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已完成工作组整合,整体整合最快将于年底完成。”
作者丨王瑞昊
编辑丨田哲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长安汽车由此成为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平级的一级央企。
随之而来的是,新长安的内部整合步伐也在加快。
雷峰网独家获悉,长安汽车正在对智能化研发进行大整合,智能化研究院、软件公司、梧桐科技、长线智能,这四家的智能化研发资源都将整合进主体为长安科技的公司中,由长安汽车副总裁贺刚统一管理。
针对以上信息,雷峰网向长安汽车求证,对方回应“无法给出确切答复”。
01
智能化研发规模将超5000人
接近长安汽车的知情人士表示,整合后整体智能化研发人数规模将达5000人以上。据了解,目前整合工作还在进行中,年中已完成工作组整合,整体整合最快将于年底完成。
此前,吉利汽车已将内部智驾研发资源统一整合至千里智驾;奇瑞则把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合并,成立了统一的智能化中心。长安汽车此次对智能化业务进行整合,同样是出于减少重复投入、提升研发效率的考量。
整合前,长安汽车内部多个子公司在同时做一件事,比如,智能化研究院、梧桐科技,以及长安科技都在做智能座舱;长线智能和长安科技同时做智能驾驶,“原本希望通过’赛马‘机制促进创新,但结果却是资源浪费。”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长安汽车整合智能化早有信号。
今年6月,长安汽车宣布,将所持有的长线智能45%股权、软件公司100%股权、上海长安智行科技100%股权无偿划转至长安科技。
长安科技成立于2022年12月25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长安科技将是长安汽车向科技公司转型、加速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未来将累计投入超1500亿元,并构建一支超过10000人的科技创新团队,以开发智能汽车科技产业链。
天眼查显示,长安科技是长安汽车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重庆,法定代表人是贺刚。
贺刚在今年初升任长安汽车副总裁,成为公司第六位副总裁,也是长安汽车为数不多的80后副总裁。贺刚在2007年本科毕业后就加入了长安汽车,其职业生涯较为重要的履历是2018年担任梧桐车联高级执行副总裁,参与了梧桐车联的筹建和初期发展。后来从梧桐车联回到长安汽车后升任长安汽车智能化院总经理,并于2022年兼任梧桐车联总经理。
今年初,随着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曾主导组建长安科技)离任,朱华荣将公司整体智能化研发工作交由贺刚负责。
02
智能化研发将分成多条业务线
雷峰网了解到,与智能化相关公司整合进长安科技后,长安汽车整体智能化研发将细分成多条业务线,每条线的负责人将向贺刚汇报。
其中,现任梧桐科技CEO的曹斌将负责长安汽车整体软件研发,曹斌于去年8月份加入长安汽车,去年底被任命软件工程架构总经理,负责长安科技的软件研发,今年6月份又兼任梧桐科技总经理。
人工智能业务线主要由陶吉负责,陶吉2023年加入长安汽车,现为长安汽车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总经理,现阶段主要带队攻关长安汽车自研智驾,后续与AI相关的也将由陶喆负责。
DI(低压)与半导体硬件条线的负责人是李宗华,他同时是软件公司总经理,主要职责是带领团队研发与智能化相关的域控芯片、硬件SoC等。
产品业务线负责人是杨光华,他同时是长安汽车智慧营销中心总经理。
知情人士表示,长安汽车已在6月底完成工作组整合,相关人员仍在原单位任职,但已在一起工作。“彻底整合预计会在年底完成。”
整合背后,体现了朱华荣对长安科技的重视。他曾在内部直言:“未来只有长安科技,没有长安汽车。”他希望将长安科技打造成“第二个华为引望”。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朱华荣也曾提出,长安汽车将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推进长安科技、阿维塔、长安凯程融资上市发展。
雷峰网了解到,目前长安汽车智能化研发主要聚焦三大领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目标是全部纳入长安科技统一管理。
近期升格成为一级央企后,长安汽车的整合路径也更为清晰,其中零部件板块的代表主体将是辰致集团,智能化板块交给长安科技,整车板块是长安汽车。
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朱华荣眼界开阔,在外部合作上敢于出手。早在行业尚未普遍重视智能化时,他就主导与腾讯成立了智能座舱合资公司梧桐车联,并与地平线共同组建了智能驾驶合资公司长线智能。
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新能源化(香格里拉计划)和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并列为长安汽车未来三大战略计划,将推动长安汽车转型成为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
目前,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已发展到2.0阶段。根据规划,长安汽车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智能化新汽车;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
长安坚持“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的研发模式,而此次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自研能力。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长安汽车,如对长安汽车有兴趣,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Hugh-wangruihao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