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为什么说AI钉钉1.0,是办公领域的一次「质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雷峰网 时间:2025-08-28 20:27:48


近两年,协同办公领域的AI创新很多,很卷,所有厂商与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办公领域的AI创新,到底创的是什么?

是功能?是理念?是模式?

在雷峰网看来,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办公AI的创新,确实需要对功能、理念、模型进行变革。

但这还远远不够。

办公AI的创新,是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系统”的创新。

让协同办公平台从机械工具蜕变为“智能生命体”,真正脱胎换骨,完成向“生命体”的飞跃,这才是“系统”的重构与创新。

而眼下,能做到这一点的,钉钉是先行代表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

系统的创新,首先得有理念上的真创新。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对AI的真正愿景是:让它成为能自我进化的生命体。

因此,若用工具眼光看AI,从一开始就错了;用产品眼光看,也不够到位,应该用“生命体”的眼光看AI。放到办公领域,就是用AI把办公工具变成“智能生命体”。

这与近期陈航(花名:无招)在钉钉十周年发布会上推出AI钉钉1.0(即钉钉 8.0)背后的理念不谋而合。

钉钉8.0版本名为“蕨”,其寓意是,蕨是地球上最早的高等植物,象征着生命系统的真正成型。在雷峰网看来,这一寓意的核心在于“高等植物”、“生命系统”。

这正是以“生命”的视角来看待AI。

事实上,无招对AI有着自己的理解:“AI是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而不是回到过去写文档、做流程,去提升协同效率。”

在他看来,在办公领域,要让AI去理解人所在的企业和更大的物理世界,让AI去操控相关的产品和工具,做决策和执行,实现AI与物理世界之间真正的直连、互通。

我们试想,当AI像人一样能和物理世界直接交互,那AI就扮演起了人的角色,成了一个智慧生命体。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钉钉 One”

在钉钉十周年发布会当天,雷峰网采访了不少前来参会的业内人,他们中不少人都表示,最大的震撼来自“钉钉 One” 这一新的工作模式。

什么是钉钉One?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AI 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和协作方式。

传统的工作方式中,我们每天处理的大量工作信息,分散于群聊、待办、会议、文档、表格等多个场景中,人需要主动去找信息,不仅低效而且很难专注。

钉钉One 则可以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任务,由 AI 按优先级整理后,以信息流卡片的形式清晰呈现给用户,从“人找事”变成“事找人”。

具体来说,打开钉钉后,AI后台会自动分析我们所有的消息并准备好,告诉我们今天的日程、待办要事以及待处理的审批。如果我们想稍后处理,只需轻轻一滑。 过几分钟,它可能会提醒我们准备一个会议,并把所有相关资料准备好。再一滑,可能会出现“已读未回”提醒,告诉我们昨天有重要消息未回复。 再滑一下,就进入消息处理界面,所有未读消息都已分类整理并按优先级排好,我们只需要逐一处理。再也不用在钉钉里点来点去,只要不停滑动就行。


让用户在工作处理上像刷短视频一样丝滑

再比如,有时我们可能在沉浸式工作,比如开完一个长会,再打开钉钉时,消息已经堆积如山。现在,钉钉会自动进行任务识别,发现我们还有什么事情要做。

消息助理也会自动分析所有消息,按顺序排好,我们可能只需要5分钟就能处理完所有重要信息。如果消息量特别大,点击“总结”,AI助手就会把所有要点提炼出来。

不仅如此,在交互方式上,钉钉One也被设计为:人与AI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的统一入口。

我们可以长按One 按钮,以语音对话的方式,指挥钉钉里的各个 Agent 处理工作。比如发起会议、待办,搜索信息、整理项目进展、知识问答或者汇总 AI 表格中的数据等等,大幅提升了信息处理效率。

