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聚焦“新天工开物”:三项金属材料科技成果发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8-29 18:25:14

环球网

8月28日,“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期间,聚焦我国金属材料领域自主创新成就,集中发布了由中国金属学会推荐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核聚变反应堆钨铜偏滤器部件、先进金属多孔材料三项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

“近代以来,金属材料是支撑人类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材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金属材料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支撑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高端金属材料领域迅速进步,已经全面跻身于国际第一方阵。”



契合资源禀赋 铈磁体突破打造中国稀土永磁产品“新矩阵”

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到机器人、航天精密器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已成为高端装备的“核心动力源”。中国独创的“铈磁体”材料,作为为稀土永磁材料家族中独具特色的创新品类,近年来凭借资源适配性与成本优势备受全球瞩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表示,稀土永磁材料是全球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核心战略材料。突破高性能、低成本的稀土永磁体制备技术,是实现高端制造、“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从第一、二代钐钴永磁研究,到第三代钕铁硼自主技术迭代,再到如今全球独创的“铈磁体”,中国钢研团队推动稀土永磁研发和产业化实现了四次技术突破,目前已形成五大系列十六个种类、近百种规格的新产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稀土领域首席专家喻晓军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继续探索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同时,还将推动稀土永磁的回收与循环利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加速聚变演进 钨铜偏滤器铸就守护“人造太阳”的金属铠甲

1亿摄氏度,1066秒……2025年初,中国“人造太阳”EAST(东方超环)装置再创新世界纪录。为核聚变反应堆抵御10倍于太阳核心温度等离子体冲刷的关键部件之一,正是由安泰科技研发的钨铜偏滤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在评价该成就时表示:“核聚变是全球公认的人类终极能源,我们研制的金属材料完全能满足核聚变用特种合金的服役性能要求,充分证明中国已成为金属材料研制和应用的世界强国。”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难熔金属首席专家王铁军分享了团队从零起步、攻克钨铜异质材料连接、无损检测等核心技术的故事。“我们不仅支撑EAST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还为法国WEST(W Environment in Steady-state Tokamak)装置提供全套钨铜偏滤器部件,中国在该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正在加速全球聚变研究的脚步。从ITER(国际热核试验聚变试验堆)2035年的满功率放电,到工程示范堆的推进,再到2050年商用堆的展望,中国核心部件始终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科研以“破局之力”,为人类共同探索可持续能源未来搭建的坚实桥梁,让中国科研的担当,成为照亮人类能源未来的一束光。

助力绿色发展 先进金属多孔材料架起现代工业的“通透之骨”

“多孔藏力,通透载能”。从生产高标号车用汽油的吸附脱硫装置中应用的金属多孔滤材,到煤化工领域应用的飞灰金属过滤器及高端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滤材,由先进金属多孔材料打造的“工业金属肺”,成为推动现代工业低碳减排的重要助力。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在推介该成就时指出:“先进金属多孔材料,以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具有高孔隙度、高通透性、低密高强等特性,可实现材料结构与应用功能的融合创新,在众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先进金属多孔材料,既发挥了“孔”独有的通透特性,又具备高强度的金属骨架。钢研华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军军表示,先进金属多孔材料犹如架起现代工业的“通透之骨”,赋予金属材料超越传统“理想结构”的性能,在现代工业中搭建起金属材料与功能需求匹配的“完美桥梁”。在氢能源、碳中和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先进金属多孔材料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们也将依托材料基因组工程大数据平台、工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多学科创新,提供数智化的金属多孔材料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青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