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研学遇冷,订单缩减百分之三十,家长质疑安全和性价比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每日人物 时间:2025-08-31 12:27:50





今年,被吐槽了两年的研学遭遇“最冷暑期”。卷低价、订单量缩减百分之三四十;海外插班项目也招不满学生,只好临时取消预定的澳洲学校名额;离得更近、成本更低的新加坡取代欧美国家成了研学首选……

前两年满怀热情,为孩子报名高价研学团的家长们,如今逐渐看清真相:有的机构打着“研学”旗号,仅把常规旅游路线稍作包装,价格却翻了数倍;有的实际行程与宣传严重不符,报了“考古研学”,结果被安排到景区清理垃圾;还有的面临安全风险,“(大理这次)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也有人认为,研学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毕竟家长的需求还在,大理的研学氛围,也提供了某种多元的探索和实践。只是,研学该走向何方?尚需规范和磨合。

文 |陈婧瑄

编辑 |张轻松

运营 |泡芙

绷断的安全网

8月9日,大理苍山走失一小孩的消息传来时,方琦正在外地带一个户外研学独立营。那几天原本轻松的团队氛围变得有些紧张,每个时间节点严格清点人数,爬山不再往更高处走,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必须跟紧老师。

“暑期正是研学的旺季,很多同行无可避免受到影响。”方琦在大理做了5年的户外研学老师,非常清楚“安全问题”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顾虑,更是悬在机构头上的一把剑。此次事故引发家长的担忧,她所在的机构就收到了不少退单。

据方琦观察,这两年大理的研学机构遍地开花,大到成百人的规模,小到一人便能组个团。大理自然环境优越,开发研学路线的可能性多,很多来自大城市的中产家长,为了让孩子假期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专门为小孩报名户外研学营。

相比室内活动,户外运动无疑加剧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方琦在设置课程时,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制定不同难度等级的户外路线,“一般8岁以下不建议难度大的”。像爬山、攀岩这类户外活动,方琦需要提前一天踩好点,出发前观察当天的天气、地形,评估孩子的体力状态是否合适。



▲相比室内活动,户外运动无疑加剧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图 /视觉中国

“最大的困难是碰上爱跑的小朋友,尤其在转移场地的过程中,一旦视觉上遇到遮挡物,容易看不见孩子。”此时团队默契显得格外重要,方琦的团队一般师生配比1:3,最少一半的老师是多次合作的伙伴,“能清楚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彼此知道怎么配合,分别站在什么点位有序照看孩子。”

崔沁是参加过大理诸多研学营的家长之一,5岁的儿子从小体质不好,每个月都会生病,去年她想给孩子换个生活环境,带孩子在大理旅居半年,体验过不少独立营。其中长期独立营一般一周5天,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五点,价格在2000元到3500元不等。周六周日有一日户外营或亲子营,几百元到上千元一次不等。

她筛选研学机构有一套标准,先找出每个独立营的特色课程,安排的主题活动是否孩子能适应,再看营地的设施条件,老师经验,安全保障等,还要搜集其他家长的评价,差评太多不考虑。

一番排除后,有的机构她看中了外教老师,对练习口语有帮助,有的是孩子感兴趣的户外运动,比如爬山、骑车,还有的会全程跟拍,能从视频中看到孩子一天发生的事情。

崔沁发现,在大理有些机构属于“野路子”,没有固定营地,连个门面都找不到。线上和负责人提前约定碰头地点,每天接送孩子的地方都不一样,午餐需要自行携带。若是下雨天家长会比较担心,比不上有室内活动场地的机构,定时接送,老师打个电话家长就能及时赶到。

参加的营好不好,孩子的反馈和变化则更为直观。“分析孩子开不开心,从他的嘴巴里能听出来”,崔沁发现每次儿子回家叽叽喳喳和她分享,说明对老师的印象很好。有一周去体验某家机构,儿子早上送去就哭,回来一声不吭,明显感觉到他的抗拒。后来崔沁询问机构发现,那次是一位非常不专业的兼职老师。