一位现场用户告诉雷峰网,钉钉One很像一个会思考、会主动干活的“打工人”,而非一个简单的、被动响应的智能助手。

实际上,这正是钉钉团队想要打造的。

雷峰网了解到,钉钉团队研发钉钉One的初衷是:能不能给每个打工人都配一个“秘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会有一个秘书,这个秘书会把所有事情整理好,按照逻辑顺序排好,再交给管理者处理。

那么,在AI时代有没有可能给每个人都配一个秘书?这个秘书会自动分解所有信息,一件一件地递交到我们面前,我们只需要坐在那里,“稳坐钓鱼台”。

这就是钉钉One的起点:用AI帮助我们处理所有消息,进行总结、排序和推荐。

从简单的智能助手,到“打工人”、“秘书”,AI办公正变得越来越像人。

钉钉为什么又做硬件?

除了钉钉One,另一个让参会企业们倍感新奇的产品是:钉钉首款AI硬件 DingTalkA1。

这款硬件亮点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与钉钉软件的深度融合。

在雷峰网看来,这一设计正是 “生命体理念” 的体现:它并非孤立的工具,而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构建出能主动感知、高效流转信息的 “办公生态单元”,而非简单的功能叠加。


从表面看,DingTalkA1像是一款卡片形式的录音笔,但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相比其他同类产品,DingTalk A1有不少亮点,比如厚度仅有3.8mm,相当于几张信用卡的厚度;支持磁吸固定于手机后壳;搭载6麦克风阵列与骨传导技术,实现8米超远拾音及高清音质;续航达45小时并提供1000分钟免费语音转写时长及10GB云存储空间等。

同时,更重要的是,DingTalk A1还能与 AI 听记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


DingTalk A1在软件层面深度融合了AI 听记的能力,与钉钉待办、日程等应用实现了无缝衔接,并能唤起超过10种角色的钉钉AI助理,并支持用户自主配置。

钉钉AI 听记是“钉闪记”的迭代版,是一款依托大模型的语音记录与转写智能工具,内置了会议、课堂、咨询等36类场景模板,还支持企业自定义模板,可以单独或搭配DingTalk A1快速启动,自动生成会议纪要。

在 DingTalk A1 和 AI 听记的融合加持下,销售拜访结束后,DingTalk A1 可以即时生成客户画像和后续跟进清单;招聘面试完成后,它会自动记录候选人的核心优势和待确认事项。

这些结果无需手动整理,可一键同步至钉钉的待办、日程、文档或AI表格,直接接入后续工作流,实现“记录-分析-执行”的闭环。

从功能维度看,它相当于集录音笔、会议机、翻译机与 AI 助理于一体,本质上是通过软硬件联动,让 “信息” 像生命体的神经信号般自主流转。

对销售、人事、客服、律师等职业人群而言,DingTalk A1 能将面对面沟通的语音转化为经过整理提炼的线上知识,在钉钉上分享、协作,同时这些工作过程数据会沉淀为高质量资产,助力企业经营和个人积累。

正如雷峰网所观察,这一设计正是“生命体理念”的体现:外部硬件如同软件的“外挂”与“触手”,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工具的孤立性,更最终构建起一体化工作流,让办公生态真正具备了类似生命体的协同响应与动态适配能力。

十余款 AI 产品带来的“系统”升级

除了钉钉 One、DingTalkA1和AI 听记外,钉钉此次还发布了AI 搜问、AI 表格、AI客服等十余款 AI 产品—— 这些功能如同有机分工、协同运作的 “器官”,共同推动钉钉向 “办公智能生命体” 演进。

眼下,不少协同办公平台都内置了AI搜索。这一趋势背后藏着一个易被忽视的行业痛点:前两年大模型出来后,一些企业员工出于尝鲜,会尝试用网上的第三方大模型问答产品来处理信息,不经意间把公司内部数据泄露给了外部大模型。

曾出现过这么一幕:某公司员工曾使用外部模型进行语音转文字,后来有一天员工问起这一外部大模型: “公司 2026 年战略是什么”,大模型竟直接输出了相关内部信息。

越来越多类似的安全隐患让大家逐渐意识到:“外部大模型不能随便用。”

而这正是协同办公平台们内置 AI 搜索的核心考量之一。

不出意料,AI钉钉1.0版本做了全新的企业级安全控制引擎,在文本搜索时会自动校验用户权限 —— 无权查看的文档,相关信息将被屏蔽,真正实现 “能看才能问、能看才能搜” 的安全闭环。

不仅如此,钉钉还对 AI 搜索的核心能力进行了重构。

以前钉钉用户是如何搜索的?

