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铃木豪掷80亿美元押注印度,莫迪站台“Make in India”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08-27 10:25:44


经观感知

2025年8月26日,日本铃木汽车宣布未来五至六年将在印度投资7000亿卢比,约合80亿美元,用于扩产、推出新车型并加码电动化。

这一决定标志着铃木对印度市场的再一次押注。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印度不仅是铃木的营收核心,更被公司定位为未来电动车生产的全球枢纽。此次投资与电动化生产的正式启动,被业界视为铃木在转型道路上的一次战略落地。

当天,铃木控股子公司Maruti Suzuki在古吉拉特邦Hansalpur工厂正式启动首款量产电动车e-Vitara的生产。该工厂规划年产能可达100万辆,未来将成为铃木电动车供应全球的重要基地。

新车不仅面向印度本土市场,还计划出口至日本、欧洲等超过一百个国家,显示了铃木将印度作为全球电动车输出平台的雄心。在市场定位上,e-Vitara直指中型SUV主流细分市场,与塔塔、马恒达、现代等本土与跨国品牌展开竞争。

印度政府的“Make in India”战略为铃木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投产仪式上,印度总理莫迪亲自出席,并称无论投资来源如何,只要是在印度制造,都应得到支持。他将这一项目视为绿色制造与国家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试图以此推动印度从“制造大国”迈向“绿色制造强国”。

同日,铃木还宣布与东芝、电装在印度合作开展混合动力电池电极的本地化生产,目标是将电池价值链约八成实现本地化,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也符合印度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自主可控的期待。

然而,电动化转型并非没有挑战。今年6月,Maruti Suzuki就因稀土材料短缺,将e-Vitara上半年产量削减近三分之二。稀土及关键矿产的供应链稳定性仍是制约电动车规模化的现实瓶颈。

同时,印度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已相当激烈。塔塔在本土EV市场份额超过八成,马恒达与现代也积极布局。作为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绝对强者,Maruti在电动车领域仍属“后进者”,其市场份额能否尽快追上,尚存不确定性。

从全球视角看,铃木此次投资计划和e-Vitara投产,不仅是对印度市场潜力的押注,更是对全球电动车产业链重心转移的回应。过去几年,跨国车企普遍在中国和欧洲布局电动车工厂,而铃木选择在印度打造出口导向的电动车产能,显示其战略的差异化。

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的劳动力、土地与政策优势,为铃木提供了低成本和制度支持,而日印之间在制造业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借此进一步加深。

铃木在印度的这场电动化押注是“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型尝试。它既是对印度本土市场消费升级的回应,也是对全球电动车竞争格局的主动调整。投资规模、产业链本地化和政治背书,共同构成了这一项目的支撑框架。

但长期能否站稳,还要看供应链风险能否缓解,以及市场竞争中能否找到突破口。换言之,铃木在印度电动化市场的未来,既有想象空间,也存在复杂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