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腾讯元宝的超进化,让我恐惧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丁道师 时间:2025-08-30 12:22:27

这段时间,腾讯“元宝”的进化让我既惊喜又恐惧。

还记得今年年初,我第一次尝试用“元宝”撰写文章,那时它的表现还带着明显的“AI味道”,遣词造句总有些生硬,像是在机械地堆砌词汇,逻辑衔接偶尔会出现断层,缺少自然的过渡。甚至还会出现很多虚假案例和数据,AI幻觉问题很严重。

可仅仅过了几个月,“元宝”的变化就让我刮目相看。比如要写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章,我会明确划分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三个板块,再把每个板块下的核心观点告诉它,做好这些准备后,只需按下生成键,“元宝” 就能快速完成撰写。

如今,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它不仅能精准契合我设定的框架,还能在细节上给出惊喜。比如在写乡村产业时,它会主动补充近期某地成功的特色农业案例,数据引用也精准且新颖,甚至在语言风格上,能完美模仿我偏爱的“平实中带点温情”的笔触,读起来流畅自然,几乎看不出是AI所为。

以前写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从搜集资料、梳理思路到最终完成,至少需要大半天时间,遇到复杂的主题,或者需要去下沉市场走访,耗时可能需要一周。而“元宝”只用1分钟就能交出一篇质量上乘的初稿,后续我只需稍作修改就能使用,效率比我个人快了几百倍、几千倍。

这种情况让我既惊且惧,心情很复杂。

我开始忍不住思考,当AI在内容创作上既能保证质量,又拥有如此惊人的效率时,像我这样的内容创作者,价值又该如何体现?如果未来它的进化速度一直保持下去,我们这些依赖文字创作谋生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想起了几个月前,中国最顶级的科幻作家刘慈欣说过的一段话:“前阵子我把此前差不多的长篇其中一章,拿出来发给DeepSeek,让它在这个基础上续写。我发现它写出来的东西,确实比我写得好。这就让我有一种很大的失落感……尤其是你要知道,现在AI还刚刚起步,未来5年、10年,大数据会有更大的突破。到那时会怎么样,真的难以想象。”

刘慈欣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目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元宝”只是数字世界的进化体。它能分析事物、搜索资料,写出的文章比任何资深主编都好,但还无法像人一样“走出去”。

前年我去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个小山村走访调研,在那里,我看到村民们大清早起来采摘橙子,手指被磨得粗糙不堪,却在说起收购价时,眼里闪着希望的光。我还翻过几座大山,听一对躲避世俗眼光隐居在山区的老夫妻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是任何数据库里都找不到的鲜活素材。这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是现在的“元宝”完全做不到的,它只能基于已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却无法拥有真实的体验和情感感知。

可这份欣慰又带着一丝脆弱,因为它仅仅是“目前”的情况,我不敢去想十年后的场景。如果那时宇树或者智元机器人的制造技术实现了突破性升级,能像人类一样灵活地行走、观察,再结合元宝这类AI产品的持续迭代。

那么,机器人或许能便捷地穿梭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它们可以去偏远的山区采访村民,实时记录下最真实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去繁华的都市调研市场,快速收集一手数据;甚至可以深入到各个行业的一线,亲身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而这些工作,正是我最近10年进行的主要工作。

到那时,AI不仅能在虚拟空间里高效创作,还能在现实世界中获取独一无二的素材,而人类曾经拥有的所谓“实地走访”这一竞争力,也会被彻底打破。

到那时,“机器代替人”就不再是需要讨论的话题,而是百分之百会发生的事。

所以,宇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创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