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29日电 (郑艺佳 常涛)“AI能不能预测下一个爆火的旅游景点是什么?其实这样的预测之前大数据就可以做到。今天,AI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8月27日,2025数博会期间,马蜂窝CEO陈罡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说。
马蜂窝CEO陈罡 受访者供图
AI让定制游变为“用得起的服务”
眼下,AI正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旅游也不例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看别人的攻略然后制定自己的行程,在AI时代是自己为自己定制行程,将个性化的定制游变为普通旅行者也能用得起的服务,这是AI对旅游业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陈罡说。
在陈罡看来,2012年、2013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期。2013年,陈罡曾在一次公开演讲时提到“移动互联网是为在线旅游而生的”。现阶段,陈罡将AI的发展类比于2012年、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尽管仍在爆发的早期阶段,但已经非常确定会改变各行各业,而马蜂窝要做的便是再一次抓住机遇。”
今年7月,马蜂窝首次公开了新产品“AI旅行助手”App,基于平台十余年数据的积累,用户可以实现从行前决策到行中服务、从线上体验到线下交互的闭环服务。
“现在,基础大模型迭代、质变性的爆发已经渐缓,底层大模型的技术日益成熟,接下来将会是上层应用的百花齐放,旅游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赛道。”陈罡说,“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早期谁先做出移动应用谁就有可能成为佼佼者,那么在当下,谁先能探索出最AI-Native(原生AI)的应用,谁就会变成AI时代的佼佼者。”
AI-Native为何关键?
据咨询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AI旅游市场规模约为8.94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达到50.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94%。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有75%的游客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获取旅游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智慧旅游发展新机遇,将对旅游内容创作、旅游分析预测、旅游数据分析、个性化营销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陈罡看来,能够实现AI-Native的应用和产品体验成为AI时代制胜的关键,也是AI为旅游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
“自由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备受年轻游客喜爱的旅行方式。在AI的帮助下,自由行将会变为‘超级自由行’。接下来旅游一定是高度个性化的体验,现在的游客渴望与当地建立更深入的连接。想打卡什么网红景点,想吃什么小众美食,想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通过AI,游客对行程的规划会更灵活、更个性化、更轻松。”陈罡说。
不过,随着游客需求不断个性、细分,AI整合辨别网络碎片化信息的能力也迎来考验。“我打个比方,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AI做行程规划,是对现有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甚至包括部分错误的信息。”陈罡提到。
陈罡举了一个例子。马蜂窝此前曾尝试推出一款AI游贵州的产品,当时他们使用了国内外各种大模型,但发现生成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例如让AI推荐贵州五天的旅游行程时,AI建议游客乘坐高铁前往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甚至给出了对应的车次。但实际上兴义市当时并没有通高铁,AI搜到了当地即将开通高铁的新闻,但理解有误,并虚构了相关信息。
“旅游攻略、行程规划最朴素的要求就是靠谱,但AI幻觉的存在让AI成了一把双刃剑。比如刚刚的例子,如果不是本地人,这个错误很难被发现。”陈罡说,“所以要做一个AI-Native,并且懂用户、懂行业的应用,有很高的壁垒。”
网上攻略与AI定制,哪个更靠谱?
那么,在定制旅游攻略时,如何让AI更靠谱?
“第一,必须得有高质量的数据;第二,要抓住核心场景。”陈罡说,“能否给用户提供一份属于他自己的靠谱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是核心。”
陈罡表示,马蜂窝的原始数据来自平台用户在全球各地体验后写下的真实游记。此外还有全球数千万结构化的数据,保证平台的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马蜂窝在其他大模型的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小模型技术,在上层应用中可以拥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变化。
陈罡以前文提及的万峰林景区为例介绍,马蜂窝拥有自己的行业知识库,在此基础上运行的算法输出结果,将结合大交通、景点、酒店等的实际状况,可以有效降低AI幻觉,“不会出现在还没开通高铁站的时候推荐乘高铁去这种问题”。
另一方面,AI旅游攻略的应用也大幅降低了用户的出行决策成本。“今天的旅游攻略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不是内容太少,而是内容太多。虽说UGC(用户生产内容)有非常真实的一面,但AI助手会非常客观地收集网络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相比于个人在网上不断刷阅信息流来得更加靠谱。”陈罡说。
此外,AI在陈罡的设想中还有更多应用:“比如我们要推出‘100个宝藏小城’这样的榜单,原本是立足于大数据梳理,综合用户行为、视频、图片、转评赞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数据进行盘点。但现在有AI了,大大降低了得出某一结论或趋势的难度。”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郑艺佳:zhengyijia@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