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又一“扫地僧”造车,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超电实验室 时间:2025-08-28 16:06:54



造世界最快的车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又一家造扫地机器人的要造车了。

就在刚刚,靠造扫地机器人起家的追觅在其官方账号上发了篇长文官宣造车。

造的还不是普通的车,是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

目标很明确,依靠其超级马达的加持,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新车计划在2027年亮相,而且这个汽车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



追觅造车并不稀奇,还有个扫地机器人企业---石头科技,已经先一步入局,也就是极石汽车。

只不过,极石汽车“交卷”后的表现只能用惨淡形容,月均不过两千辆,最新的数据显示,7月份只卖了1316台。

跨界造车从来都不新鲜,大家更想知道的是,造车后能不能更好地活下去?

01

或先代工

要怎么造?其实已经有迹可循。

追觅在其发布的长文中提到“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更不是一时的风口追逐”,意味着追觅追觅入局并不是“拍拍脑袋”。

按照追觅的说法,在2013年,追觅就有了第一份造车计划书,直到12年后,才正式官宣造车。



值得注意的是,追觅科技在2017年才成立,前身正是其长文中提及的“天空工场”,由其创始人俞浩在清华创立,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俞浩在最初创业时,或许最开始想造的并不是扫地机器人,而是汽车。

去年有报道称,2021年小米宣布造车,同一年追觅就在内部秘密立项造车项目,组建超过 200 人的汽车专项团队。首款车型定位增程式 SUV,预计2027年量产上市,还在相关平台开始招聘汽车工程师,涉及底盘电控、悬架系统、转向系统等领域。

直到今年1月,追觅的造车主体 “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紧邻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的生产基地。

由天空无限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间接持股 80%,而天空无限智能则由天空翱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后者由追觅科技创始人兼 CEO 俞浩全资持股。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表述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无数中国企业已用十年血汗,铸就了全球最成熟的电动车供应链与技术生态。而我们,要做的是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言外之意,追觅初期大概率不会从0到1完全自研,而是基于国内成熟的供应链生态,去打造出属于追觅的车型,换句话说,靠ODM代工。



其实,有关这一点,此前已经有消息曝出,在追觅的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成立后不久。在一次月度会议上,创始人俞浩提出过“左手、右手模型” 战略,“左手” 表示代工(ODM)业务,“右手” 代表自研的造车项目,他希望用“左手”业务把“右手”业务养起来。

而且,追觅的扫地机业务正是从为小米代工开始的,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品牌,现在造车业务似乎也想依循同样的轨迹。

02

和小米关系匪浅

跨界造车,目前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小米了,而追觅和小米之间也有不小的联系。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同年就入选了小米生态链企业,最初为小米代工生产吸尘器、米家扫地机器人。

业务壮大后,追觅科技使用自有品牌,已推出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产品覆盖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追觅不仅以16.2%的占比拿下中国线上清洁电器市场份额榜首,其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在德国、法国、波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市占率位居第一。

2018年,小米集团领投了对追觅科技的天使轮投资,随即在后面的四轮融资中,都出现了小米和顺位资本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宣造车业务的几天前,追觅才刚刚官宣开拓无人机业务,仅仅四天就接连开辟全新的板块。

其实开辟无人机业务并不意外,毕竟其创始人俞浩,不仅是国内最早的创客空间——“天空工场”的创立者,更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三旋翼飞行器的开发者,18 岁凭借物理奥数竞赛成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航空航天专业,主攻飞行器研发,还拿到了波音公司的赞助。



入局无人机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入局造车。

毕竟,在不少人看来,小米的出现,已经关上了“中国造车游戏”的大门,最后一块造车资质被雷军拿下。追觅还要怎么去造车,这是个问题。

另外还有资金的门槛,众所周知,造车是个极度烧钱的领域,前两天何小鹏在与罗永浩对谈时还刚刚谈到,未来车企需要每年500亿的投入才能保持长期竞争力。

而根据追觅的业绩数据,其近两年的营收都在200亿左右,如何解决资金同样是个大问题。

当然,追觅也有其优势所在,全球用户基数大,并且渠道广泛,拥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是拥有得天独厚的电机研发经验,但这些还不是追觅能在造车长期坚持下去的根本。

至于追觅会打造一款怎样的产品,能否坚持到最后,还是交给时间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