根据用户反馈,以前的钉钉搜索引擎可以搜联系人、聊天消息、日程、文档等,但搜文档、表格、审批、待办时,只能搜标题,不能搜全文;也不支持语音问答、企业外部搜索和大模型调用。

在无招看来,这并非 AI 时代应有的搜索体验,因此团队推出了 “一框问天下” 的全新 AI 搜问。


简单来说,在企业内部,这款 AI 搜问支持从联系人到文档的全文检索,且在构建知识图谱后可实现语义化问答;在企业外部,它打通了网页搜索功能,同时支持文本匹配、语音问答,并能调用通用、专属及行业大模型,真正用一个搜索框完成全场景问答。

而这一能力升级背后,是钉钉全新文本搜索引擎 2.0(支持百亿级文档数据、千亿级向量数据存储,文件索引秒级更新、搜索响应毫秒级召回)、知识图谱搜索引擎及 AI-Fusion 引擎 1.0 等技术的协同支撑。

除了AI搜问外,钉钉对AI表格、AI客服也做了新的升级,用AI思维,对企业业务和场景进行了一系列新的重构。

以AI表格为例。


此前一家美妆企业长期面临一个运营痛点:团队成员需频繁手动录入合作达人的各类数据,每人仅能跟进30余个达人,每天光是更新数据就已耗尽全力。由于数据更新滞后且缺乏直观呈现,老板往往无暇细看,这些数据最终沦为了闲置的“存档工具”。

在使用了钉钉全新AI表格后,这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运营人员只需粘贴达人链接,后续的数据抓取与填充工作均由AI自动完成,相关营销结果则能通过仪表盘实时呈现。

据这家美妆企业反馈,这一改变不仅大幅节省了运营人员的时间,把他们从重复、机械的琐碎劳动中解脱出来,更让他们能专注于数据分析和运营策略的迭代,做到“每日复盘”。

如今,该运营团队中单人可跟踪的达人数量达到 2000 个,最终营收增长了24倍。为什么能做到这种增长?其原因在于以前没时间及时复盘,现在节省下大量时间,可以以天为单位进行复盘。

这就是AI表格带来的生产力变革。

类似的逻辑也体现在钉钉其他AI应用上。

在不少业内人看来,与传统办公应用相比,AI钉钉1.0的各类AI应用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从办公工具蜕变成了AI原生应用。

什么是办公领域的AI原生?

在雷峰网看来,办公领域的 AI 原生就是从产品设计、功能架构到场景适配,都把 AI 当核心底层能力,而不是在传统办公工具上附加一些 AI 功能。

所谓AI原生,它不用人手动触发或干涉核心流程,而是能主动察觉办公场景里的需求 —— 比如自动识别数据关联、理解业务逻辑、预判协作节点,能把AI能力深度融入数据处理、任务协作、决策支持等办公全环节。

这种AI原生,让AI 变成了办公的 “基本功”,而非“额外工具”,也让AI办公成为一个自主生长、运作的办公“有机体”。

在雷峰网看来,AI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质变,最有可能率先出现在办公领域——它将推动手动办公、协同办公进入智能生命体的自主办公时代。

这一演变逻辑,恰似劳动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关键意义:劳动让人类脱离动物本能,成长为会思考、能创造的智慧个体;而办公也将会推动AI从辅助工具,逐步进化成能自主响应需求、处理事务的“生命体”。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