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的再次起飞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8月25日举办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如是总结该行的零售改革。
日前,平安银行发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为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248.7亿元,同比下降3.9%。营收和净利润降幅环比一季度均有所收窄。
2023年下半年以来,平安银行主动调整零售业务,持续优化零售贷款资产结构,零售不良继续改善。截至今年6月末,零售不良率环比下降5bps至1.27%。冀光恒在业绩会上说,零售贷款不良出现了明显拐点。
冀光恒表示,经过两年的改革调整,平安银行展现出强大的战略韧性和逆周期适应能力。该行2025年上半年部分指标已经出现积极的趋势。未来,将继续迎难而上,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力争在今年实现业绩筑底企稳,延续向好趋势,为业绩进一步改善打好根基。同时,努力保持相对稳定的分红比例,积极与投资者共享经营成果。
平安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图源:平安银行
零售拐点已现
自2023年以来,在延续良好商业模式,保持经营连续性前提下,平安银行勇于正视过去高速发展阶段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战略改革。
冀光恒在业绩会上表示,平安银行积极拥抱市场变化,以战略延续、深化改革为契机,在零售转型、对公补位、加快投放、优化负债、加大清收和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改革进展符合预期。
平安银行零售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备受市场关注。
“深化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冀光恒表示,平安银行零售贷款的不良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拐点,2023年开始启动的零售贷款“止血”至关重要。零售贷款规模降幅收窄、基本实现止跌,自营队伍建设有序推进,中收益产品体系升级完善,中收益贷款的日发放超过1亿元,规模还在稳步提升,基石类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客户经营不断深化。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 图源: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零售存款成本显著优化,上半年零售付息率较去年全年下降27bps,同时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银保收入同比增长46%
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不良率1.27%,较一季度优化5bps,较上年末优化12bps。冀光恒说,经过前期对部分风险业务的调整,平安银行有效遏制了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势头,不良生成率连续六个季度下降,出现明显拐点。
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介绍,经过近两年调整,“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高风险业务基本出清。“这一过程虽然导致贷款规模短期减少、利息净收入下降,但风险降幅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零售不良生成额较去年减少近100亿,风险滞后释放效应逐步显现。”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在业绩会上表示,高风险个贷产品的压降确实已接近尾声,零售资产风险高点已过,趋势逐渐向好。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下降总量中,信用卡占比超过95%;一季度零售贷款余额较去年末下降381亿,二季度零售贷款余额较一季度环比仅下降了31个亿;基础类贷款中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了201亿。
冀光恒表示,平安银行下半年要深化战略转型,推进策略进阶。零售方面,将加快改革方案落地,推动自营队伍人数和产能提升,深化信用卡、财富业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理财服务,进一步优化付息率,完善集中化、扁平化的风控体系。
“下半年我们还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整个零售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巩固止跌回稳的趋势,力争实现恢复性增长。”王军说。
对公持续补位
当零售业务调整时,对公持续补位、均衡发展,颇为重要。
今年上半年,平安信托原董事长方蔚豪调任平安银行副行长,执掌对公业务条线。这次业绩会也是他的“首秀”,阐述了该行对公业务的发展思路。
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净利润为176.68亿元,贡献了71%的净利润。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银行企业存款余额达23671.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企业贷款余额16825.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对公客户数攀升至90.9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5%。
在贷款收益端,上半年平安银行一般企业贷款收益率降低至3.14%;在存款付息端,对公存款付息成本大幅优化,上半年,该行对公贷款存款付息率1.67%,较去年全年下降34个BP,付息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方蔚豪表示,平安银行的对公战略这几年一直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一直延续的,那就是“对公做精——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在此基础上,银行进一步明确“守正、调优、增长、创新”四大举措。
方蔚豪表示,近年来,平安银行聚焦六大重点行业,包括基础设施、政府与公用事业、基础能源、新能源等。在这些领域,除房地产主动避险外,其余板块均保持良好增长。同时,平安银行重点打造六大核心产品,如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并购金融等,均保持良好发展。
在负债端,方蔚豪称,平安银行着力压降高息负债与保证金业务,优化存款结构。截至6月末,对公低收益业务有所下降,为信贷投放腾出空间,活期存款占比也稳步提升;在资产端,银行通过管控结构性风险,进一步优化了资产负债表和盈利结构,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在增长方面,方蔚豪表示,在此前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公司将探索将供应链金融、保理等模式延伸至更多场景;在现金管理方面,企业理财余额较年初实现翻倍增长,支付收款产品快速发展;在数字化方面,持续为企业客户提供资金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创新方面,方蔚豪介绍,该行将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加大对腰部客户的精细化经营,拓展中风险、中收益领域。同时,将通过行业研究、实验室验证和实践落地,精选重点行业,研发特色产品,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业务结构升级。
冀光恒表示,下半年,该行对公方面齐头并进、均衡发展,通过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和做精产品,实现对公客群特色化经营,持续丰富投资策略,提升收益稳定性。风险方面,要继续坚持底线思维,业险协同、精准施策,支持高质量信贷投放,强化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控,多措并举清收挽损、减轻历史包袱。
分红保持稳定和连续
中报显示,平安银行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3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45.8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20.05%,占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18.42%。
平安银行董事会秘书周强在业绩会上表示,中期分红比例18%和去年是持平的,不论是在分红水平还是分红频次上,希望能尽力保持稳定和连续。
关于2025年底分红情况,周强表示,要届时根据业务和资本的状况而定,继续秉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也要为明年经济回暖、业绩更快增长留出余地,在稳定可持续的大前提下,兼顾好股东回报和资本需求的平衡。
“从中长期视角,我们更致力于在走出拐点趋势之后,通过我们利润和业绩实实在在增长,为分红率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持续为股东创造稳定增长的价值。”周强强调。
周强说,管理层非常重视投资者回报,关注资本市场的诉求。2023年平安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明显改善后,管理层立即决策并推出大幅提升分红的方案;2024年虽因业务投放增加导致资本充足水平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略高于行业平均的分红水平,达到27%。
净息差也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今年上半年,受市场利率下行、贷款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净息差1.80%,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表示,当前市场息差已处于较低水平,全行业在1.4%左右,该行净息差仍保持行业相对较高水平(约1.8%)。通过负债端精细化管理、降低高利率存款比例、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并保持合理付息成本,息差下降幅度可控,未来有望企稳甚至逐步回升。
谈及未来发展,冀光恒表示,要紧盯经营业绩,提升创利贡献。一是加强关注重点经营单位和重点分行的业绩表现,提升营收和利润水平。二是推动各项业务转型升级,深化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优化客群结构,加强内部协同。三是更加专注经济活跃度高、信贷需求旺盛的经济发达区域,加大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资产收益率和存款付息率,增加非息收入占比,并引导各机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合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