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行进中国|精准定位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人民网 时间:2025-08-28 16:08:20

检查室内,检测设备机械臂缓缓运转,随着设备探测器逐层扫描,被检测患者身体内部的影像实时传输至隔壁阅片室屏幕上……这是8月26日,人民网“行进中国”四川调研采访团一行在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看到的场景。

恶性肿瘤危害人民健康,是医学界全力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核医学发展,运用靶向分子与治疗性放射性核素结合的放射配体疗法成为破题之匙。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向调研采访团揭秘这一疗法的神奇之处。



用核医疗设备为患者检查。人民网 赵祖乐摄

“放射配体疗法犹如一枚精准制导的‘肿瘤定位导弹’,直接命中癌细胞,对周围健康组织却几乎没有伤害。”陈跃说,诊疗过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能发射β粒子辐射的镥-177,它就像一颗威力强大的炸弹;另一部分是靶向配体,相当于为“炸弹”安装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将这两部分完美结合,就形成真正的“肿瘤定位导弹”。

镥-177能够爆破癌细胞,是因为其能够发射β粒子辐射,虽然穿透厚度只有约2毫米,但却能有效辐射肿瘤病灶部位,就像一把锐利的“分子手术刀”,精准地切断癌细胞的DNA链条,从而杀死癌细胞。

镥-177的杀伤力十足,但它的辐射范围有限,因此对病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极小,不会“伤及无辜”。“它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只攻击目标,不影响周围环境。”陈跃说,“此外,镥-177的半衰期约为6.7天,既给药物的生产、运输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又能保证在治疗时药物还具有足够的活性,时效性刚刚好,大大提高了疗法的可及性。”

不过,由于癌细胞十分狡猾,善于“隐身”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要在全身范围内找到肿瘤病灶并不容易。要实施靶向治疗,就必须通过靶向配体进行精准导航。“我们通过注射含有靶向配体的药物,使其进入人体内,到达病变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射线,再通过PET/CT扫描,找到这个肿瘤病灶。”陈跃说,“这种药物犹如‘千里眼’,能够轻而易举地精准锁定身体癌变部位,辅助医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治疗。”

随着更多新型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发展应用,核医学以其“诊疗一体化”的优势,在一些特殊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跃介绍,医学中心目前通过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技术治疗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均取得很好的疗效。2021年,该中心成为全国率先应用锕-225治疗的医疗机构,吸引国内不少患者慕名来治疗。

近期,该中心与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TBM-001项目成功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实现核素药物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

从最初的“豆芽”学科到国内领先,30多年来,陈跃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在核医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取得优异的成绩。医学中心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已成为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四川省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与创新转化领域承担重要使命,成为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疗中心规划设计模型。人民网 赵祖乐摄

“近年来,泸州市将核医疗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在发展核医学的同时,聚力推进自主创新放射性药物科技成果研发制造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形成集核药物创制、核医学诊疗、核医疗设备生产为一体的核医疗产业体系,努力建设世界核医学高地,做优做强做大核医疗产业,给了我们极大支持。”陈跃透露,他们正在加紧建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疗中心,该中心设肿瘤放疗中心、核药制备及核医学分子影像中心等功能单元,预计2026年交付使用。“我们将继续投身核医学领域研究,推动中心向‘建设国际一流的核医学科’不断迈进。”陈跃说。(张峰、薛育建、李平、郭莹、赵祖乐、刘海天)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