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感知
2025年8月28日,智能清洁电器企业追觅科技(Dreame Technology)向内部发布宣言,称将“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这份署名“追觅汽车团队”的文件中,企业强调了“无畏”“独特”“坚定”,并回溯从2013年起便萌生造车计划。
追觅成立于2017年,主营吸尘器、洗地机、吹风机等清洁类家电产品,在欧洲、北美等市场建立了渠道和品牌。如今宣布跨界造车,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车企扩产、降价、出海,中小玩家不断退场,行业门槛和风险早已远高于数年前。
汽车产业媒体 WardsAuto 披露,追觅首款车型可能是一款增程式SUV,预计将在2027年前后亮相,并面向海外市场。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公司公开确认。宣言中也未涉及资金投入、合作伙伴、研发团队规模等关键信息。
跨界造车的逻辑,并非完全空穴来风。雷军的小米汽车为追觅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参照,尤其是追觅产品定义是标榜速度最快。
小米首款车型已获得市场订单,凭借较高的毛利率被视为“新势力中的幸运儿”。但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雷军个人的超级IP和“产品经理”身份。造车之前,小米已通过十余年的产业投资布局了汽车供应链,叠加上市公司身份带来的融资渠道,使其获得了足够的资源和耐心来投入造车。
相比之下,追觅尚未上市,融资能力有限,缺乏类似的投资生态体系。面对新能源汽车动辄数百亿元的资本需求,它的轻资产设想能否真正支撑量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淘汰赛。头部车企加速扩产、降价、出海,中小玩家不断退场。此时追觅仍选择入局,说明企业期待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但问题在于,它能否凭借差异化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站稳脚跟?“速度最快”的定位是否足以构成清晰的产品战略?没有雷军式的个人品牌光环和资本网络,追觅能否获得同样的市场入场券?
追觅把梦想写在纸面,但真正的落地,需要技术、资金与市场的三重检验。能否从“清洁电器奇迹”跨越到“汽车奇迹”,追觅已经把问题抛向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