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今麦郎1桶半 ,快时代里的“慢功夫”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博闻财经 时间:2025-08-26 22:31:03

原创 刘博团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万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展现出内需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就在上证指数创新高的同一天,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的通稿,其中提出的新要求值得高度重视:“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清晰地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的增量财富,应更多地锚定需求、惠及百姓,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

对于消费型企业而言,响应这一政策导向的关键,在于精准洞察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真实的需求。比如,家电品牌海尔针对中国家庭“功能需求精细化与操作流程复杂化”的普遍痛点,以智慧家电生态平衡体验矛盾。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凭借爆品柠檬水的性价比定位,将大杯量、低价格的实惠感做到极致,吸引了无数消费者。

而在“烟火气赛道”里,没有比方便面更懂“过日子”的奥秘了。只需三分钟,它就能把“饿”翻译成“饱”,却又常在“刚刚好”与“差点意思”之间留下一条细缝。哪家企业能用最小动作把这条缝抚平,它就能握住这一波烟火气的开关。

01

产品“做大”背后,是性价比的极致追求

早年,标准桶面对夜班出租车司机、在校男同学等群体来说,只是“餐前小点”。若硬吃两桶,钱包又不答应。这一现象成为行业多年未解的痛点。国家一级演员贾冰,就在今麦郎1桶半广告里魔性大喊“大大大”,其实他喊的是无数深夜饥肠的真实心声。



时间回到2015年,当时的方便面市场焦点还集中在口味上,“老坛酸菜”、“藤椒牛肉”等风味轮番上阵。然而,今麦郎把算盘打到了“分量”上。它推出的“1桶半”将面饼分量提升到巧妙的区间,既解决了“一桶不够”的尴尬,又避免了两桶造成的浪费与开销,提升了性价比的含金量。

这一决策,是对市场空白和民生痛点的精准创新。口味众口难调,但今麦郎让消费者花1桶的钱吃到1桶半的量,是极致性价比,是人人都能算清的实惠账。一旦这个需求被精准满足,市场的反馈是直接而猛烈的。今麦郎“1桶半”的迅速走红,便是最好的证明。

今麦郎“1桶半/1袋半”系列的销量,呈现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十年累计销量突破140亿份大关。



这组销售数字离不开消费者一次次撕开盖膜的“点赞”。它证明了“1桶半”背后需求的真实存在和巨大容量,也印证了今麦郎这条破局之路的正确性。当然,这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民生需求被真正响应的证明。

02

1桶半里,看不见的“笨”功夫

然而,高性价比只是叩开市场大门的敲门砖。门后的世界,竞争才真正开始。

事实上,今麦郎让消费者觉得这钱花得真值,靠的不是疯狂营销和追逐流量,而是藏在田间地头和现代工厂的全产业链里,以及那些不那么容易被看见的“笨功夫”。

慢就是快:全产业链是性价比的底气。方便面行业里流行“轻功”:找代工厂贴牌,口味包装换一波就能上市。但小麦一涨价,成本就失控,品质也“开盲盒”。今麦郎偏要走“笨重路线”——从一颗麦粒开始“卷”。

构建起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肌肉”。45万亩自家麦田——种子、土壤湿度、收割时间全部数字化,麦香值“锁死”。



自建5.88平方公里食品小镇——从仓储到制粉再到制面全都自己干,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主打高效高质量。



一条产业链,也是一条民生链。自己种麦,小麦价格波动被“削峰填谷”,终端价格稳得住;规模化种植带动河北等地数万户农民增收;工厂自动化升级,又让上千名技术工人端上新饭碗。国家喊出“投资于人”,今麦郎把这句话写进了麦浪起伏的45万亩田里。

成本领先,实惠到位。这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最终服务于一个清晰的战略——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将成本领先战略精炼为18个字:“产品品质要好,性价比要极高,市场服务要深”。这18个字看似朴素,却是深厚的竞争壁垒,也符合今麦郎的企业使命“打造极致产品,为消费者的美好生活带来快乐!”



这套“笨功夫”搭建起的不仅是成本优势,更是一种深厚的信任关系。而要让这份信任持续十年乃至更久,就需要一种超越短期利润的长期主义思维。

这种思维,叫做“利他”。

03

利他即利己:超高性价比的本质是诚意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利己则生,利他则久。”

做生意想长久?心里得装着顾客

这句话道破了商业长久发展的关键。只想着一己之利,企业或许能生存,但若想做得长久,根基稳固,就必须将“利他”作为经营的核心理念。这个“他”,首先就是消费者。商业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服务于顾客,创造价值。

今麦郎推出“1桶半”的初衷,骨子里就带着这种“利他”的基因。它不是发明了一个新概念去教育市场,而是去倾听并发现了消费者一个长期未被满足的、最朴素的诉求,然后投入资源去满足它,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利他”行为。

自建全产业链,意味着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和精力,但长期看是一场典型的“厚积薄发”。它的好处是长远且根本的:企业将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品质都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最终,从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转化为了消费者手中那1桶价格实惠、品质可靠的“1桶半”。



在消费零售领域,有不少因“利他”而成功的案例。比如,胖东来将“爱在胖东来”的口号落实在每一个细节。把顾客体验放在首位,换来的是极高的顾客忠诚度。它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当你真心对别人好,别人是能感受到的,并且会用忠诚来回馈你。

今麦郎利他主义,带给行业的启示

当资本市场还在K线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今麦郎把曲线种进了麦田。140亿份“大面”不只是销量的叙事,更是一则“大国小食”的民生故事:把最朴素的“性价比”需求,拆成一颗麦粒到一碗热面的漫长旅程——每一步都重若千钧,每一步又稳稳落在百姓的日常。

今麦郎的“利他主义”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在“自建产业链”这套“笨功夫”里。这带给整个方便食品行业,乃至更广阔消费领域的启示,就在于一种回归商业本质的务实精神。

首先,要能沉下心,精准洞察那些未被满足的、最基础的需求;然后,要舍得投入,敢于下“笨功夫”(如构建重资产的全产业链),建立起别人难以短期复制的核心壁垒;最后,用扎实的方式(提供高性价比的品质产品)去满足它,最终赢得市场的长久信任。

一个优质的方便面品牌,究其根本不外乎三件事:让人吃饱、让人吃好、让人吃得起。这三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家企业的真实力、诚心和耐力。

一桶面的江湖,胜负手也从来不在于营销噱头,而在于能否读懂老百姓的胃,更在于能否安放老百姓对“实惠”二字最朴素的期待。

在竞争愈发激烈、概念层出不穷的消费市场,这种基于市场需求的硬核实力,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