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半年净赚近5900亿!四大银行贷款集中投向这个领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国是直通车 时间:2025-08-30 14:29:39



文/刘文文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29日同步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上半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经营效益总体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信贷精准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应对利润增速承压,息差管理成关键

四大银行“半年报”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688.03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净利润为1626.38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增长2.53%;中国银行净利润1175.9亿元。其中,农业银行是四大行中唯一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银行。

尽管盈利规模依然庞大,整体净利润增速放缓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利息净收入作为国有银行营业收入的“大头”,其表现尤为关键。在低利率环境延续的背景下,净息差普遍收窄成为银行业的突出压力。

受去年以来LPR利率持续下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四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截至上半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3%、1.32%、1.26%和1.4%,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为应对这一趋势,各大银行正采取多项措施稳定息差水平。如中行表示将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有效对冲LPR下行压力,同时,把握美元利率高位时机,进一步加大外币债券投资力度,提升外币资金运用效率。此外,各行也在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以实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

多家银行管理层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预计,下半年净息差有望实现边际趋稳。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指出,净息差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但是边际降幅已经出现收窄,上半年降幅同比收窄的企稳态势具有可持续性。

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随着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的持续释放,加上农业银行同业负债成本跟随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行,有望带动负债端的付息成本下降,“预计下半年该行净息差有望实现边际趋稳”。

信贷结构优化,精准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信贷投向上,四大行信贷资源紧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配置,其中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领域成为重点支持方向,投放力度显著提升。

农业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信贷支持表现突出。截至6月末,农行科技贷款余额达4.7万亿元,上半年新增超过8000亿元,增速超20%,在可比同业中位居前列。

中行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人工智能、科技型企业并购等市场机遇,创新“算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如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中行行长张辉介绍,今年1月,中行率先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全面支持产业链上游算力基础设施、中游技术创新和下游场景应用,计划未来5年提供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

工商银行则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加大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逾2.4万亿元,设备更新领域贷款投放超1000亿元。

不良贷款率齐降,风控能力增强

在盈利保持稳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四大行资产质量也呈现整体改善趋势,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拨备覆盖率处于合理充足水平,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夯实。

截至6月末,农行不良贷款率1.28%,较年初下降2个基点(BP);逾期贷款率1.22%,保持行业较低水平。

据农行副行长林立介绍,该行针对重点领域风险实施精细化管控,如在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对重点省份“一省一策”加强风险管控,积极支持地方资产盘活和有效重组,用好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政策,推进存量债务结构优化,降低风险敞口。

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33%,比年初下降1个BP,拨备覆盖率提升到217.71%,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工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这一成果得益于“优投优贷”策略的深化。该行通过对接“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助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增幅均超过全行平均水平。

针对市场关注的房地产风险,中行副行长武剑坦言,当前房地产业仍是境内新发生不良第一大行业,但实质新增同比已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同向发力,预计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实现“止跌回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