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港股AGI第一股,首份财报来了!
云知声日前发布《2025中期业绩报告》,亮点如下:
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20.2%;山海大模型收入近1亿,同比增长457%;医疗领域,每名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16.2%保险行业业绩收入同比增长1386.8%AI芯片销售1650万颗,累计出货近1亿颗
亮眼数据背后,代表云知声完成了All In AGI的华丽转身。
更进一步传递市场新动向——
大模型正在成为AI公司的直接收入增长引擎,全栈AI布局形成的飞轮效应进一步显现,清晰业务模式+技术路径,已是大模型落地战中的关键纲领。
大模型半年贡献近1亿收入
云知声这份半年报清晰展示了「如何跑通AI产业化落地」的详解,核心财务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先从收入层面来看,2025上半年云知声总营收为4.0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37亿元增长20.2%。
其中,大模型收入大幅飙涨457%至近1亿元人民币。
按照不同业务类型细分,其中日常生活的收入为3.35亿元,占总收入82.7%
该业务板块分为解决方案和产品两部分,解决方案是贡献收入最大的板块,达到2.83亿元,占总收入的69.8%,同比增长22.6%;
产品收入为0.53亿元,占总收入13%。AI芯片销售1650万颗,累计出货量近1亿颗。芯片及模块收入同比增长5.8%,在白电和教育平板市场表现良好。
医疗业务表现突出,收入0.70亿,同比增长22.3%,占总收入17.3%。同时,客户价值提升明显,每个医疗客户收入(客单价)从2024年同期的46.9万元大幅增长至101.3万元,增幅达116.2%
财报表示,这得益于“山海医疗大模型”的升级,使得公司能以更高价格提供更高端、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关键子业务——保险理赔审核服务爆发,该细分领域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67万元,大幅增加1386.8%至2025年同期的996.3万元
各业务的持续增长,其推动引擎是底层基座大模型。
来自山海大模型的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772万元飙升至9876万元,增幅高达457.4%。这表明其大模型技术已成功商业化,并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动力。
这一方面得益于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2025年上半年,云知声研发开支为1.68亿元,占总收入的41.5%,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的68.7%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在商业模式上的迅速成长。
基于MaaS(模型即服务)的API订阅费收入达到324.3万元,同比增长45.6%,显示出云端AI能力调用需求的强劲增长。
总体来看,云知声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收入增长同时毛利也在增长。毛利同比增长13%至1.31亿元,这表明整体盈利能力在增强。
如此增长如何实现?来看具体业务层面的表现。
业务布局前瞻式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
云知声构建了从底层芯片、算力设施到大模型的新一代AGI技术能力,重点布局日常生活和医疗两大场景。形成“技术纵深化+场景专业化”格局。
核心业务构成非常清晰,主要分为两大垂直领域:日常生活和医疗。
战略维度上,与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度呼应,且展现了具体的实践案例。
日常生活业务
首先来看日常生活业务,占比82.7%。解决方案部分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占比69.8%,主要提供基于大模型和物联网平台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应用于住宅、商业空间、酒店、交通等多个场景。例如,为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能座舱等提供一站式系统集成服务。
这充分呼应了《意见》中提出的“人工智能+”消费提质部分:“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参考范式——
比如开发了应用于深圳地铁20号线自动售票的语音售票系统,乘客可以通过语音交互选择目的地,将自动售票操作的平均用时从15秒缩短至1.5秒,提高购票效率、缓解排队造成的拥堵问题。
此外,《意见》中首次将“智能体”(Agent)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明确提出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这个战略维度,云知声无疑是行业的典型代表,其业务战略与国家行动意见高度契合。2024年云知声交通客服Agent发布,它集成语音、触控等多模态交互方式,能为乘客提供更直观、个性化的交通客服服务。比如旅客可以直接让Agent为Ta规划一条避开人流高峰的美食路线,并推荐排队时间短的餐厅。
目前已上岗厦门高崎机场T3、T4航站楼、上海虹桥机场等。
医疗业务
医疗领域是云知声长期重点布局的垂直领域。
《意见》中明确提到AI医疗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的重要部分:“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
