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8月22日上午,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内人头攒动,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与第33届广州博览会在此同步启幕。这是两大展会首次“牵手”同期举办,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力量,2000余项来自全球的发明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从尖端国防科技到智慧养老产品,从绿色低碳技术到消费帮扶特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产业温度的创新盛宴。
国际发明展览会是我国发明创新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展会之一,本届国际发明展设立国际展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国防科技创新展区等多个特色主题展区,展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明成果与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步入展区,创新活力扑面而来。机器人表演专区热闹非凡,成为家长暑期亲子游打卡广州的新亮点;国际展区内,来自德国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前围满了参观者,工作人员正演示如何通过AI识别技术快速分类垃圾;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里,一款能实现“秒级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吸引了不少车企代表驻足……
“发明创造是推动创新范式演进的重要力量,创新范式可以为新的发明创造提供路径指引。”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吴朝晖表示。
作为今年两大展会的举办地,广州在科技产业和展会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广州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者’、产业创新的积极‘奋进者’、市场创新的有力‘开拓者’。当前,正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系列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全力以赴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州市市长孙志洋表示。
“这是我参加过最‘接地气’的发明展会!”从事环保技术研发的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发明成果总愁落地,现在有了这样的平台,感觉技术转化的路一下子通了!”
技术创新大赛作为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选手参与先进制造、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农业、数字医疗、未来技术、公共管理等7大赛项的角逐,最终评出18项金奖、32项银奖、28项铜奖。
获奖代表、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王爱杰教授表示,国际发明展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国际视野与合作机会,自己将把奖项作为新的起点,继续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此次两大展会同期举办,正是为了实现“发明创造+产业转化”的无缝衔接,让更多创新成果从 “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届展会历时3天,盛况空前,共吸引观众10多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100多万,不仅展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成就,更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发明创新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