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传统计算架构逼近物理极限和经济成本天花板,这场会议探索计算与智能如何融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30 14:27:00



当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方向和重要趋势。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架构“复杂节点+简单互连”模式,已经逼近物理极限和经济成本的天花板,而人脑智能的“简单节点+复杂互连”模式,为我们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算力提供了重要启示。

8月30日,由中国工程院电子与信息学部主办、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承办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融合创新学术会议”在上海开幕。本次会议以“探索计算与智能双向赋能新范式”为核心议题,围绕“介观尺度计算范式驱动下智能生态构建”等观点,展开从理论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研讨。

介观尺度计算范式(介于芯片级与机架级之间的物理空间),被视为破解算力天花板的“关键钥匙”。该范式通过重构计算资源组织方式,将传统“复杂节点+简单互连”模式转向“简单节点+复杂互连”的变结构模式,为人工智能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的算力底座。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介绍,介观尺度计算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计算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它让“简单节点”通过“复杂互连”涌现出“整体智能大于部分之和”,为人工智能从“工具赋能”向“自主智能”奠定基础。

会上,普陀区联合复旦大学共同启动“大模型内生安全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该平台以“打通科学家作品→实验室样品→企业端产品→生态侧商品”全链条转化为目标,将聚焦医保稽核大模型、智能建造读图大模型、智慧驾驶大模型、网络安全保险大模型“五大赛道”,推进新概念技术的实用商用。

会上发布了由复旦大学联合15家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组成的“晶圆级智能计算创新联合体”。该联合体将重点突破晶圆级异质集成、动态拓扑重构等核心技术,推动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上海支柱产业的规模化应用,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计算产业集群。

此外,会议还发布了晶上飞畅透明医保大模型、大模型内生安全检测平台、开源量子芯片自动化设计工具EDA-Q等创新成果,并推出了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融合创新的系列蓝皮书。

研讨会吸引了院士、专家等400余名嘉宾参会。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出席会议。

原标题:《传统计算架构逼近物理极限和经济成本天花板,这场会议探索计算与智能如何融合》

题图上观题图

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