在这方面,云知声自研的“山海大模型”基于海量医疗场景真实数据构建了专家级医疗大模型。该专家级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多项评测中稳居第一名
目前云知声已面向医院(B端)和保险机构提供丰富医疗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包括:病历语音输入、病历质控、单一疾病质控、医疗保险支付管理。重点服务大型三甲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以及拓展保险行业的理赔审核服务。
落地形式还是以Agent为主。云知声以自研山海大模型为基座,结合场景化需求,打造了兽牙Agent平台,不断拓展AI行业的广度和深度。在医疗领域,基于兽牙Agent平台,云知声开发了不同应用场景的行业Agent产品。
如病历生成与病历质控产品系列,实现了门诊、手术、病程、出院记录等全场景病历的自动生成。目前该产品已在多家机构落地,大幅提升门诊病历录入效率,显著降低医生文书负担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基于山海大模型升级的智能病历质控系统已实现从单方面的「质控提示」到交互式的「缺陷修改」的跨越升级。该系统以「动态推理+交互修正」重构医疗质控范式,其技术深度与政策适配性已形成商业护城河。
山海大模型及新一代AGI技术能力积累
驱动丰富业务落地的核心引擎是以山海大模型为核心的新一代AGI技术架构。
云知声已搭建起“大模型平台+算力设施+自研芯片”的AGI能力架构。
它主要包括通用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及AI组件。
其中,山海大模型是云知大脑平台的核心算法模型,也是构建MaaS业务的关键。
它基于自研训推一体化框架,经过10T级别的数据和代码预训练以及百万级指令数据后训练而成。
通过深度融合跨模态信息并结合深度推理能力,实现三方面突破:
支持高效混合推理模式,根据不同难度问题自动切换推理模式;拓展多模态融合,支持图音文等多源信息输入;支持接入MCP协议。
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通过深入行业和应用场景,整合行业知识、数据与Know-how ,进一步训练出专家级大模型,能力上实现从助手、同事、专家到导师级的专业能力演进,并逐步提高智能体(Agent)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升级使得山海大模型可以快速落地垂直行业Agent开发,将行业解决方案构建周期缩短40%以上,支持模型在持续反馈中迭代优化,形成「感知-决策-行动」的业务闭环。
进而,结合专家级大模型和智能体的产业化应用,形成数据飞轮效应,最终将算法和技术的领先优势转化为行业知识、数据和模型的优势和壁垒。
AI组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多模态感知及生成行业级知识图谱一站式物联网互聊系统
云知平台的底层基石是Atlas AI基础设施,它能实现计算、储存、连接、调度及管理,为山海大模型的开发、优化及运营提供底层支持。
该集群可高效动态调度数以千计的GPU进行并行计算,并针对大规模机器学习任务(尤其是大语言模型)优化了存储、带宽和计算能力。智算集群强大的算力、高效动态的调度和可扩展性,是我们推进AI解决方案及数据飞轮的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云知声还积累了自研AI芯片能力,目前已形成语音AI SoC+物联网AI芯片+边缘算力芯片三大矩阵,主要面向家居、家电场景,累计出货量近1亿颗。
基于以上AGI能力,云知声重点围绕日常生活和医疗两个领域,打造了多个行业级解决方案、Agent产品,成为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行业代表。
这既前瞻性响应了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同时也驱动云知声业务快速增长,在即将到来的AI全球红利期中抢占先机。
云知声,长期可期
以这份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切入来洞察云知声以及大模型趋势的全局。
亮眼数据背后,云知声的AGI落地战略已明了:
智慧生活+智慧医疗两大基本盘业务,拉动总体强劲增长。大模型战略成效显著,技术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成为了直接的收入增长引擎。
同时医疗业务价值持续提升,无论是单客收入暴增还是保险理赔业务的开拓,都显示出在严肃、高价值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能力和议价能力得到提升。
由此也进一步传递了整体市场信号:大模型落地规模化趋势愈加热闹,关乎民生福祉行业的需求旺盛。以医疗、服务行业为代表,AI正在快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趋势之中,谁能拔得头筹?
有强大基础支撑能力的玩家,更值得被关注。《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强调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等方方面面,云知声的技术布局,都切中关键,自然能带来持续长期增长。
由此,云知声不仅交出了一份值得市场关注的业绩报告,更是其商业化能力的进一步验证,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范本参考。
这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AI产业落地的现状:长期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