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打一针疫苗抗衰老、防帕金森病?转机已出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文汇报 时间:2025-08-30 10:28:17


对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来说,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患有一种或以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直到身体不堪重负。如今,老龄化趋势加剧,虽然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更长寿命,但那些额外增加的年岁并不一定意味着健康。

随着医学科技迅速发展,当我们的下一代步入老年时,或许不用再面对老年性疾病缠身的痛苦。在他们步入中年时,免疫接种就可让他们在老龄阶段免受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困扰。

通过疫苗接种对抗多种老年性疾病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或许将在几十年后真正实现。


新型疫苗:向非感染性疾病进军

在与老年疾病的抗争中,疫苗接种这一古老的医疗技术将焕发新的光彩。

注射疫苗是最常见的疫苗形式,通常与预防传染病相关。如今免疫医学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疫苗接种的游戏规则,它开始向预防非感染性疾病进军,尤其是一些老年性疾病。

近年来,新型疫苗发展迅猛,若进展顺利,即使现在正步入老年的人群也有望从中获益。那么,这个时刻究竟在何时?

1796年,天花疫苗的问世,标志着疫苗开发在医学史上首次获得成功。从此以后,疫苗接种技术被用于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之一。有统计资料表明,自1974年以来,免疫接种在全世界共挽救了1.54亿人的生命,其中包括1.46亿5岁以下儿童。

免疫接种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通过将微量病毒、细菌等感染源的成分输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相应疾病的免疫反应,同时让身体产生免疫记忆。日后,当身体遭到真正的传染性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就能及时迅速地作出应对。

然而,利用免疫接种手段应对非感染性疾病完全是另一回事——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源自患者的自身细胞,若想触发免疫系统对其精准“作战”,将是一个巨大挑战。不过,也并非全无可能做到。

疫苗接种向非感染性疾病进军的首个目标是癌症。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给20名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注射了一种抗癌疫苗,这种卡介苗与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混合在一起,注射到了这20名患者体内。

卡介苗最初被用来治疗结核病,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它能刺激免疫细胞,就尝试用它来激发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肿瘤的免疫反应。

两年后,接受卡介苗注射的20位患者依然存活,而对照组中未接受任何处理的20名患者中有4人不幸过世,对照结果在统计学上显示出了明显差异。


笪曦/摄影(上观图片)

出现转机:新抗原“标记”癌细胞

虽然癌症疫苗是治疗性的,与预防性的传统疫苗不同,但它仍被视为是一种疫苗。

哈佛医学院的霍华德·威纳正致力于将疫苗用作治疗疾病的手段,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凡是能刺激免疫系统作出反应且有利于宿主健康的,都可以称之为疫苗”。

不过,一直以来,癌症疫苗研究进展缓慢。因为癌细胞非常狡猾,善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免疫系统察觉。更大的挑战则是,癌细胞本来就由患者自身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如何避免“误杀”?癌症疫苗的临床测试至今已进行了超过600次,可只有一次达到预期效果。

普罗温治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免疫疗法药物,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早在2010年,这款药物就在美国获批上市,但并未获得更多关注。据称,这款药物价格昂贵,效果却有限,性价比不佳。

然而,希望也总会出现。研究发现,许多癌细胞会与通常不出现在人体里的一种抗原相嵌合,形成一种新的肿瘤抗原。这种抗原通常因癌细胞内的基因突变而产生,反而可成为吸引免疫系统的一个靶标。

新抗原的发现,给疫苗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带来了转机。在最新一次研究中,研究人员用mRNA分子来刺激细胞产生新抗原,并用它标记黑素瘤肿瘤细胞,给免疫系统指明“靶子”,实验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今后,非感染性疾病疫苗还将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目前,防治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一般靠防止血管变狭窄、阻止动脉血管收缩起效,无法根治疾病。2019年,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疫苗,它能激发一种抗体,靠其来阻断老鼠动脉中引起血管收缩的受体,实验结果令人振奋。

疫苗“清道夫”: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人员对疫苗治疗非感染性疾病的决心和信心正日益增强。研究表明,许多老年性疾病多因某些特殊蛋白质累积过多所致,通过疫苗触发免疫反应是一条可行的治疗途径,例如阿尔茨海默病。

