员凭借长期积累的业务知识,成功转型为AI数据工程团队,将这套能力沉淀下来,未来可赋能给各行各业的客户。

其次是AI教育。针对中国教育场景中,老师批改作业耗时巨大和家长辅导“鸡飞狗跳”的普遍痛点,钉钉联合夸克,推出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AI作业批改解决方案。它不仅能批改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作业,甚至能通过图像识别,对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进行自动计数和动作规范性分析。

这项功能带来的价值巨大:老师平均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可以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系统能自动为班级和每个学生生成共性错题本和个人错题本,让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复习都更有针对性;家长也从整理错题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陈航认为,“AI进入教育场景,会第一次帮助中国教育去实现高质量、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

从初创公司,到中大型企业

在演讲中,陈航多次提及“回归初心”。他分享了自己四年前独立创业时的艰辛,他自嘲说公司为了节省开支,公司的三部电梯平常只开一部,为了省电甚至规定开空调的温度范围,公司也因此多了个段子,创业就是穿着棉袄上班。




那段经历,也让他反思,作为一个平台,钉钉到底能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尤其是最需要帮助的初创企业做些什么。

在与上百位真实创业者深度共创后,钉钉发现,初创企业最大的痛点就是“没人、没钱、没时间”,一个人往往要身兼数职。

于是在今天,对于初创企业,钉钉推出了全新的“AI创业助理”。首批推出了市场调研、财税、法务、设计、社媒运营五大AI助理,目标是帮助创业者实现“一个人的公司”。



这些助理的核心标准,是“商业结果可交付”。以市场调研助理为例,它生成的分析报告,数据源自于淘宝、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实时信息,而非公共大模型基于过时互联网数据生成的知识问答,因此真正具备商业参考价值。再以法务助理为例,它不仅能用AI快速审核合同、识别风险,更引入了拥有5年以上经验的人类法律专家,对AI给出的每一份审核结果进行最终复审,确保其专业性和法律效力。

对于中大型企业,钉钉则推出了“你的钉钉”专属解决方案,提供四大核心专属能力:专属品牌、专属存储、专属部署,以及最重要的——专属AI。



在专属AI层面,钉钉提出了一套帮助企业构建自身AI能力的四层框架:

· L1 数据资源层:通过AI搜索和AI知识库,帮助企业汇集内外数据,打破孤岛。

· L2 理解推理层:帮助企业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自身数据和知识,训练出专属的行业模型。

· L3 决策与行动层:让AI不仅能提供建议,更能自主分析、自主决策,甚至自主调用代码去执行任务。

· L4 闭环学习层:让AI在执行任务后,能根据结果反馈进行自我优化,形成一个持续进化的闭环。

陈航以钉钉与中信金属的合作为例,展示了L3层级的能力。在复杂的金属“锗”的冶炼过程中,配方是决定优品率的关键,极其依赖老师傅的经验。钉钉的AI模型通过学习历史数据,建立起一套复杂的统筹学公式,能根据每一批矿石的不同成分,自主决策出最优的配方。最终,该方案使得金属锗的优品率提升了9个百分点,且模型给出的决策方案100%被生产线采纳。

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模型的落地,钉钉还宣布与浙江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让专业教授和研究生团队,与企业一起,共建各行各业的专业AI模型。

未来:定义AI时代的工作方式

在发布会的尾声,陈航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生态建设和未来愿景。他宣布,钉钉的应用市场将全面升级为AI应用服务市场,设立严选标准,并推出“企业级AI助理市场”,其核心商业模式将是革命性的“结果交付”,彻底改变传统SaaS软件的售卖方式。

为了支持这个生态,钉钉承诺提供四大支持,包括培训10万名AI工程师、开放底层能力、共享模型训练经验、以及共享2600万企业客户资源。

演讲的最后,陈航分享了更深刻的思考:“AI相对于我们,它非常像当时的蒸汽机相对于牛马。”他断言,AI是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而当前AI应用的局限在于,它主要与人类创造的数字世界(文档、网页)交互,而未真正连接物理世界。

钉钉的终极使命,就是要让AI与物理世界建立深度连接,让人类成为AI的教练,教会AI理解企业和行业,感知物理世界的数据,并通过工具做出决策和行动。

“我是70后,我的人生成长到现在,我看到都是Microsoft Office,都是美国人、欧洲人所定义的所有工作方式。到今天,AI给了中国企业一次绝佳的机会,去定义全球新工作方式。”

顺着这句话,陈航抛出了“One more thing”,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彩蛋——AI钉钉2.0的雏形“DingTalk Real”,在它的概念视频中,AI不再是屏幕里的界面,而是一个可见可触的真实智能体,它能实现Real Machine、Real Data、Real Time,7x24小时为用户工作。


最后,伴随着旅行者1号探测器拍到的著名照片“暗淡蓝点”,这场十周年活动结束,陈航说钉钉的愿景是星辰大海,而我转头看见这场十周年活动的主题,上面写着——「蕨」地,而重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