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龙’,哪片海风浪比较大?请通知可能会受到影响的船只。”近日在青岛国实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工作人员向“灵龙”智能体提问后,“灵龙”便模拟结合气象数据、船舶位置数据筛选出危险船只,向相关船只负责人发送短信,并跟踪后续归港情况。
据介绍,“灵龙”是国实集团今年基于“海悟”与“船寻”双模型核心能力打造出的新一代智能化业务助理,成为了海洋场景下“24小时在线的AI小秘书”。除了“海悟”和“船寻”,国实集团还研发了“问海”“海星”等大模型,构建起以产业应用场景为导向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体系。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深处,蕴藏着无数未解之谜。而AI、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等算力技术的协同应用,加速推动了人类对海洋环境变化的认知深化与预测准确性提升。在深海勘探、海洋碳汇监测等场景下,GPU+CPU混合架构如何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近日,在“异构融合创新未来,智算赋能海洋科技”主题研讨会上,记者与异构智算产业生态联盟行业专家进行了交流。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AI大模型持续催生辽阔海疆的发展增量,“问海”等一系列大模型构建起国产化的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底座。
“AI大模型技术正经历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关键转型期,并引领着算力行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融合的方向发展。尤其对于海洋领域大模型的探索,AI大模型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算力底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说。
其中山东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兴地区,其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近年来,青岛持续强化海洋科技的供给能力,已建成以崂山实验室为顶层,全国、省、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金字塔”体系。未来三年,青岛还将新增海洋高端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
“为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青岛不遗余力地打造大科学装置,高性能计算系统是其中之一。”崂山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吴能友表示,崂山实验室正以海洋科技与异构智算相融合,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战略科技支撑,希望能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问海”大模型即是青岛国实集团研究院配合崂山实验室推出的科技成果。青岛国实集团研究院副院长、青岛超算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苏亮谈到,“随着算法的进步、算力的提升以及数据积累的增长,海洋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海洋生态系统。我们希望能够在水下智能装备、卫星遥感、海洋物联网等十大领域,通过异构算力破解海量数据处理难题。未来也将希望通过联合全国的优势企业,为全国算力及海洋应用发展提供支撑。”
不难看出,在深海勘探、海洋观测等前沿领域,AI大模型正为经略海洋带来全新想象空间。而随之持续增长的算力需求,也将显著推动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等相关细分市场扩张,并为整个算力产业生态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算力、模型和应用的融合发展是推动AI落地海洋领域的关键,也为AI潮流穿越周期提供了助推力。”联想中国基础设施业务群战略管理总监黄山表示,目前联想正基于“一横五纵”战略布局,构建起覆盖万全异构智算平台,以及涵盖服务器、存储、数据网络、软件及超融合、支持运维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级高质量AI集群场景中,联想与东数西算第一大智算枢纽紧密合作,在千卡训练场景中将MFU从30%提升至60%;针对模型本地部署的企业AI基础设施场景,满血版DeepSeek R1模型极限吞吐量已经超越12,000 tokens/s,不断刷新性能行业纪录。
随着“灵龙”“问海”等大模型逐步走向深蓝、赋能产业,一幅AI与海洋共生共荣的智慧图景正徐徐展开。从精准预警风浪到洞察生态变迁,从提升勘探效率到守护航运安全,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我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方式。在这条通往“智慧海洋”的新航路上,算力、模型和应用的并驾齐驱,不仅推动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更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了坚实而鲜活的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