据统计,2023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67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手段极为有限,如果在治疗上没有突破性进展,到206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380万人。

阿尔茨海默病一直被认为与两种蛋白质累积过多相关,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是可能性最大的两种致病因子——研究人员正针对这两种蛋白开发疫苗,目前已有6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这些实验背后的思路很简单: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抗这两种蛋白的抗体,抗体通过血脑屏障与大脑中的这两种蛋白结合,触发白细胞将它们从大脑中清除,以此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不过,这两种蛋白本来在大脑中是正常表达的,免疫系统不会去攻击它们。它们的致病形态是因为出现了错误折叠,因此研究人员要想办法给疫苗添加对致病蛋白形态产生警觉的辅助药物,让免疫反应对这种错误折叠的蛋白起作用。

瑞士生物制药公司AC Immune设计出了两款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疫苗,目前正在早期人体试验中,这两款疫苗各针对一种蛋白质。公司发言人加里·瓦德西说,这项试验的最终目标是将两款疫苗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患者,以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阶段是指患者还未出现任何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最近研发的血液检查技术能在可识别的恶化出现之前,发现与tau蛋白相关的病状。

“这些疫苗最终还可用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瓦德西认为,如果一切顺利,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疫苗最早有望于2029年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最近批准了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另一款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疫苗UB-311,据称其受试人群对疫苗的反应率达到了98%,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率约达50%。该公司准备将UB-311疫苗的临床试验人数扩大到3000人左右。

此外,美国马萨诸塞州神经性疾病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款可直接激活颈部淋巴结免疫系统的疫苗,让那里的一种单核免疫细胞直接进入脑部清除β淀粉样蛋白。目前,该疫苗的动物实验已取得成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驾驭免疫系统:围剿衰老细胞

现在,单一疾病疫苗的研发已取得长足进展,列入疫苗开发候选名单的老年性疾病也越来越多,如骨关节炎、帕金森症、高胆固醇症等。

抗衰老疫苗是几乎每个人都想用上的。衰老细胞会受到某种不可逆转的损伤,最终停止分裂,并被免疫系统清除。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清除过程会衰退,导致堆积在身体各组织内的衰老细胞越来越多,分泌出大量炎症分子,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最近研究表明,衰老细胞是多种老年性疾病的诱因。

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医学中心的詹姆斯·柯克兰表示,多种能够摧毁衰老细胞的药物正在测试中,对防治40多种老年性疾病的潜力已初见成效。

然而,法国StarkAge药物公司的本杰明·勒卡尔维指出,目前为止,抗衰老药物治疗效果还很有限。因为大多数衰老细胞会悄悄拒绝激活细胞凋亡的自毁机制,从而得以在人体内肆虐。而现有药物往往不分敌我,在消灭衰老细胞的同时攻击健康细胞。

疫苗介入抗衰老领域可解决这些问题。衰老细胞通常以高抗原为特点,非衰老细胞则不含抗原,或只含有极少量抗原。研究人员认为,靶向疫苗可以衰老细胞抗原为目标,触发人体免疫反应,选择性地摧毁衰老细胞,保全健康细胞。


2020年,针对细胞内“衰老抗原”CD153,日本大阪大学团队研制出了一种疫苗。接种疫苗的小鼠在被喂食导致肥胖的饮食后,体内衰老细胞水平降低,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疫苗可清除衰老细胞,同时改善重要的生理功能。

2021年,东京顺天堂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的一项实验表明,血管壁上的衰老细胞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与接受安慰剂的老鼠相比较,注射了抗衰老疫苗的老鼠可以拥有更长的健康寿命。

显然,驾驭免疫系统消除衰老细胞是一个全新而强大的抗衰老策略。对于免疫系统来说,发现衰老细胞比癌细胞更容易。因此,将抗衰老研究与抗癌研究相结合,或可取得更佳效果。

动物实验表明,将经过处理的细胞重新输送回老鼠体内,可引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例如,韩国首尔的一个研究团队提取了老鼠体内的肿瘤细胞,诱导产生衰老细胞后再输回老鼠体内,引发强烈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研究人员称,以此来开发个性化癌症疫苗大有希望。

目前,尚未有抗衰老细胞疫苗进入临床阶段,但其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