经过十几次尝试,崔沁意识到不同机构间的参差,有时候她提前去接孩子结果发现实际无人看管,任由旁边小孩打架。还有一次,参加了一天爬山活动的儿子衣袖湿透,眼白上沾着泥巴,她立刻带他去医院洗眼睛。经过亲身体验后,最终,崔沁在大理选择了两三家令她放心的独立营,才敢固定报名。

方琦分析“独立营”的优势所在:一来方便老师教学和管理,二来在独立营,孩子会展现出更加“独立”的状态。有爷爷奶奶陪着去的亲子营,孩子容易放不开,彼此都很焦虑。对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独立研学营,也是一种短暂的“解放”。

然而这两年,对独立研学营的吐槽也让家长忧心。社交媒体上,吐槽避雷帖层出不穷:车辆坐过站,户外运动摔伤,孩子不能带电话手表,导致迷路……方琦也听说过一些“潜藏危机”事件,例如同事在带团路上遇到过走丢的其他研学团的小孩,特意帮忙送回去。



▲社交媒体上,吐槽避雷帖层出不穷。图 /小红书截图

起初满怀热情,为孩子报名高价研学的家长们,如今逐渐看清真相:有的机构打着“研学”旗号,仅把常规旅游路线稍作包装,价格却翻了数倍;有的实际行程与宣传严重不符,报了“考古研学”,结果被安排到景区清理垃圾;还有的面临安全风险。方琦坦言,“(大理这次)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不靠谱事件频发,行业鱼龙混杂,家长们如今攥紧钱包,对研学保持谨慎态度:“与其研学不如自己带孩子出去旅游一趟,还便宜些。”方琦收到过关系相熟的家长发来私信,说暑假机票太贵了,加上课程涨价,开销太大,今年就不打算报名了。

研学降级,

新加坡取代欧美成海外首选

前两年,研学靠着花样百出的项目、吸睛的宣传备受追捧。今年暑假,在行业里的人看来,“绝对是研学最冷的一年”,招生人数不足,热门景点门票不再紧俏,研学产品价格下降,家长下单前一秒还在犹豫:“这钱花得值吗?”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被视为研学行业至关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研学组织成员刘文悦从那时就瞄准这片蓝海市场,从传统旅行转型做研学设计,主要承办各地学校的研学项目。学校每年有春秋两季研学,会定时在官网上发公告招标,大的旅行社竞标成功后,会对接给刘文悦这样的组织,设置课程方案,安排人员、酒店、车辆等资源。

“前些年市场特别火热,分这块大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行业卷低价就出现了。”对研学机构而言,报价如同一场心理博弈,公众对大品牌有天然信任感,行业龙头机构必定是招生香饽饽,而在激烈竞争中的小公司,一旦定价偏高,很可能直接出局。今年刘文悦了解到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机构报价,单人可减少百元,按学校总人数算校方能省去一大笔钱,为此合作几年的老客户被抢走,暑假接的团跟往年相比少了30%。

价格一旦降下来,每往后走一步都极有可能踩坑。研学本质仍归属旅游产品,就像开盲盒,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经历什么。“卷低价的人原则是先做,赌概率,赌是否被投诉”,因为行业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客户标准也不同,有的学校要求非常高,不满意直接投诉,但碰上不追究的,也能蒙混过关。



▲研学本质仍归属旅游产品。图 /视觉中国

刘文悦觉得,压低价格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执行方的人员配比不足,或者酒店完全货不对版,比如同是维也纳,维也纳酒店比维也纳国际低一级,集体用餐的餐费也被从500元缩减到350元,该有的活动和课程砍掉,换成便宜的走马观花式景点打卡代替。

学校降低成本的初心是好的,可这最终演变成一场无人满意的研学,有家长投诉到教育局,学校发公告通报批评了相关的组织者。许多新玩家一味将工夫花在精致的照片、炫酷的营销上,“抢占暑期客流”,花心思做研学产品的机构反倒在价格战中被踢出局,刘文悦感到郁闷:“整个链条的连锁反应全是负面的。”

