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用AI重塑钉钉,无招出了个“狠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财天COVER 时间:2025-08-27 16:25:31



01、无招回归首秀:以“归零心态”重塑钉钉

“好久不见。”8月25日, 一袭黑衣的钉钉CEO陈航(花名:无招),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演讲,激情讲述了自己决心“清空过去,要以归零的心态,用AI重塑一个全新钉钉”的新故事。

今年是钉钉成立10周年。钉钉新品发布会的活动现场,无招先是公布了钉钉8.0版本,他将其称作“AI钉钉的1.0版本”,一口气介绍了5款AI新功能产品。他不仅谈到了要将钉钉的服务体系全面用AI升级、如何用AI重构业务场景,还感性十足地回顾了自己创业历程,谈到自己近期做了什么,以及“隐性”地回应了当下的钉钉管理争议。

作为钉钉的创始人,无招回归已经4个月了。他承担着的任务不仅是带领钉钉在协同办公的激烈竞争中巩固地位,还要响应阿里对AI to B战略的重视。但这次,他显然更多的是以“创业者”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2014年1月,无招带领着阿里内部的“来往”团队,瞄准企业服务赛道,从零开始孵化新产品钉钉。在内部不被看好的质疑声中,无招让钉钉成为整个阿里集团最亮眼的新星。

无招现场回忆说:“10年前我们进驻湖畔花园,是因为当时的‘来往’快做不下去了,所以启动了新创业。当时也不用担心各种行政、财务、人事、法务的事,钱更加不用担心,反正是‘富二代’。 ”

而如果说10年前钉钉的诞生,让无招尝到了创业的喜悦和成就,那么四年前的又一次创业历程,才让他真正懂得了创业的艰辛和苦涩。2021年7月,无招离开阿里,创办了一家跨境出海领域的公司“两氢一氧”。

“这回创业是白手起家,特别省钱。你们要是有人去过我们公司就知道,我连电梯都是三部只开一部。”无招感慨道。

直到今年4月,阿里用收购两氢一氧投资人股份的诚意,换来了这位得力老将的再次归位。而作为阿里有名的“工作狂”,无招回归后,网上围绕钉钉的管理争议也随之不断,无论是“狠抓考勤”还是“无招凌晨巡查工位”,都掀起了一番热议。

这次活动中,趁着产品发布的间隙,无招也用调侃的语气表示:“钉钉同学们实际上也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只有工作,我们也有精彩生活的。”似乎是对近期的管理争议进行了回应。而在接受《虎嗅》采访时,他还坦言,觉得自己这次回来后“变得柔和多了”。

而在当前,该如何做好“AI时代的钉钉”,才是回归后的无招真正面临的重大课题。

重回钉钉后,无招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通过拜访大量客户,对钉钉做了一次全面的用户反馈和设计升级。“4个月里,钉钉总共对1850个需求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修复了574项用户反馈的问题,并在20多条产品线上进行了全面优化,由此带来了钉钉8.0版本。”无招表示。

在做优化的同时,钉钉在AI上做出了新的攻势。无招重点介绍了钉钉推出的五个全新AI产品,包括钉钉ONE、DingTalk A1、AI听记、AI搜问以及AI表格,并详细展示了每一项功能的具体使用场景。



▲图源/钉钉

其中,钉钉ONE旨在构建基于智能体(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AI听记的亮点在于能实现可视化录音,AI搜问让企业内部知识、联网知识都可以在一个搜索框中完成;AI表格则被定义为AI时代企业应用的新入口。

“AI钉钉1.0版本”推出也意味着,钉钉这个用户规模庞大的协同办公App,彻底走向AI原生。这也是钉钉的又一次重大转向。

在此期间,无招对AI的思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开始,我总觉得AI应该是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工作效率,但我现在认为,AI非常像当年的蒸汽机相对于牛马、电脑相对于打字机,它是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变革。”他说。

无招认为,“谁能最先帮AI智能体理解行业和企业,谁就一定会在生产力变革中异军突起”。他在会后也对媒体表示,“AI时代做产品的本质思路,并不是思考AI怎么服务人,而是人该如何服务AI,让AI最终用AI的思维、AI的方式去做事”。

02、加速AI布局,钉钉搭建行业模型

钉钉在AI时代面临的挑战,除了产品升级外,还有如何用AI满足客户需求、营销场景需求以及教育场景需求等。为此,无招搭建了一系列行业模型团队,成为其回归后在AI战略推进中的重要动作。

重回钉钉后,无招很快就亲自做了一轮全国客户的实地拜访,发现了不少业务上的具体问题,“线下很多人跟我说,他们提的需求一年多了一直没响应、找不到人工热线咨询入口。”无招说道。

这些具体而细微的问题,也是钉钉团队在日常业务中经常碰到的。但为何迟迟得不到系统解决,原因究竟出在哪儿?无招需要弄清楚。他后来发现,“比如我们的客户团队,看的都是那些经典的行业指标,像即时满意度、质检合规率等,却不知道数据从何而来,这也导致服务团队不接地气,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指标工作”。

因此,无招提出要求,让钉钉的客户团队、产研、运营、服务等各业务线人员,全部到客户服务一线,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亲自服务客户。运作了一段时间后,无招和钉钉团队也终于彼此达成共识:必须要改变系统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高效解决这些难题,切实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按照国内企业普遍使用的客户服务系统来看,客户需要靠RAG(检索增强生成)模式返回知识库,根据关键词才能锁定固定答案,但问题在于,这并不能保证较高的准确率。

而如果能引入大模型,系统就能实时地识别用户身份,自动推送精准答案,让问题的准确率提升超90%。思来想去,无招最后给出了一条明确解法——从最根本的模型能力着手。

“首先,要建立征集数据工程,以保证数据全是真实准确的;其次,建立一个模型训练的工程,让AI去理解所有问答;最后,建立一个效果评估工程,保证AI最终结果不能答非所问,不能有幻想。”无招说道。

想明白这些之后,围绕模型团队的组建工作在钉钉内部展开。无招为此重新组建了数据工程团队、模型训练团队、效果评估团队,三个团队在全面实现大模型训练之后,便可以用AI Native(指产品在设计、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深度融合AI)的方式重建Agent,让AI助理自动服务客户。

无招表示:“这套流程完成之后,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把真实客户满意度从30%提升到80%,成本下降了90%。”据了解,目前,钉钉已经在行业专属模型发布了豆蔻妇科大模型,这也是其成功落地的第一个垂类专属大模型。



落地行业模型的同时,钉钉也致力于用AI满足教育场景需求。无招认为,“AI的全新营销服务场景用AI重构之后,首先会由智能硬件组成,通过采用智能语音的方式,实现在销售过程中的AI销售助理、AI服务质检以及AI洞察”。

钉钉的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就是与AI听记功能软硬件协同,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无招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大约有四五十人这四个月投入到了DingTalk A1项目里,“他们应该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

对于现有的钉钉客户“成绩单”,无招则在现场透露:“截至目前,钉钉上的企业组织数超过2600万,其中付费组织数超过19万,A股上市的5191家公司中有79%都在使用钉钉。同时,平台AI应用数已经达到141万。”

协同办公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包括飞书、企业微信等巨头旗下产品近期都在AI上进行了重大更新,争夺下一个时代的企业级应用入口。这一战,钉钉不容有失。

(作者 | 豆蔻,编辑 | 阳一,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