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新闻分析|“星舰”第十次试飞有哪些突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新华社 时间:2025-08-28 16:05:40

  新华社洛杉矶8月27日电 新闻分析|“星舰”第十次试飞有哪些突破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26日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完成第十次试飞。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任务结束后确认,此次试飞“实现了所有核心目标”,为后续“星舰”飞船和“超级重型”助推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

  今年以来“星舰”的前几次试飞均以失败告终。“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第二级是“星舰”飞船,两级均为可重复使用设计。今年1月和3月的第七和第八次试飞中,第二级飞船都在上升阶段快速解体。5月的第九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爆炸,第二级飞船虽入轨但最终失控。6月,飞船静态点火测试发生严重爆炸。

  这些事故凸显该系统技术难度极高、试验风险极大。本次试飞也因地面系统故障和天气原因两度推迟,26日才顺利实施。

  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介绍,本次试飞重点目标包括“星舰”首次有效载荷部署演示、助推器着陆点火试验、飞船再入耐热性测试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星舰”首次在太空进行有效载荷部署演示是此次试飞最大亮点之一。发射约18分钟后,“星舰”飞船将8颗“星链”卫星模拟器部署在亚轨道上,演示验证了“星舰”的太空部署机制和飞行控制能力,为未来的真实卫星部署积累经验。

  此外,飞船还在太空成功点燃一台“猛禽”发动机,实现了在轨再点火。这一测试点火环节验证了执行脱轨燃烧的关键技术,对未来深空探测和可控返回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试飞中,两级回收的关键环节也得到了验证。“超级重型”助推器将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后,执行返航燃烧,并按计划在预定海域受控溅落,验证了回收路径的可行性。在最后着陆燃烧阶段,助推器主动关闭了三台主发动机中的一台,启用备用发动机完成着陆燃烧,以测试备用发动机应急方案的可行性。

  “星舰”飞船在发射40多分钟后开始受控再入大气层,利用4个襟翼实现姿态控制,完成着陆翻转及着陆燃烧,并在印度洋预定区域溅落,表现出较强可控性,为未来“捕获回收”技术验证铺路。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说,在重返大气层阶段,“星舰”进行了多项针对耐热性的极限测试,包括有意拆除部分隔热瓦,对脆弱区域进行压力测试;应用多种金属隔热材料以测试保护飞船的替代材料;测试飞船配件的耐热性能和结构性能等。收集的数据将有助于优化飞船隔热系统,并解决此前试飞中发现的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试飞虽“近乎完美”,但仍暴露一些改进空间,比如“超级重型”助推器的33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在上升阶段意外关闭,飞船再入阶段部分后襟翼被烧穿等。

  不过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次试飞至少暂时让批评“星舰”项目存在“严重工程缺陷”的人闭嘴,也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美国航天局都“松了一口气”,表明该项目正重回正轨。

  按规划,未来“星舰”将承担向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运送人和货物的任务,并在美国航天局“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