同样受到冲击的还有境外研学,馨元入职公司不到一年,由于中美关税问题,签证迟迟过不了,公司索性放弃了美国的研学业务,专攻澳洲插班生研学项目。

“境外研学一般需要从寒假开始招生,我们根据数量预定澳洲当地学校插班生的名额,一个团最多就容纳20个学生。正常情况三、四月肯定招满了,结果今年家长的抉择期格外漫长,有个团定了15个人,实际上只招到2个学生,原本打算取消了,等到6月份突然迎来一个爆发期,家长们下定决心纷纷来报名,甚至很多学生想报名都没有名额了。”

这也影响了公司原先的规划,今年公司一共和澳洲定了9个学校,由于5月份还招不到人,公司取消了四五家学校的名额,相当于减少了30%的业务。

馨元确实感到让家长掏钱变得困难,均价四五万元的价格让家长纠结到底有没有意义,家长会多方对比哪家机构更有优势。为了稳住家长摇摆不定的心,公司还在原有行程上添上了几个名校探访的环节,实际意义可能不大,可听上去显得很有排面。

当馨元开始向家长介绍这个项目,引导家长付款,家长的问题会铺天盖地涌来,当插班生上什么课呀?当地学生是什么群体?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什么?细节到馨元一边回答一边感慨:这位家长一定做过不少功课。

“研学降级”还体现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上。做欧洲研学的小秋今年接待的团只有13个,接待人数仅三四百人,往年可以保持在1000人左右。她观察到,现在家长更倾向于将新加坡作为首选,既安全又离得近,费用开销低,欧美反倒成了次要选择。有的人甚至直接放弃海外研学,目光转回国内,乃至省内。

研学机构向外业务缩减,对内也尽可能压缩成本。馨元跟过几次前往澳洲的研学团,团队只聘请带队老师,没有导游,学生出行一般选择公共交通,除非距离特别远才会包车。有次她照例提前通知了学生地铁下车的站台,等清点人数时才发现少了一名女生,吓得她差点报警,后来得知这个女生睡着坐过站了。

大学生孟晖这个暑假接了12个研学团的兼职摄影跟拍,在研学行业,全职摄影师报价一场活动500元以上,大多数机构不愿花费太多钱,往往招聘大学生兼职,低的200~300元,高的300~500元,一天要求拍400~600张照片。



▲孟晖参加的研学团的摄影跟拍。图 /小红书截图

城市观光类的“到此一游”摆拍照报酬不高,但胜在轻松,那种溶洞探险、攀岩、划船类的研学活动中,摄影师得扛着几斤重的摄像机跟拍,既费体力,还要随时抓拍孩子们的动态,在有限时间内拍出家长满意的作品。

刘文悦想得很直接,一分价钱一分货,费用到位了才有高品质。“就像点菜一样,领队,安全员,生活老师,摄影师,甚至还有化妆师,一个团队如何配比,提供怎样的服务,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和消费。”

“不用一棍子打死”

当行业退去泡沫,家长回归理性,行业洗牌也在发生。

根据文旅部2025年5月发布的《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研学机构应配备持证导师、制定个性化安全预案,并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每个研学旅游团队中,承担研学指导岗位职责的人员与参与者配比不低于1∶30,随团服务人员与参与者配比不低于1∶20 。以一场200人的研学活动为例,至少需配备7名持证研学导师以及10名随团服务人员,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得到专业指导与贴心服务。

在方琦看来,户外研学老师并不是只要有证就适合这份工作,行业内很难达成一个共识的标准。每个营地内容定位不同,人员设置也不同,需要的经验和能力有差异,而且不能短时间培训就上岗。“和孩子的日常相处首先要了解他们,对孩子每个年龄阶段,ta是一个什么性格的孩子,需要用什么方式带领ta,才可以带ta到户外,而不仅仅是个人户外能力强就能搞定的。”



▲户外研学老师不仅需要有证,还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经验和能力。图 /视觉中国

家长们今年擦亮双眼,挑选研学项目时,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安全成为了首要考量因素,性价比紧随其后。崔沁在和各大研学机构的沟通过程中,依然没有机构主动向她展示过安全资质证明,只和她签过户外保险合同。因为担心研学合同往往存在诸多模糊条款,万一遇到问题维权困难,因此涉及到危险系数较高的户外活动,崔沁仍不放心交给任何老师,如果孩子实在想玩,她会特意选择周末的一日亲子营陪同孩子。

崔沁算过在大理旅居的花销,研学营加上租房生活成本,4个月花了七八万元,丈夫隔段时间从苏州飞到大理看孩子,已往返12次。她的生活基本围绕着孩子转,“既然我花了这份钱,付出这么多,那肯定得让孩子开心、有收获。”她确实发现儿子有了变化,胆子变大了,不常生病了,自己的事情愿意自己做,更独立了。

张欢也不想将“研学”一棍子打死,她习惯暑期为孩子安排一次研学营,因为假期时间长,家长要上班,怕孩子在家待着无聊,一周的研学,起码丰富一下暑期生活。去年她曾给孩子报过青岛某运动探索营,挑中了一个宣传中类目丰富、价格6000元的“高性价比”团,结果每一样都很应付,家长都在吐槽。今年她特意选择成立时间长,规模相对大的机构,报的独立营涵盖骑车、皮划艇和徒步等运动项目,安全措施到位,基本没出现过孩子受伤的情况,教练专业性强,群里会随时发送孩子实时照片,孩子回来后也挺高兴的。只是价格贵出不少,花了上万元。

去年的踩坑经历让张欢意识到,纯户外运动营,低价难以维持专业性,高价某种程度存在溢价成分,但“如果想要孩子出去10天参加一些户外运动,锻炼独立性和意志力,价格方面就要做一些让步”。张欢一般不报旅游研学营,觉得性价比太低,很容易糊弄孩子。

崔沁刚带孩子从国外旅游回来,她感受到家庭游和研学不同在于,带孩子旅游更多是吃喝玩乐,起到放松、培养亲子关系的效果,而好的研学是能够让孩子学到东西、锻炼胆量的,“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好的研学是能够让孩子学到东西、锻炼胆量的。图 /视觉中国

但“学习”效果未必能满足家长的预期。馨元在澳洲跟团时就时常感到无力,初高中的孩子不太好管理,有些抱着离开父母可以放肆玩的心态,换个地方玩手机而已,精心规划的路线和学习内容,他们根本没兴趣。

家长在其他方面的过度关注,组织者也得花功夫应对,比如有的孩子第一天入住酒店不适应,家长强烈要求给孩子换房间,后来等酒店有空房了,孩子已经习惯了不想换了。孟晖也经历过被家长质疑的时刻,比如怎么我家孩子照片数量少一张,某张孩子神态拍得不好等,有经验后他会为每个孩子拍一张生动的特写照,家长们个个都很喜欢。

在研学质量和性价比之间,家长的心理也很纠结:低价产品质量安全没保证,高价研学虽品质基本在线,但存在溢价的情况。崔沁觉得大理的研学营性价比不高,她大致总结,“70%的机构生意大于教育,30%教育和价格是对等的,还有10%到20%就是纯割韭菜的。好在孩子现在找到了喜欢的老师,常跟我念叨,那我依然愿意带他过去。”

方琦学的是儿童教育专业,她认为短期研学其实很难让孩子真正学到什么,最重要的是在某些事情上给ta们影响和启发,比如孩子第一次攀岩,如何一步步鼓励ta尝试,即便最后ta放弃了依然尊重他的选择,“我希望在孩子内心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说不定以后会发芽”。

“现在身边有人找我推荐机构,我依旧会建议他们找规模大一些,做得比较久的机构,会有更成熟的线路,配套设施更加完整,也更有能力承担风险责任。”方琦说。长远来看,今年暑假研学遇冷或许是一次痛苦的“挤泡沫”过程,倒逼整个行业走向规范化,也是好事。

(讲述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暑期研学也割不动家长了?》旅界

2.《上万元研学变旅行团,收割不动家长钱包》Tech星球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